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014年在行政法学研究领域形成了一批比较优秀的理论研究成果,推动了行政法学研究持续健康发展。其研究热点与现状:在行政法基础理论方面,主要致力于行政法理论本土化问题的研究,并结合公共行政的变迁及发展,探讨现代行政法学的转型。在行政法原则方面着重探讨行政法定范围的界定,行政合理性原则的理论渊源、内涵变迁及对行政行为适当性判断的影响。如何以法治引领改革,继而实现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成为研究的新热点。而对于行政行为的研究仍是行政法学研究关注的焦点。有关行政主体及组织法问题方面,主要关注:行政体制改革和公共治理主体的多元化问题。但研究中仍存在着薄弱环节:即对实践中应当回应和解决的问题,研究还有待深入;在研究具体制度问题时,具有比较明显的"立法主义"倾向;在研究方法上,还有可以拓展的余地。  相似文献   

2.
罗冠男 《理论探索》2020,(4):111-119
从废除国民党"六法全书"开始,我国行政法典的编纂经过了片断式立法阶段、程序法先行阶段以及遭遇程序法法典化瓶颈的历程,目前学界对行政法典编纂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热烈讨论和呼吁。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片断式立法是在尚未搭建社会主义法制体系时期实用主义的选择;而伴随着新"六法体系"的提出和政治上的推动力,却由于国家的法治实践经验不足,学界的理论准备亦有限,法典化的初次尝试受挫,但是这一阶段充分体现了我国在立法上的智慧,走出了程序法先行的独特路径;行政法法典化的瓶颈则出现在法治建设的实践经验尚不充分的情境下,即使政治力量也不能强行推进。行政法学界在法典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理论准备和实际推动作用。从我国行政法编纂的历史进程可以发现,行政法的法典化需要政治力量的重视和推动、国家法治实践的需求和经验积累、学界的理论准备,三者缺一不可,而这三个方面又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目前,学界提出了行政法法典编纂的新思路。伴随着改革的深入和法治建设的推进,当各方面的条件都具备,行政法典编纂之梦就可能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3.
社会合作规制的兴起不仅是合作治理理论的逻辑推演,而且也为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社会实践所验证,理应成为我国规制模式的发展方向.多中心的规制主体、协同合作的规制行为、复合多样的规制责任以及合作高效的规制救济机制等构成了社会合作规制的运作机理.社会合作规制的运作,内在需要行政法治的保障.为此,我国行政法需要从行政法的国家与社会理论的发展、行政法制度根基的重构以及行政法原则和制度的创新等方面进行能动的法治回应.  相似文献   

4.
在法学专业的课堂上,结合案例进行行政法理论知识的讲解是目前公认的有效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高校担任行政法学的教师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地搜集了大量的案例进行讲解,以期学生充分迅速地理解行政法学的相关知识,但是基于行政法学本身教学特点等方面的原因,效果并不理想。旨在从案例教学整个过程应该注意的环节进行系统分析,希望把案例教学法在实践教学中发挥得更加恰当和完善,最终实现教、学兼得的授课目的。  相似文献   

5.
政府的社会治理及创新实践应遵循行政法治理念,行政法治的发展也必须积极回应社会治理创新的需求,为之提供相应的理念和制度保障。当前,政府社会治理在观念、主体、手段、制度等方面的创新存在一些与行政法治不相适应的问题。破解之道在于加强行政法基础理论的研究,强化相关理论的适应性,体现社会治理观念的创新;修正"行政主体"理论,重塑"国家—社会—公民"的关系,反映社会治理的新格局;完善行政程序制度,构建参与式行政模式,搭建社会治理公众监督和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应急法制建设,建立有效的社会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监督体系,保证社会纠纷化解机制的良性运作与衔接。  相似文献   

6.
内部行政法是相对于外部行政法的一个概念范畴,在以往研究中,对外部行政法给予了足够的关注,但内部行政法却被忽略掉了,使得行政法学研究缺少了对行政实践的解释能力。在复杂行政时代,内部行政法的作用将得到充分彰显,它是行政机关解释执行法律、组织协调自身、自我控制权力和补缺法律漏洞的重要载体。阐释内部行政法的功能,澄清人们认识上的某些误区,对行政主导型法治的实现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内部行政法是相对于外部行政法的一个概念范畴,在以往研究中,对外部行政法给予了足够的关注,但内部行政法却被忽略掉了,使得行政法学研究缺少了对行政实践的解释能力。在复杂行政时代,内部行政法的作用将得到充分彰显,它是行政机关解释执行法律、组织协调自身、自我控制权力和补缺法律漏洞的重要载体。阐释内部行政法的功能,澄清人们认识上的某些误区,对行政主导型法治的实现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行政法的定义是行政法研究的逻辑起点,是行政法学所有范畴的基础。给行政法一个相对准确的定义,不仅关系到科学的行政法学体系能否建立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还关系到我国行政法治实践能否键康发展的问题。出于这种考虑,结合法学界对行政法的定义研究现状,笔者拟对其进...  相似文献   

9.
行政法治要求有符合我国国情的行政法理论 ,针对行政法理论基础研究出现的各种主张和观点有 :平衡论 ,控权论 ,管理论等。在平衡论者看来 ,行政法平衡是指行政法的行政权与相对方权利配置格局达到了结构性均衡 ,这一主张符合中国社会发展及行政法治建设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转型时期,公法建设迫切需要法治形象的良性导向作用。我国对法治形象的塑造经历了"非法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法治中国"的演进,并且在多种语境中展现出多样化的"面孔"。我国各种行政法理论也曾描绘出一定的国家法治形象,但与法治实践中所倡导的法治形象并不完全一致。未来行政法的理论创新应当回应建设"法治中国"的需要,加强"善治政府"的制度供给。  相似文献   

11.
吴礼宁 《学理论》2012,(15):219-220
将货币宪法引入宪法学的教学实践,不仅能够开辟宪法学教学与研究的新领域,丰富财政宪法乃至基础宪法学的教学内容,同时使该学科的教学具有更为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货币宪法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货币权力的宪法属性、货币权力配置的基本模式、货币权力的宪法规范等。  相似文献   

12.
行政合同的行政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行政合同是行政行为,其行政性表现在:建立的基础和目的是行政法律关系;行政主体享有统治者特权;行政合同以契约不自由为原则.  相似文献   

13.
The power of the European Court of Justice (ECJ) to promote European integration through law has been broadly acknowledged, but the court’s domestic impact has received less attention and remains contested. In particular, the ambiguity of many ECJ judgments is said to have two opposed effects: According to one logic, legal ambiguity enables national policy-makers to contain the impact of court rulings, i.e. to ignore potentially broader policy implications. According to another logic, ambiguous case law provides opportunities for interested litigants to pressure national policy-makers into (anticipatory) adjustments. Which of these two logics prevails, it is argued, depends on the distribution of legal uncertainty costs between supporters and challengers of the regulatory status quo. The argument is supported by two in-depth case studies on the domestic responses to series of ECJ rulings concerning the free movement of capital (golden shares) and services (posted workers).  相似文献   

14.
本对完善地方税收法律体系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走出思想认识上的误区,是完善地方税收法律体系的前提;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是完善地方税收法律体系的基础和保障;优化地方税种配置,是完善地方税收法律体系的中心内容;建立统一的、多层级的地方税收规范体系,是当前完善地方税收法律体系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通过运用法学与哲学交叉研究的方法,探究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福柯、利奥塔、德里达和罗蒂等学者的法哲学思想及其对法学研究的深刻影响,以揭示后现代法学思潮得以孕育和发展的哲理渊源.藉此,加深对这一新兴法学思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6,(12)
马克思的法理思想与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一样,都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通过马克思的理论实践产生和发展。马克思的法律思想是非常丰富的,除了民商法、环境法、经济法等部门法思想,它的核心内容主要是探究法律最基本的概念、范畴、原理、原则和规律。在中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背景下,在当今社会的变化和挑战下,我们需要在马克思法理思想中寻求解决办法和出路。  相似文献   

17.
变化和开放是马克思主义学说发展的必要条件.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理论渊源于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其支柱和支点理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挑战.关于"马克思主义法学"概念、法的本质属性、法功能的局限性、法学研究方法、法的主体和客体、法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范畴、法与科学技术的关系、西方法学思想价值的重新评价、中国传统法文化的整理、马克思主义法学在当代中国发展的百年历史的梳理和总结,及国内法与国际法的衔接点和转化系统的系统研究,是马克思主义法学在当代中国发展所面临的十大难题.  相似文献   

18.
杨慧 《行政论坛》2009,16(3):48-51
所谓合法形态的行政垄断是不存在的,凡行政垄断都具有违法的本质.在此前提下,根据行政法学有关理论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行政垄断不仅仅是行政主体滥用行政权力的行为,更准确地讲,应该是行政主体违法行使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常见的对行政垄断的形式的列举存在逻辑上的缺陷,也使立法难以具有针对性.而依行政法学关于行政行为的分类标准将行政垄断的形式划分为抽象行政垄断行为和具体行政垄断行为至少具有两个方面的优势:即在逻辑上,可以对行政垄断的外延进行周延的列举;在法律上,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形式的行政垄断进行有效规制.  相似文献   

19.
20.
行政问责制与行政自责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行政问责正由“权力问责”走向“制度问责”。而问责制要真正产生实效,必须有相应的行政问责文化来支持。在行政问责制的建立健全过程中,加强行政自责文化的培育十分重要和紧迫。为此,必须积极推进我国政治文明及行政文化的现代化进程,塑造公务员的现代品格,加快行政自责的制度化、法制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及政治环境,推进责任型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