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艺 《中国减灾》2013,(11):36-39
灾后救助评估灾后救助评估包括倒损农房重建救助需求评估、过渡期救助需求评估、冬春救助需求评估以及相应的倒损农房恢复重建救助、过渡期救助和冬春救助工作的灾后救助绩效评估(见图1)。一、倒损农房重建救助需求评估倒损农房重建救助是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中的重要工作之一。《自然灾害救助条列》第四章灾后救助的第十九条规定"自然灾害危险消除后,受灾地区人民政府应当统筹研究制订居民住房恢复重建规划和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2.
我国幅员辽阔,在自然灾害救助内容和标准上没有统一规定,各地在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中执行的标准有较大差别,分地区、分灾种规范自然灾害救助内容和标准,是自然灾害救助管理部门又一创新课题。笔者以宜昌市夷陵区为例,就加强灾害救助标准化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3.
袁艺 《中国减灾》2013,(6):36-39
灾后救助评估 灾后救助评估包括倒损农房重建救助需求评估、过渡期救助需求评估、冬春救助需求评估以及相应的倒损农房恢复重建救助、过渡期救助和冬春救助工作的灾后救助绩效评估(见图1)。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自然灾害紧急救助能力,规范全市救灾工作,合理配置救灾资源,建立健全突发重大自然灾害紧急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迅速、高效、有序地处理自然灾害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灾区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灾区社会稳定,市政府制定了《张掖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从总则、启动条件、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任务、应急准备、预警预报与信息管理、应急响应、灾后救助与恢复重建、附则等8个方面对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工作作了全面的安排部署。  相似文献   

5.
肖帅 《中国减灾》2012,(15):47-48
福建省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尤以洪涝、台风等灾害最为常见,危害也最大,给全省经济建设和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针对这一省情,福建省不断探索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投入机制和监督审核机制的创新,着力提升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水平,切实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和灾后恢复重建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贵州政报》2015,(3):5-7,23
<正>贵州省人民政府令第161号《贵州省自然灾害防范与救助管理办法》已经2015年1月9日省人民政府第49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4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自然灾害防范与救助管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受灾人员基本生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自然灾害的预防、应急救助、灾后恢复重建等活动,适用本办法。本办法所称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旱灾、暴雨洪涝、风雹、低温冷冻、雪灾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  相似文献   

7.
郭强 《中国减灾》2004,(5):43-45
灾后救助是与灾时、灾中救助相对应的一种对灾民和灾区进行救助的行为过程。它是灾害救助的重要内容,也是灾后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如何进行灾后救助,涉及的问题很多,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给灾后社会救助的目标进行定位。本文主要讨论灾后救助的特点、灾后救助目标的内容、灾后救助目标的定位。  相似文献   

8.
吴弢 《中国减灾》2016,(5):40-41
正2016年1月8日,湖北省人民政府省长王国生签署第385号省政府令,颁布《湖北省自然灾害救助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3月1日起施行。《办法》共分总则、灾害预防、应急救助、灾后救助、款物管理、法律责任、附则七章三十七条。《办法》的出台将对贯彻"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救灾工作方针、规范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湖北省自然灾害救助办法》是建国以来湖北省制定的第一部规范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的政府规章,是全面  相似文献   

9.
张世福 《中国民政》2010,(12):49-50
<正>2010年6月,国务院出台的《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基本生活的立法宗旨贯穿于救助准备、应急救助、过渡性安置、灾后救助的全过程,集中体现和彰显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和要求,是我国防灾减灾工作的一个重大突破。条例实施后,对减轻我国自然灾害损失,提高防灾减灾水平将发挥重要作用,其预期功效将主要显现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0.
应对自然灾害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在自然灾害频发的今天,如何健全完善防灾减灾体系,创新灾害救助模式,建立南政府救助、保险赔付和社会捐助相结合的新型自然灾害救助体系,显得尤为重要。2009年,江苏省张家港市积极探索、大胆尝试、逐次推进了“政府埋单、百姓受益”的自然灾害民生保险,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国家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依法协助政府开展灾害救助工作。自然灾害救助遵循的"以人为本、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灾民自救"的原则,就体现了多主体协作救灾的治理内涵。从汶川到玉树再到芦山,每次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社会组织都在不断探索适合它们参与灾害救助的新领域、新业务和新方式。实践证明,社会组织在救助资金募集、志愿服务开展、灾后重建支持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社会组织已然  相似文献   

12.
应对自然灾害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在自然灾害频发的今天,如何健全完善防灾减灾体系,创新灾害救助模式,建立由政府救助、保险赔付和社会捐助相结合的新型自然灾害救助体系,显得尤为重要。2009年,江苏省张家港市积极探索、大胆尝试、逐次推进了"政府埋单、百姓受益"的自然灾害民生保险,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肖帅 《中国减灾》2012,(8):47-48
福建省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尤以洪涝、台风等灾害最为常见,危害也最大,给全省经济建设和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针对这一省情,福建省不断探索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投入机制和监督审核机制的创新,着力提升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水平,切实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和灾后恢复重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曾令刚 《中国民政》2011,(12):48-48
做好社会救助工作是党和政府赋予民政部门的重要职责,完菩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探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发展思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对策: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12月8日,湖北省民政厅督察组一行来到谷城县紫金镇、庙滩镇等地,现场查看因灾倒房恢复重建进展和冬春生活救助准备工作。该县提前谋划,先后制定了《谷城县灾后恢复重建总体方案》《受灾群众生活救助工作的指导意见》和《谷城县因灾倒损居民住房恢复重建方案》等实施方案,下拨了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84.8万元,救助受灾困难群众3021人。督查组充分肯定了该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取得的成效,并对下一步受灾群众冬春生活救助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一是要充分发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随着《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的制定出台和《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修订完善,以及部门配套制度的完善,中国目前新的救灾应急体制机制框架和制度体系趋于成熟。新的救灾应急体制机制以建立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资金分级负担为核心,以自然灾害应急响应为标志,逐步建立与各级人民政府责任相一致的自然灾害救助体制。  相似文献   

17.
为加强救灾物资储备,提高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反应能力,经过几年的努力,安徽省已经初步形成以安徽省民政厅救灾减灾中心储备仓库为中心,沿淮、沿江、皖南和皖东9个市、县民政局为代储单位,基本覆盖全省的救灾物资储备网络。该网络的建立,对加快安徽省汛前救灾储备物资和灾后救助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8.
随着第五个"防灾减灾日"的临近,2013年4月10日,河南省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正式印发《洛阳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洛政办〔2013〕48号)。此次出台的应急救助预案主要从组织机构、职责分工、应急保障、信息管理、应急响应、灾后救助和恢复重建等方面进行了明确与细化。这对该市今后应对自然  相似文献   

19.
王瑞 《人民政坛》2013,(11):13-15
社会救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自然灾害救助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制度为支撑,以临时救助为补充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框架。现行社会救助政策虽已基本完备,但与法制化、科学化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社会救助法制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制定和出台社会救助法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0.
灾害风险管理是集灾前预防、灾中救助与灾后重建于一体的多层次、多样化的完整体系,涉及政府、保险公司(包括再保险)、资本市场和潜在受灾者等主体,这些主体在灾害风险管理模式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共同服务于防范风险、减少损失和灾后重建的整体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