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各阶级的代表人物在不同时期曾经提出过许多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并试图以此作为“治国安邦”之策。这些思想的基本出发点包括: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希望中国独立富强;变革封建落后的生产方式,发展资本主义;反对封建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兴利除弊,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经验等等。这些先进的政治思想,都在不同阶段和不同程度上对中国社会历史进步起了积极的作用。因为当时西方比中国进步,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迫切需要民主、独立和富强。所以,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谁能提出新的主张,有利于促进中国社会的变革,他就是进步、正确的;  相似文献   

2.
一1840年,帝国主义用大炮强行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从此,独立的中国逐渐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灾难深重。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作为近代中国历史灾难的补偿的,就是殖民主义迫使中国走向近代历史,民主的进步潮流终于踏上了中国大地。这个具有二千多年封建专制历史的国家开始了民主化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3.
方芳 《学理论》2010,(23):169-170
吴稚晖作为中国无政府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思想主要表现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批判封建伦理道德、抨击清预备立宪等方面。因此,研究其思想,不仅对于探索他早期政治思想的演变,正确评价他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中所起的作用,准确把握其日后的政治流向十分必要,而且也有助于认识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便人们更好地总结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对于有着几千年封建专制历史和文化传统的中国来说,党领导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艰难的奋斗历程。  相似文献   

5.
我国公民教育观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小蔓  冯秀军 《民主》2007,(2):17-19
公民及公民教育是民主政治的产物。在与民主政治相对的封建专制体制下,中国只有臣民与私民,没有公民,遑论公民教育。公民是一个于近代自国外传入的概念,公民教育则是在近代中国由民族危机与社会危机所引发和启动的宪政进程中,借鉴西方民主思想与制度形式,寄望通过教育造就“新民”、挽救民族危亡的历史诉求。  相似文献   

6.
林连芳 《学理论》2009,(31):160-161
有关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的转型问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戊戌维新前后,改良派所宣传与实践的君宪民主思潮,可视为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的重要转型。一方面,改良派对封建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进行强力批判,提倡民权说,实行君主立宪制;另一方面,致力于宣传西方议会民主政治,强调民主和自由的重要意义,从而为后来民国的建立乃至五四运动的兴起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7.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在理论上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和阐述。正确认识和对待资产阶级民主,就是其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我国是一个有长期封建传统的国家。就整个社会来说,在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真正的资产阶级民主,不少人缺乏对资产阶级民主的清醒认识和正确了解。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诞生还不到四十年的历史,正处在它发展的初级阶段,在许多方面还很不完善,其间,又经常遭到封建专制思想的侵龚和腐蚀。而林彪、“四人带”的倒行逆施又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声誉。再加上少数人主张“全盘西化”,照搬资产阶级民主的口号和制度。在这种特殊的历史条件和复杂情况下,正确认识和对待资产阶级民主,不仅在目前,而且在今后二三十年内,都是一个特别困难而又非常迫切的问题。资产阶级民主,如果从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算起,已经有了三百多年的历史,经历了产生、确立、发展和走向没落的过程。它的产生和发展,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近代科学文化的发展交织在一起  相似文献   

8.
中国历史上,首次从近代意义上对封建专制思想文化给予猛烈冲击和全面荡涤者,当推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透视与探析这一历史狂飙的冲击范围及摧折力度,无疑会成为现代化建设中全方位多层次清理封建专制文化残余的指南和殷鉴。陈独秀则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坚和擎大纛者,其思想既展现了运动的最高峰,亦暴露出运动的波谷。(一)纵观陈独秀自1897年发表《扬子江形势略论》至五四前后,其挞伐批判封建专制举凡政治文化、伦理道德、文化及教育,倡言宣示启蒙思想诸如民主、科学主张者,计下述数端。  相似文献   

9.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人权”概念,从基本内容来看,是近代以来资产阶级古典人权概念的一种延续和发展,其中也包括对中国近代启蒙运动中人权思想的批判继承。事实证明,对古典人权观进行科学的比较研究,认真分析古典人权观的历史价值,这对建设社会主义人权观的科学体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有重要借鉴意义的。 一、“人”的发现和思想自由之权的凸现 人权原则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同时,人权原则又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思想旗帜。当然,这面思想旗帜的诞生是有历史前提的,它是资产阶级文艺复兴和思想启蒙运动的伟大  相似文献   

10.
南京临时政府关于中国究竟应当采用何种政治制度,有一个从总统制到内阁制的转变。这一转变过程,主要是由于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而由怀有专制独裁野心的袁世凯继任促成的。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派力图以革命手段移植西方近代的政治制度,但对究竟哪一种政治制度适合于中国国情存在一个认识过程。袁世凯通过破坏内阁制,实行总统制进而复辟帝制的历史说明,在中国这样具有长期君主专制历史的国家来说,实行内阁制才有利于防止独裁专制,推进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1.
资本主义民主的两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主义民主从本质上讲是维护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它虽然存在金元民主、民主歧视等弊端,但与封建专制相比毕竟是历史的进步,其中也包含着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需要根据本国国情积极借鉴这些有益成果。  相似文献   

12.
秋风 《各界》2008,(1):65
几乎所有人,包括很多令人尊敬的学者,以及负责任的报刊,在反思中国历史及批判现实的时候,所针对的最主要的靶标是"封建专制".封建专制已经成为一个形容专制、愚昧、腐败的制度及其社会现象、价值观念的固有名词.人们也把中国近代以来的落后归咎于"封建专制".……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发轫于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改革派,历经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思想、洋务思想、维新思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传入,其整个发展明显呈现出继承与扬弃的发展过程。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也是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发展演变的内在逻辑和基本规律。与此同时,还显示出复杂性、现实性及不成熟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主题,设定了中国自近代以来各种思想理论、政治力量、社会运动的历史价值和现实命运,规定了中国社会政治发展的基本路径。近代以来中国的民主发展经历了民族自决、人民认同和人民参与三个阶段。经过长期实践和反复探索,中国人民已经成功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历史和国情,体现中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民主政治道路,或者说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新的民主政治模式。这个模式就是: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它对于中国民主发展的重大意义,丝毫不亚于“三权分立”对于西方民主、美国民主的重要性。中国民主政治就是在这三者的统一中运行的。了解这种“三位一体”是了解和认识中国式民主的关键。中国的民主政治还要继续发展,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要通过持续和稳健的政治体制改革来促进。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必要的、重要的,但要遵循三条原则:确有必要,经过实验,逐步推开。  相似文献   

15.
民主党派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隽琪 《民主》2009,(12):3-6
今年是新中国和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60周年。60年前中国结束封建专制,走上民主新路,这条新路就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60年来,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率领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在这条道路上奋力前行,形成了丰富的成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民国初年的联省自治运动是联邦制在中国近代政治史上的一次尝试,这次运动虽然以失败而告终,但对近代中国政治的发展和走向影响深远.运动的破产说明了联邦制这种制度形式并不适应近代中国的政治土壤,也预示了联邦制在近代中国国家建构中衰落的政治命运.以中央集权的重申、民主合法性建构和现代政党兴起为主要逻辑的国家整合,逐渐成为推动近代中国国家建构的主要动力.近代中国的政治结构选择单一制,而不选择联邦制是特定历史环境下必然的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17.
萧公权的政治理论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法治政体问题。对这一问题,他主要展开了三个方面的讨论:根据法治的标准对政体进行分类,归纳出法治与专制两种不同且对立的政体类型;认为法治政体包含贵族政体和民主立宪政体,重点从历史与理论两个方面论证民主立宪政体所具有的法治政体的性质;专制政体则以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政体为标本。以这些讨论为基础,肃公权思考了中国的政治病及其救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的道德因素孙正甲潘科一、以传统道德批判为重点的道德理性批判是建设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前提之一。我国是曾经遭受过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的国家,封建道德长期肆虐并流毒甚广。建国后,“肃清思想政治方面的封建主义残余影响这个任务,因为我们...  相似文献   

19.
梅宁华 《求知》2009,(3):47-47
北京日报社社长梅宁华在《红旗文稿》撰文提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要立足国情、循序渐进。第一。走中国式民主之路,是立足我国国情做出的科学选择。我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文化尚不发达,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经历了两干多年的封建专制社会和百余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特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政治结构:社会主义民主发展历程只有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又经历了“文革”的曲折。目前,经济体制改革正迈向“深水区”,政治、文化、社会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利益结构不断分化,  相似文献   

20.
论点摘编     
《团结》2007,(1):18-19
中国政党制度的政治动员功能中国是一个有着2000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历史的国家。长期的专制统治与落后的生产力,造成缺乏民主的传统和习惯。曹发军在《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第3期撰文认为,在中国要实现政治民主化,扩大政治参与,必须首先进行政治动员,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利于实施政治动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