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从社会治理视角来看,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深圳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方面逐步形成了"立法推动、党政主导、工会维权、企业配合、员工参与、社会协同"的局面。然而,当前深圳的劳动关系仍然面临劳资纠纷上升、劳动者权利意识和维权能力增强、工会维权职能存在不足、劳工NGO积极推动集体谈判等棘手问题,深圳仍需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重新思考社会治理理念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领域的原则与实践。  相似文献   

2.
"十六大"报告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观点;工会贯彻"十六大"精神,就要科学认识价值创造与财富创造、价值创造与价值创造主体、劳动价值论与按劳分配、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无产者与有产者等诸对关系,破除"左"的思维模式,就我国当前经济社会领域里的重大问题提出工会的对策,维护广大职工和劳动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在效率和公平的选择中,通过科学的社会分配制度使所有个人的劳动力变为发达的生产力,是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前提,是实现劳动正义与财产权利统一的基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是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是价值创造的分配和按劳动贡献的分配。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现实依据是 :多种所有制并存。按劳分配应统一于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中。收入分配在本质上不是对价值的分配 ,而是对财富的分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各要素内部竞争与各要素之间的竞争使劳动与其它生产要素都通过市场途径参与分配 ,以交换价格为初次分配的实现形式。同时 ,分配还要受到政府的宏观调节 ,以实现效率和公平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5.
一、要素分配原则的确立是我国分配制度改革的新突破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十六大确立的新的分配原则--要素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6.
浅谈按贡献分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实质是按贡献分配。按贡献分配则是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统一 ,即按劳动要素分配与按非劳动要素分配的结合。因此 ,按贡献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 ,这个原则既体现了分配关系的社会主义性质 ,又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7.
吴方辉 《理论前沿》2003,(16):12-14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原则是对马克思的劳动和分配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贯彻这一原则在国有企业分配制度的改革中,关键是确认企业人力资本要素参与企业净利润的分配。  相似文献   

8.
群体劳动争议因其争议主体的集体性和组织性、争议内容的多元性和争议手段的集体对抗性而内在地需要工会作为劳方代表参与争议解决。然而,在行政主导的争议处理机制下,忽视了规范化的制度建设,工会的角色定位不明晰,再加上工会自身存在较大缺陷,集体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与群体劳动争议解决机制不衔接,造成了工会难以参与群体劳动争议处理的困境。因此,需要完善相关制度,确立三方机制的处理方式,明确工会在群体劳动争议处理中的法律地位,制定工会参与的具体形式、条件和程序,克服工会自身缺陷,构建群体劳动争议解决机制与集体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对接制度。  相似文献   

9.
余甫功 《理论前沿》2002,26(16):24-26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江泽民“七·一”讲话为指导,结合社会主义实践的新发展,对社会主义收入分配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新的思考。作者认为,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依据在于产权,与价值创造的来源没有直接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具有新的特点和实现形式;按生产要素分配具有两重性。  相似文献   

10.
基层工会在工作中应当立足自身特点和优势,正确认识工会维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充分运用法律手段,落实职工民主管理制度,通过建立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参与劳动争议的调节与仲裁、建立法律援助机制、关注分配问题、提高工会干部维权能力等措施切实维护员工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