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减灾扫描     
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是保障城市公共安全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北京城八区已经新建18处应急避难场所,总面积达282万平方米,可以容纳140万人。———《北京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与建设》中国近十年积雪储量无明显变化根据最新的研究发现,我国近十年积雪储量并无明显变化。中国科学院研究人员在对1993年到2002年我国的积雪变化资料进行分析后发现,我国的积雪储量虽然有年际的波动,但没有明显的增加和减少趋势。研究发现,我国冬季积雪储量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北疆、青藏高原东部及其边缘地区和华北地区;东北、北疆和青藏高原地区是我国的稳定积雪…  相似文献   

2.
《中国减灾》2005,(3):64-64
国家减灾中心利用遥感技术对全国积雪进行持续监测,通过积雪信息提取和分析,开展黑白灾预警和评估等工作。经分析:2005年1月和2月,全国积雪分布范围主要集中在东北大部、内蒙东部、新疆北部和西部、青藏高原和华中部分地区。其中,内蒙东北部、新疆北部、青藏高原部分牧区积雪持  相似文献   

3.
聂娟 《中国减灾》2005,(5):40-41
雪灾,又称白灾,是我国北方牧区冬春季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主要发生在我国三大牧区,即青藏高原、北疆、内蒙古和东北一带,发生雪灾的时间一般在10月至次年4月。牧区的降雪量年际、月际变化差异悬殊,降雪较多,草场积雪过深,时间过长,使得牲畜觅食困难而挨冻受饿,造成牲畜掉膘、流产  相似文献   

4.
社会     
《小康》2006,(2):9-9
中国修订GDP历史数据:2004年增长10.1%;青藏高原发现100亿吨石油储量;“十一五”期间将适时启动对大型飞机的研制;  相似文献   

5.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牧区雪灾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牧区雪灾研究中的应用鲁安新,曾群柱,冯学智(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1引言积雪分为永久性积雪和季节性积雪两大类。根据气象台站的记录和近几年气象卫星AVHRR影像的解译,我国积雪南界沿北纬24°-25°之间展布,即酉自云南腾冲...  相似文献   

6.
《中国减灾》2008,(2):24-25
2008年1月10日到2月2日,安徽省连续发生4次全省性降雪,持续24天,超过1954年和1969年的雪情。积雪较深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皖西大别山区和江淮之间,是全国积雪最深的地区。  相似文献   

7.
王萍 《中国人大》2013,(19):21-22
青海,是地处青藏高原的西北部省份,也是一个有着“聚宝盆”“中华水塔”美称的后发展省份。这个集中了西部地区、民族地区、高原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所有困难和特点的省份,如何奋力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的西部开发之路?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被喜马拉雅山、昆仑山、祁连山及横断山脉所环绕,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西部和甘肃省西南部,面积约230万平方千米,海拔3000—5000米,超过6000米、终年积雪的山峰不计其数,为东亚、东南亚、南亚各大江河的发源地,是世界最高最大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  相似文献   

9.
近日,我国研究人员发现,中国大部分地区春季沙尘暴的变化均存在较固定周期,并集中在2年和5到6年。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被喜马拉雅山、昆仑山、祁连山及横断山脉所环绕,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西部和甘肃省西南部,面积约230万平方千米,海拔3000-5000米,超过6000米、终年积雪的山峰不计其数,为东亚、东南亚、南亚各大  相似文献   

11.
《长白学刊》2012,(4):1+161-F0002,F0003
正长白山是我国与五岳齐名、风光秀丽、景色迷人的关东第一山,因其主峰白头山多白色浮石与积雪而得名。长白山位于欧亚大陆东端、吉林省东南部,是中朝两国的界山,主峰海拔2691米。长白山是东北三省地区的生态屏障,素有"千年积雪万年松,直上人间第一峰"的美誉,也是关东各族人民世代繁衍生息的摇篮。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政报》2009,(7):I0003-I0003
2008年,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关心和帮助下,陈巴尔虎旗旗委、旗政府团结带领全旗各族人民,遵循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了能源重化工、绿色生态农畜产品和北疆风情旅游三大基地建设步伐,保持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11,234万元,同比增长18.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5,694万元,  相似文献   

13.
最近以来,我国地区经济关系方面出现的若干新趋势,值得我们高度关注,第一是各地突破行政区域的界限,实行经济的横向联合,建设城市经济圈,取得明显的进展;第二,东北在振兴老工业基地、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旗帜下,提出建设以沈阳为中心的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继沿海大开放、西部大开  相似文献   

14.
《长白学刊》2010,(1):F0002-F0002,F0003
长白山是我国与五岳齐名、风光秀丽、景色迷人的关东第一山,因其主峰白头山多白色浮石与积雪而得名。长自山似于欧亚大陆东端、吉林省东南部,是中朝两国的界山,主峰海拔2691米。长自山是东北三省地区的生态屏障,素有“千年积雪万年松,直上人间第一峰”的美誉,也是关东各族人民世代繁衍生息的摇篮。  相似文献   

15.
孙姝 《中国减灾》2013,(6):45-47
辽宁省地处欧亚大陆东岸,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由于地形、地貌较为复杂,省内各地气候不尽相同。总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寒冷期长;雨量集中,东湿西干;平原风大,日照丰富。全省干旱发生的高频率地区在辽宁西部,低频率地区在辽宁东部。春旱发生频率最高,秋旱发生频率最低。辽西北地区作为辽宁省主要的干旱区,隶属于我国五大干旱区的东北干旱区,多发春旱、夏旱,少有秋旱发生。  相似文献   

16.
广东入境旅游的地区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为主要指标,运用差异测量方法研究广东入境旅游差异的地区构成及时间上的变化趋势:1995—2009年广东入境旅游区域差异总体呈缩小趋势,且变化速度变快;区内差异大于区间差异,区内差异是构成广东入境旅游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珠三角地区和粤东地区的区内差异是广东入境旅游区域差异的主要贡献者;城市间差距稍有缩小,但多数城市入境旅游发展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珠三角地区城市游客集聚趋势明显。针对上述结论,从旅游资源禀赋因素、地理区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及外向性因素和交通基础设施因素等可分析影响广东入境旅游空间差异原因。  相似文献   

17.
羌迪 《新东方》2000,(8):58-58
以《好人一生平安》、《嫂子颂》、《青藏高原》等歌曲走红歌坛的歌手李娜,自1997年下半年神秘“失踪”后,着实让全国众多媒体狂炒了一阵子。  相似文献   

18.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海南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隅,气侯恶劣,自然条件严酷,尤其以高寒地区的雪灾和环青海湖地区的干旱最为常见,洪涝,冰雹,山体滑坡灾害频繁发生。加之少数民族地区,贫困面大,基础设施落后,是青海省减灾  相似文献   

19.
1.何谓雪灾?雪灾亦称白灾,是因长时间大量降雪造成大范围积雪成灾的自然现象。它是中国牧区常发生的一种畜牧气象灾害,主要是指依靠天然草场放牧的畜牧业地区,由于冬半年降雪量过多和积雪过厚,雪层维持时间长,影响畜牧正常放牧活动的一种灾害。对畜牧业的危害,主要是积雪掩盖草  相似文献   

20.
高原地区GA118-16A型遗传分析仪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产GA118-16A型遗传分析仪在我国青藏高原地区投入使用。国产的DNA遗传分析仪完全能满足该州现阶段DNA检案的技术要求,且性能稳定,维护与技术支持及时到位,在实际检案中均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