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经济增长强劲 (一)新兴市场经济风景独好。IMF认为,当前世界经济最大的好消息是,在发达国家经济普遍放缓时,新兴经济体为全球强劲扩张提供发展基础。它们以低价商品、旺盛消费、充足资本,让世界经济呈现前所未有的高油价与低通胀并存、高风险与高增长共处、发展失衡与增长均衡同行的佳境。据IMF估计,2005--2008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年均增长7.8%,2009--2012年将略降为7.3%。超过过去10年的3.8%,更高于发达国家的2.6%。当前,几乎所有发展中地区经济表现都非凡。  相似文献   

2.
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新趋势和新变化 1.世界经济难现高增长。导致此轮经济衰退的根本原因在于,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发生了变化,包括新技术扩散效应减弱、全球化红利递减、全球流动性过剩以及全球经济不平衡进一步加剧等,这将使世界经济陷入中长期复苏乏力和通胀时有抬头的困境,尽管IMF预计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约4.5%,已非常接近危机前5年(2003年至2007年)4.6%的年均水平。  相似文献   

3.
2008年世界经济趋势预测 1、实体经济基本面健康。支撑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无明显变化 全球实体经济基本面健康的大局不曾改变。世界银行和IMF都持谨慎乐观态度。首先,美国作为世界头号经济大国的地位不曾动摇,美国劳动生产率仍然是世界最高的,而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全球竞争力排行榜上美国也是第一名。其次,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势头不减,2007年最新公布的增长率预测甚至达到11%。第三,其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发展整体势头较好,发达经济体也未出现明显衰退。因此,支撑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依然存在。平稳较快发展仍是当前世界经济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4.
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1979—2007年,我国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9.8%,比同期世界经济平均发展水平快6.8个百分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持了长达29年的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5.
一、2011年宏观经济运行趋势及面临的问题在平稳增长的基础上,今年我国经济可能转向较快增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计可以达到9%—10%。国家实行宏观调控政策,抑制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将减缓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但是,经济增速下降伴随着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在结构调整、外需不足、投资控制的情况下,取得这样的增长速度实属不易。预计2011年我国经济增长会延续平稳增长趋势,如果国际经济恢复或国内需求增长较快,宏观经济可能转向较快增长。宏观经济运行将面临四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党政论坛》2008,(20):24-24
热点一:经济能否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今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10.4%,增幅同比回落1.8个百分点。其中,一、二季度分别增长10.6%和10.1%。上半年经济增速的回落,引发了各界对下半年经济增长的担忧。  相似文献   

7.
未来GDP增长趋势预测 (一)预计世界经济增长放缓,通胀压力逐步加大,主要经济体降息可能性增大 世界经济增长将有所放缓。美国次贷危机逐步扩大到消费市场,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四个月下降,11月份达到两年来最低水平,预计至少未来1-2个季度美国经济增长将继续放缓。  相似文献   

8.
《理论参考》2008,(4):62-63
尽管出现金融市场动荡,2007年的全球经济增长还是几乎不会受到影响,仍将达到5.2%的增长率.而2008年的经济增长率将稍缓,为4.8%。各国经济决策者的当务之急是使金融市场恢复到较正常的状况,并维护经济扩张。经济前景面临的风险还包括,潜在通货膨胀压力.波动的石油市场.以及外汇大量流入给新兴市场造成的影响。同时,人口老龄化、全球化面临更大阻力以及全球变暖等更长期的问题也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9.
3月初,春意初露的北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两会”。在金融危机波及全球之际,今年的中国“两会”受到海内外媒体的格外关注。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在于“两会”所确定的大政方针,将事关中国经济能否在今年实现8%左右的增长目标,而对世界而言,中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10.
土地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我国继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之后的第三大政策手段.土地要素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目前对土地要素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却明显滞后于实践的需要.因此,在对传统经济增长理论以及现代空间经济增长理论进行详细的分析基础上,研究并揭示了土地政策在经济增长以及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李琮 《理论视野》2004,(6):16-18
当前世界正处在巨大的转变过程之中,这种大转变涉及世界的方方面面。其中,经济形势的变化起着基础性作用。 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周期性。目前,世界经济已走出衰退,开始进入新的增长周期。根据过去的经验,预计这一增长期可持续到2010年以后,但最长不会超过2015年。本文拟对这一时期内世界经济趋势的若干特点,特别是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特点,进行探讨。 一、新的一轮经济增长周期 上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曾有较快增长,而且那一个增长周期持续较长,达10年之久。到2000年下半年世  相似文献   

12.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经济结构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进一步显现。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缓慢复苏,我国经济持续回升,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十分重要和紧迫,经济结构调整是我国经济保持增长的内在需求,是解决经济发展中各类问题的迫切需要,是我国把握历史机遇的现实需求。后危机时代我国应该通过增强经济结构的协调性、完善金融体系、深化市场改革、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型经济等战略保证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厉畏 《团结》2009,(1):23-25
2008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已向高端信贷市场蔓延.在全球掀起一场金融风暴.进而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使全球经济中国经济运行的复杂性和风险越来越大。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出口增长回落.2008年前十个月出口同比增长21.9%.比去年同期增幅下降约4.6个百分点:GDP增长9.9%.同比回落1.6个百分点.其中一半是受出口的影响。许多产业的增长速度开始下滑.  相似文献   

14.
李向阳 《求知》2005,(2):18-20
在2003年复苏的基础上,2004年全球经济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经济增长率约为5%,高于20世纪90年代高速增长时期的平均水平,创造了过去20年来的最高纪录。受周期发展的制约和一系列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2005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将会明显放缓,但仍能保持适中的速度,预计在4.3%左右。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互动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15.
王一鸣 《党政论坛》2008,(22):18-18
在经历了过去五年“高增长、低通胀”的经济繁荣后,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均衡关系逐步发生变化,经济运行总体上表现为“经济增速回调、物价高位运行”的特征。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4%,同比回落1.8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7.9%,同比提高4.7个百分点,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将高于去年4.8%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美国的金融危机只是触发中国经济危机的表观事件。真正的要害是,即使没有金融危机,中国经济也存在着需要变革的严重的结构问题。如果经济复苏是指恢复经济增长的“应对”之策,而不管发展模式是否转型、内在结构是否优化,那么要维持8%的中国经济增长,就不是一个天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危机通过贸易领域传导至我国,对我国出口、投资、消费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从而抑制了我国的经济增长。我国经济增长除受到外因作用而放缓之外,还受到我国自身经济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不科学的制约。面对金融危机的挑战,政府应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使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以保持我国经济健康平稳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8.
肖俊哲  辛永容 《学理论》2010,(20):56-57
GDP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经济水平的首要指标,起到的作用并不仅仅是衡量地区经济水平那么简单。而是关乎政府官员政绩的“头等大事”,长久以来,各级政府唯GDP马首是瞻,只要是有利于增长GDP的政策就,出台,只要是妨碍GDP增长的,就千方百计阻碍,殊不知,盲目的追求GDP的增长,对我国社会生产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转变增长观念,破除GDP迷信,使我国经济走到正常增长的轨道上来,有着非同寻常的社会意义与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七十年伟大历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GDP占世界的份额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3%增至2018年的16%,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处于最好时期。将新中国70年的快速增长事实置于整个增长历史长河中,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经济增长未来之路。基于对投资驱动型增长路径、劳动驱动型增长路径、终端产品消费驱动型增长路径和创新增长路径的比较分析认为,经济增长未来之路在于创新是必然选择且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20.
转变我国经济增长的方式势在必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依靠科学进步。技术创新是实现研产结合,经济增长依靠科技进步,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增长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技术创新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