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文亮 《法制与社会》2012,(14):40-41,45
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是对交通事故受害者进行救助的一项重要制度,主要在于弥补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之不足,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出现抢救费用超出交强险的责任限额、机动车驾驶员肇事后逃逸、机动车没有参加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等情况,在这些情况下,则可能出现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的情况.作为对交通事故受害人进行社会救助的新的法律规范,《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试行办法》在一年多的试行过程中,是否具有实际操作性?能否充分体现社会救助的本质属性?在运行中是否能满足我国的国情需要?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去总结和思考的问题.本文的研究对进一步完善我国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制度和弥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在交通救助上的不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1.《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即将出台与现行《道路交通安全法》配套的《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即将出台。2004年5月1日起实施的新道交法首次提出,在我国建立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简称强制三者险)制度,设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但时  相似文献   

3.
时事点击     
《江淮法治》2014,(9):7-7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5月1日正式实施 5月1日,《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正式实施。《办法》规定,国家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对需要急救但身份不明或者无力支付急救费用的急重危伤病患者给予救助。符合规定的急救费心南疾病应急救助基金支付。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和临时救助……《办法》推行“一揽子计划”,对上述内容分别设专章予以规范。  相似文献   

4.
《法制与经济》2004,(11):62-62
今年5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正式实施。该《解释》关于人身损害的赔偿范围、项目和标准,比《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的规定有较大幅度的调整和提高。但是我们和保险公司签的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条款,依据的是《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这是不是说,如果我们出险,就不能依据新的标准来赔偿呢?  相似文献   

5.
机动车第三者强制责任保险制度是政府依法通过强制手段迫使机动车所有人或利用人投保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的制度。2004年5月1日起施行、2007年修订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七条规定,国家实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设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政府法制办:你办送来的《关于要求解释交通安全责任统筹能否视同第三者责任保险问题的请示》(云府法[2004]52号)收悉。经研究,现提出以下意见,供参考:《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七条规定:“国家实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设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同时,第七十五条、第七十六条对救助基金的使用和保险公司的赔  相似文献   

7.
2003年6月18日,国务院第12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同时,民政部制定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于2003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同时废止。 《办法》共18条,包括对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原则、救助站设立和管理、为求助人员提供的救助内容、救助站工作人员的行为,以及违反者责任追究等,标志着我国对在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细则》共24条,明确了《办法》规定的救助对象。同时还对救助方式、救助内容、救…  相似文献   

8.
自1992年1月1日《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实施以后,人民法院开始管辖交通事故赔偿案件。近几年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该类案件急剧上升,对其法律适用问题进行研究成为司法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一、道路交通事故的法律特征道路交通事故是指车辆驾驶  相似文献   

9.
2003年8月1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开始实施,变强制性收容遣送为关爱性的救助管理,这一变化不仅体现了人文关怀、社会进步和法制的完善,也体现了对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的人格尊重。3年过去了,《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的效果如何,还存在什么问题?近日,记者在合肥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相似文献   

10.
王康 《行政与法》2010,(4):114-118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没有对交通无过错事故责任的承担提供具体规则。交通无过错事故中的损害应该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的人身损害可以由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支付,仍然未获救济的损害由各方根据公平原则在可救济的范围内按照人身损害优先的顺序合理分担。  相似文献   

11.
在交通事故频发的今天,如何设计高效公平的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制度已成为侵权法应该努力地一个方向。本文作者在研究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赔偿制度的发展历程和分析当前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制度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完善的建议,包括强制保险的责任范围应该扩大至机动车本车上的乘客、尽快完善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制度等。  相似文献   

12.
《法治纵横》2014,(6):33-33
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社会救助制度即将全面建立。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共13章70条,自2014年5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统筹各项社会救助制度的行政法规。《办法》将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和临时救助等8项制度以及社会力量参与作为基本内容,确立了完整清晰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规定社会救助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社会救助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社会救助工作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因汽车交通事故引发的损害赔偿案件大幅度上升,目前法院处理交通事故责任赔偿的依据主要是国务院颁布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由于该法规对有关责任问题的规定过于简单,导致审判实践中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的处理做法不一。本文对汽车交通事故责任的有关问题发表些意见。一、汽车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的正确认定按照《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的规定,道路交通事故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行人、乘车人以及其他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有关活动的人员,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其他道路交通管理法规、规章的行为,过失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故。据此,道路交通事故责任,是交通事故责任者依法应当承担的责任。[1]汽车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的性质是过失推定责任,认定该责任应当考察以下几个构成条件:  相似文献   

14.
现有的道路交通法规,主要是1988年3月9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和1991年9月22日国务院发布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目前,公安机关照此法规来调解交通事故的损害赔偿,已愈来愈显得不好处理,导致出现许多疑难问题。笔者认为,道路交通事故的  相似文献   

15.
6月2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381号国务院令,公布施 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救 助办法》)。根据《救助办法》的规定,民政部第3次部务会议于7月 16日通过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 细则》(以下简称《细则》)。7月21日,民政部部长李学举签署第24 号民政部令,正式发布了《细则》。8月1日,《救助办法》和《细则》 一并施行,国务院1982年5月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 送办法》(以下简称《遣送办法》)同时废止。这标志着我国对在城 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救助办法》较之 于《遣送办法》,在一系列条款上体现了指导原则的变化--从 为被收容遣送人员规定各种强制措施和服从义务,转变为对救 助管理机构和人员提出各种义务,做出各种限制。这种权利与义 务在救助者与受助者之间的转换,使《救助办法》成为一部保障  相似文献   

16.
论道路交通事故赔偿案件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道路交通事故赔偿案件的处理邹晓瑜《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施行以来,因道路交通事故引起的人身、财物损害赔偿纠纷起诉到人民法院的逐渐增多。正确审理好这类案件,对于切实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创造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7.
胡发胜 《山东审判》2004,20(5):95-97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已于2004年 5月1日起施行,同日施行的还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 审理人身损害赔偿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华 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 例》),而《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废止。由于新旧法律法规的取舍,使道路交通事故民事 审判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新问题。笔者结合新法实 施两个月来在法院的工作实践,对新法涉及的相关审  相似文献   

18.
2015年3月3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向外公布施行《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实施国家司法救助制度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新《办法》较2011年11月开始施行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本级涉诉救助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适用的范围从高院本级扩大到了全区三级法院,实现了全区法院实施司法救助制度的统一。新《办法》中,司法救助对象和条件更为清  相似文献   

19.
一、关于《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三十一条中“赔偿责任”的理解问题:《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交通事故责任者对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承担赔偿责任的机动车驾驶员暂时无力赔偿的,由驾驶员所在单位或机动车的所有人负责垫付。但是,机动车驾驶员在执行职务中发生交通事故,负有交通事故责任的所在单位或机动车的所有人在赔偿损失后,可以向驾驶员追偿部分或者全部费用。  相似文献   

20.
王军 《公民与法治》2005,(10):42-43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七条规定:“国家实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设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但作为法定授权部门的国务院尚未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保监会也没有制定和公布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条款,目前保险公司实行的仍是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商业保险,而不是《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意义上的强制保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