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作为一个妇女工作者,我认为,在中国浩翰的杂志中,《中国妇运》具有独特价值。她是一本史册,记述了50年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足迹;她是一部巨著,记载了几代妇女工作者对妇女工作从理论到实践的思考和探索;她也是一笔属于全体妇女工作者的巨大精神财富。 作为一个编辑,我对《中国妇运》的编辑同行充满了敬意,《中国妇运》一代又一代的编辑同志们,为这本杂志付出了理想、智慧、辛勤和执著,为全国的妇女工作者奉献出一本优秀的刊物。同时,妇女工作这片沃土也培养了高素质的编辑队伍,《中国妇运》的许多编辑本身就是妇女工作和妇女理…  相似文献   

2.
十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广东秘书工作》杂志,并开始为之撰稿。屈指算来,我先后在该杂志上发表了近30篇文章,成为我学术研究道路上一颗璀璨的“亮点”。我永远不会忘记:10年前,《广东秘书工作》杂志扶我起步,开始涉猎秘书学与公文学研究领域;10年后的今天,《广东秘书工作》已在我丰硕的学术研究成果中铺就了令人欣喜的华章。每当想到这些,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感激之情,难以言表。  相似文献   

3.
李黄山 《中国保安》2012,(11):62-63
进入保安公司10个年头了,《中国保安》杂志我每期必读。前阵子,在公司组织的读书活动中,一篇题为《孙苏利:践行科技兴业的保安企业开拓者》的文章对我触动很大,文章主人公孙苏利作为一名女性,为保安事业奉献了最宝贵的青春。孙苏利对保安事业充满了热爱和忠诚,作为管理者,她是骄傲的;作为一名技防保安员,她是出色的。在这个充满竞争、充满挑战的社会里,她的努力、她的执着值得我们广大保安从业者学习。  相似文献   

4.
水滴畅想     
我于1986年走上领导岗位后。一直没有中断订阅的杂志是《现代领导》和《领导科学》。这两份杂志就像老师,一直辅导着我。指引着我,鼓励着我。  相似文献   

5.
林蔚文近年先后出版的两部研究福建民间工艺的专著,一部是《福建民间木雕》,一部是《幅建石雕艺术》,我将其冠名为土与火的艺术。基于一种理由,这一理由一源于大地上土的部分即石材;二源于火的部分即木质;石材的资源来自广阔的土地,  相似文献   

6.
正当人类阔步迈向二十一世纪之际,《民族工作》杂志迎来了二十岁生日,谨致热烈祝贺!向辛勤耕耘着这扇民族之窗的同志致以诚挚问候!《民族工作》创刊以来的二十年,正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取得辉煌成就的二十年,是民族工作充满蓬勃生机和活力的二十年。杂志应民族工作的客观需要而生,随民族工作的不断实践而长,在短短二十年,以其特殊的宣传功能,发挥了特殊作用,显示了特殊魅力,作出了特殊贡献,赢得了广泛好评。这一切,来之不易,可喜可贺!我作为曾经在杂志工作过的一员,感到由衷的欣慰。回首十…  相似文献   

7.
马臻 《台声》2023,(4):94-103
<正>“转向广大勤劳、善良、困扼却不失尊严地伦理力量的人民”、“为人民所深信不疑的正义服务”、“形成了充满意义、充满信仰、充满希望和充满爱的能量的无比强大的魅力”。——陈映真“你们以为我来,是要叫地上太平吗?我告诉你们:不是,乃是叫人纷争……”——陈映真引自《路加福音》《人间》杂志曾在台湾产生过重大影响,在陈映真一生的创作和实践中,也具有特殊的意义,因此较受研究者关注。  相似文献   

8.
对于初涉人力资源工作的我来说,对此行业的了解及对其中涉及的各方面知识的掌握程度,确实不值一提。以前我对人力资源管理知之甚少。公司订阅了《人力资源》杂志,我也从来不曾翻阅,直至今年接触这方面工作才开始对这本杂志有所关注。通过半年多来的人力资源工作实践,加上经常有意识地去阅读相关文章让我对人力资源工作有了粗浅地认识。  相似文献   

9.
正经常在机场书店看到《小康》杂志,近一年来《小康》杂志多了一个叫做汽车的栏目,十分关注汽车的最新动态。最近很火热的奔驰女主维权事件让汽车这一奢侈品的消费和维权成为了每一天的热点,我希望一直关注民生问题的《小康》杂志也可以从消费者的角度,多做一些文章报道。  相似文献   

10.
金色十月     
<正> 今天——10月1日这期杂志是一个起点。从今天开始,我们正式开始编辑出版双周刊。我们正式向我们亲爱的读者宣布:你们从今以后,可以看到一本精彩纷呈的,64页全彩印的,新闻综合性杂志。为了今天,在过去的岁月里,我们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明确定位的前提下,我们在今年5月就开始着手双周刊的筹备工作。考察、研究、定方案、抓落实、模拟运作、听取意见……我们在投入货币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同时,期待着向读者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这样的时刻这样的心情,我在上期杂志的《充满期待》一文中已告诉读者。我说:“九月是  相似文献   

11.
《同舟共进》2013,(1):79-79
浙江湖州 张世英(《湖州日报》原副总编辑)《同舟共进》杂志我从上世纪80年代中即开始订阅,这是一本令历史和现实得以完善结合的国内较好的期刊。杂志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12.
傅少强 《台声》2003,(1):39-39
《台声》杂志20周岁了,作为它的忠实读者和作者,自然为它的成长壮大感到高兴。我与《台声》的交往十分偶然。记得是1994年,我刚到台办工作,由于工作上的关系,开始尝试写一些新闻报道。那年写了一篇台商投资农业的通讯,想投稿,但那时大陆专业的涉台刊物的确太少。偶然看到一本刊名《台声》的杂志,觉得内容比较吻合,于是寄了去,当时也没有抱太大的希望。不料过不多久,一位《台声》的编辑打来电话,说稿子不错,要采用,希望能寄几张照片。从那开始,我和《台声》就有了交往,至今已8年了。这期间有时是我主动寄稿去,有时是…  相似文献   

13.
王在希 《台声》2003,(1):4-4
《台声》杂志创刊已经20周年了。这20年,是台海风云变幻的20年,是两岸关系从隔绝到开放的20年,也是《台声》杂志从诞生到慢慢长大的20年。在海峡两岸曲折、反复、发展、前进的20年中,《台声》起到了传递两岸信息、促进两岸交流、沟通两岸思想、推动两岸往来的积极作用。对《台声》20年来取得的不断进步和丰硕成果,我作为《台声》的一个老读者和顾问,谨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敬意。我与《台声》建立比较稳定、密切的联系,是从1990年元月《台声》召开的一个座谈会开始的。当时《台声》的记者向我约稿,我写了一篇《…  相似文献   

14.
编读往来     
编读往来我保存着256本你们的杂志当我在贵刊看到我的名字也列在“历史与旅游知识竞赛”的50名获奖人名单中的时候,我感到非常愉快。中国一直是有强大吸引力的国家。我有幸能阅读这本杂志,是从1974年(当时是《中国建设》)开始的。我把每月的杂志一本本保存起...  相似文献   

15.
魏秀堂 《台声》2003,(1):23-23
我搞了一辈子的新闻,而且绝大多数时间是参与办刊物,其中有4年是在《台声》杂志度过的。这4年给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我与《台声》的缘分,应当说,最早始于1982年。那年的夏天我去北戴河采访台湾同学会的活动,正好后来当选为全国台联副会长并长时间领导《台声》的郑坚同志也在,我们很快就熟悉了。从他口中得知,计划中全国台联将办一本刊物。不久,全国台联成立了,《台声》杂志问世了,从此我开始经常采访台联的重大活动,自然也有机会经常与《台声》的记者编辑接触,彼此建立了友谊。而且,我当时所在的中国建设(即现在的《今…  相似文献   

16.
我出生于陕北农村,家境贫寒,去年,经过重重困难终于考进了陕西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在学校的图书馆里,我第一次看到了《今日中国》杂志,从此开始关注贵刊。我觉得贵刊能够把握时政发展动向,全方位点评国际、国内重大事件,增强读者对事件的过去与现在的了解,正确地认识当代中国,可读性较强。  相似文献   

17.
在同辽海出版社签订出版《世相写真图》的合同时,我又想到了萧乾──这位长我二十九岁的老人。《世相写真图》是我同丁聪先生十七年合作作品的总集,而我们的合作长期得到了萧乾先生的关注与鼓励。在他生命的最后对分写下的为数不多的文章中,有一篇就是对我们创作的评论──《珠联璧合》。这是他在医院里背着医生护士偷偷写成的。当然,这篇文章的内容,早已超出了对具体作品的分析,而是提出了社会应当怎样对待讽刺文学的大问题。他之所以关注我们的创作,我想,也正是为此。 由于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中国历来的文学传统是压制讽刺的…  相似文献   

18.
2021年来了,2020年终于要过去了.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情,全国人民一起面对,一起度过,我很感慨!作为《小康》的读者,我也看到了《小康》在杂志和新媒体上的发声,既有时效性,也有深度.希望在新的一年,能看到《小康》出品更多好的作品!  相似文献   

19.
认识一个学人,应该先从读他的书开始。如果我说葛剑雄的一本《行路集》已经引我上“路”,使我对历史地理这门学问产生了浓烈的兴越,那是高抬了自己的悟性;如果我说,读了葛教授的这本自选集,“夺”走了我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自尊心和良好的自我感觉,请不要怀疑,这是真的。也不知为什么,读完全书,眼前总出现罗丹的雕塑作品——思想者,总感到葛剑雄也是一个思想者,  相似文献   

20.
去年的十一月十七日,是著名作家路遥英年早逝八周年纪念日。八年来,我曾把《路遥文集》认真地读了一遍,我曾详细地阅读过许多悼念他的文稿;也曾在清涧县石咀驿国道边《路遥故里》纪念碑旁静静肃立过;还曾在延安大学文汇山上路遥墓前敬献过野花束……然而不论怎样,连我自己也不清楚是什么原因,八年来我一直思念着路遥和路遥作品中的人。即使在我受审时,我还回忆与他接触过的情况,即使我被关在监所里,我还读过他《在困难的日子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