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50年前,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制定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它严的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人民代表大会.至此,我国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的政权制度全面确立,国家权力开始由人民选举产生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从此人民当家作主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这是人民民主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碑.它高举着民主与法制的大旗,护佑着年轻的共和国一路前行.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自 1 954年 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来 ,已整整 50年了。为了纪念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 ,总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功  相似文献   

3.
《公民与法治》2005,(5):1-1
实行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同时也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本质属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宪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实行代议制制度的国家。代议制的一个基本设计就是人民(具体讲是选民)通过选举自己的代表,并通过代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职权来管理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基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个规定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组织形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基本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6.
阳春三月,正值九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各个民族的全国人大代表汇聚人民大会堂,庄严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各级人大代表代表着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使者,肩负着人民委托的管理国家和地方的光荣而重大的使命.因此,法律必须赋予他们相应的职权.……  相似文献   

7.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涵究竟是什么?换句话问:究竟什么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翻开刘少奇同志在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宪法草案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个规定和其他条文的一些规定表明我们国家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相似文献   

8.
《司法业务文选》2012,(Z1):93-96
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十五条第三款的规定,结合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澳门特别行政区选举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  相似文献   

9.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和基本政治制度。它在国家机构中的具体组织表现形式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在民主普选的基础上选派人民代表组成,并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方式,集体地行使国家权力。因此,人民代表应该代表谁?人民代表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这是一个关系到进一步健全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用的具有根本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一我国现行宪法第2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  相似文献   

10.
《司法业务文选》2012,(Z1):90-93
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十五条第三款的规定,结合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第二条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  相似文献   

11.
程灏在《浙江人大》撰文说,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宪法(1954年)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五十八条规定,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两类大会的人民代表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并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那么,人民选出自己的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和产生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以后,作为国家主人的人民是否完事了呢?是否就算是当家作主、行使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呢?不是的.根据宪法第3条第3款,第27条第2款,第128条的规定,人民应该通过多种渠道来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本文主要谈人大常委会对国家审判机关的监督.  相似文献   

13.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由选民直接选举的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组成,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第三条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的职权。  相似文献   

14.
[公布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类别]国家法[公布日期]2007.3.1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有关规定,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决定如下:一、第十一  相似文献   

15.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由选民直接选举的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组成,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第三条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的职权。 第四条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每届第一次会议,在本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完成后的两个月内举行,由乡镇的上次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召集。  相似文献   

16.
1954年是中国传统纪年的甲午年.这一年的9月15日至28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怀仁堂隆重开幕.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相似文献   

17.
《司法业务文选》2012,(Z1):89-90
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有关规定,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决定如下:  相似文献   

18.
代表列席本级人大常委会会议,是代表人民的利益,及时反映选区选民或者选举单位的呼声和诉求,列席会议时不应只做陪会代表,应该发表意见、反映实情,行使好发言权. 一是法律赋予人大代表的权利.法律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  相似文献   

19.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二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  相似文献   

20.
凡是了解并关注乡镇国家机关现状的人,都会发现这样一个情况:乡镇国家机关是不够健全、功能较弱的一级国家机关,与其承担的职能是不相适应的.首先是乡镇国家权力机关即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现状与其职能不相适应,亟待健全和加强.宪法总纲第二条中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地方组织法第二章第四条也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据此规定,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即是乡镇国家权力机关.但地方组织法中却又规定只有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才设立常务委员会,作为常设机构,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行使有关职权;同时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设立主席和副主席一至二人,“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负责联系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组织代表开展活动,并反映代表和群众对本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