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流行于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学认为,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范畴,剩余价值概念与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天然地联系在一起。社会主义条件下是否存在剩余价值,理论界探讨多年,分岐很深,迄今尚无一致和成熟的看法。对剩余价值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关系多采用“剩余产品”、“剩余劳动”、“价值增殖”、“剩余劳动一  相似文献   

2.
逄锦聚认为,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特有的范畴,体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观点需要发展。剩余价值是与生产力、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相联系的一般范畴,资本主义制度下剩余价值体现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剥削被剥削关系,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表现形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剩余价值依然存在,但它不再体现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而是体现一种新的分配关系。应该科学准确地、实事求是地认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是否存在剥削。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是全体人民的代表,国家通过税收等形式对剩余价值的占有,归根结底又用于人民,所以不存在剥削的问题;个人、私营企业主即使占有了他人剩余价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产物,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对于社会主义条件下是否存在剩余价值及其规律问题,理论界已探讨多年,至今尚未定论。因此,联系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现实,进一步研究剩余价值理论,对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求是》2014,(6)
<正>在简单商品经济向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转化之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就开始发挥决定性作用。这种"市场决定性作用"具有社会历史性。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剩余价值规律使市场的功能弱点得到强化和放大。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决定了追求剩余价值是私人资本唯一的生产目的。为了赚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私人资本所有者不断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从  相似文献   

5.
《唯实》1982,(3)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力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这种商品被资本家购买后,把它同生产资料相结合进行生产劳动,在劳动过程中,工人不仅可以再生产出劳动力的价值,并且能创造出比劳动力价值更大的价值,这个超过部分,就是剩余价值。马克思创立的剩余价值理论,在他整个经济理论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一文中说过:“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 (《列宁选集》第2卷,人  相似文献   

6.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剩余价值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书祥 《探索》2005,3(2):108-111
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前的简单商品经济阶段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来的社会化商品经济阶段存在的条件及由此产生的特点是不同的。现实中存在的剩余价值具有二重性,即一般属性和特殊属性。其并非各种生产要素共同创造的,只有各生产部门劳动者在各类生产过程中支出的剩余劳动才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为我们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指明了方向,开拓了认识的新境界。 一、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既有共性又有区别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作为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可称之为劳动一般,就这个一般性来说的确不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差别,它是不同社会形态下人类活动所共有的。“但是,另一方面,生产劳动的概念缩小了。资本主义生产不仅是商品的生产,它实质上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因此,工人单是进行生产已经不够了。他必须生产剩余价值。只有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或者为资本的自行增殖服务的工人,才是生产工人。……因此,生产工人的概念决不只包含活动和效果之间的关系,工人和劳动产品之间的关系,而且还包含一种特殊社会的、历史地产生的生产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556页)用马克思的观点来  相似文献   

8.
资本和剩余价值是马克思《资本论》中的核心范畴。马克思创造和运用了这些范畴,分析资本主义经济,为了揭露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赋予了它们资本主义的特性。由此,我国经济理论界长期以来,把资本和剩余价值看成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范畴,是仅仅用来反映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从而认为社会主义经济中,绝对不容许存在这些东西,承认它们的存在,就等于抹杀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等于否定了社会主义。然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却越来越迫使人们打破传统的观念,应对资本和剩余价值等范畴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9.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逻辑是关于资本运作的客观规律,其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剩余价值的最大化。资本逻辑具有两面性,即文明性和破坏性。剩余价值生产与实现过程的分离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所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我们应该反思资本逻辑,既要认识到资本逻辑存在的时间与空间界限,也要看到资本逻辑的合理性。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人的主体地位的同时,借助资本逻辑的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当代资本主义质变论”者认为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不持有社会资本的人也可通过国家实行高度的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社会救济、普及义务教育、养老金、最低生活线补贴等形式,调节收入分配”,“这种再分配的形式,实质上都是由剩余价值转化而来的。因此,剩余价值的社会化,使社会成员不同程度地共享剩余价值成为可能。”也就是说,当代资本主义通过推广广泛的福利政策,使资本主义的分配关系发生了有利于工人阶级的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本章主要说明资本的不同形式和剩余价值在各个剥削集团之间的分割情况,以及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利润和平均利润、商业利润,利息以及地租)所表现的资本主义关系。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的理论分析,全面地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以及资本主义剥削的历史性质,进而明确无产阶级是受整个资产阶级剥削的,无产阶级要获得解放,必须推翻整个资产阶级的统治。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论必须与时俱进 ,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劳动力成为商品 ,是市场经济发育完善的需要 ,不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物质生产劳动和非物质生产劳动都创造价值 ,社会主义的剩余劳动和资本主义的剩余劳动具有本质的区别 ,必须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问题作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概括。恩格斯在评价马克思的时候 ,说马克思一生有两个最伟大的发现 ,一个是历史唯物主义 ,一个是剩余价值理论。由于这两大发现 ,社会主义才从几百年乌托邦的空想变成了科学和现实。而剩余价值理论 ,又是以科学的劳动和劳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资本论》是马克思花费了40年心血写成的科学巨著。第一卷系统阐述了剩余价值生产理论,共有7篇,25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简单商品生产为对象,分析商品的价值和价值形式;第二部分叙述货币转化为资本;第三部分分析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资本论》第二卷研究的对象是资本的流通过程,其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共分3篇、21章。第一篇分析资本流通的形态及循环,第二篇分析资本周转,第三篇分析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实现。三篇分别着重分析了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运动形式。第三卷研究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共分七篇。第一篇叙述剩余价值如何转化为利润和剩余价值率如何转化为利润率;第二篇接着叙述利润又如何转化为平均利润,从而不同产业部门的资本家共同分享剩余价值;第三篇揭示了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第四篇叙述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如何转化为商品经营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从而剩余价值在工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之间得以分割;第五篇叙述利润又如何分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从而剩余价值又在银行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之间得以分割;第六篇叙述超额利润又如何转化为地租,从而导致土地所有者也来瓜分剩余价值;最后第七篇通过总结各种收入及其源泉,分析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阶级构成。  相似文献   

14.
《资本论》是马克思花费了40年心血写成的科学巨著。第一卷系统阐述了剩余价值生产理论,共有7篇,25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简单商品生产为对象,分析商品的价值和价值形式;第二部分叙述货币转化为资本;第三部分分析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资本论》第二卷研究的对象是资本的流通过程,其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共分3篇、21章。第一篇分析资本流通的形态及循环,第二篇分析资本周转,第三篇分析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实现。三篇分别着重分析了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运动形式。第三卷研究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共分七篇。第一篇叙述剩余价值如何转化为利润和剩余价值率如何转化为利润率;第二篇接着叙述利润又如何转化为平均利润,从而不同产业部门的资本家共同分享剩余价值;第三篇揭示了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第四篇叙述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如何转化为商品经营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从而剩余价值在工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之间得以分割;第五篇叙述利润又如何分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从而剩余价值又在银行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之间得以分割;第六篇叙述超额利润又如何转化为地租,从而导致土地所有者也来瓜分剩余价值;最后第七篇通过总结各种收入及其源泉,分析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阶级构成。  相似文献   

15.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面临新时代的挑战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在批判地吸收了古典经济学价值论基础上创立的系统、严谨的劳动价值学说 ,是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理论中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 ,它在人类发展史和经济学发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建立在商品生产、市场经济条件下 ,关于商品生产、实现、分配等规律的科学理论。该理论认为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只有劳动产品才有价值可言 ,“劳动创造价值” ;劳动量决定价值量 ;劳动量是以劳动时间特别是所谓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度量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  相似文献   

16.
学习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这对我们今天研究社会主义的经济范畴,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理论界的一些同志认为,剩余价值的经济范畴,是马克思用以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定的范畴,不能用来研究社会主义的经济范  相似文献   

17.
追求劳动效率与休闲的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追求劳动效率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由追求绝对剩余价值向追求相对剩余价值转变,马克思指出这种转变给劳动者所带来的后果是劳动强度的增加与劳动的异化。劳动生产效率提高要求休闲效率也相应提高,追求休闲效率在加剧时间稀缺性的同时导致休闲异化,表现为自由时间之不可能。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分析是客观的、全面的科学分析.在资本主义历史命运问题上,马克思认为存在两条实现道路,第一条道路是通过激烈的阶级对抗的政治斗争,另一条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演变,如股份制的发展向"联合的生产方式"转变;在资本主义历史地位问题上,除众所熟知的异化理论、剩余价值理论、贫困化理论等对资本主义进行无情批判之外,马克思的"政治解放"理论却对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作出很高的客观评价;在资本主义历史遗产问题上,马克思认为类似俄国这样的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不仅要继承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还要批判地继承资本主义的制度文明.  相似文献   

19.
《资本论》是马克思光辉的经济学经典著作之一,马克思的供给理论贯穿于《资本论》中。《资本论》第一卷包括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和资本积累理论。劳动价值理论阐明了商品和货币的供给及其表现形式;剩余价值理论阐明了劳动力的供给,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及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进而论证了资本主义供给相对过剩的客观必然性;资本积累理论论述了资本供给,阐明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如何改善供给,实现有效需求,在动态中实现经济的均衡发展,是马克思供给理论的核心。当前,我国进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马克思的供给理论为基础,充分地发掘《资本论》中供给理论体系,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见成效,实现预期目标。同时,深入研读马克思的供给思想,也是在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在现代科技革命和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基础上,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和剩余价值生产,在形式、手段、方法等方面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为此,必须全面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对我国加入WTO以后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