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1958年夏天开始的炮击金门的战事.已经过去50多年了。作为这场战事的组织指挥者,彭德怀元帅的历史作用长期以来被忽视了。1993年4月,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彭德怀传》中,有这样几处文字:“以贯彻庐山会议精神为主旨的军委扩大会议,于1959年8月18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对彭德怀揭发和批判的问题是极其广泛的:从平江起义的思想动机到庐山上书的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2.
在1959年7、8月间的庐山会议上,彭德怀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对1958年以来产生的“左”倾错误及其经验教训提出一些中肯的意见。7月23日,毛泽东讲话指责这是“资产阶级的动摇性”,是“右倾性质”的问题。之后,会议对彭德怀等人进行错误的批判,并开展对所谓“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等反党集团”的斗争。这一历史事件,几乎是妇孺皆知。然而,lop年6月彭德怀再呈中央“八万言书”,以及这封长信的历险过程,却是鲜为人知。彭感怀说:我最快刀岁的人了,不能把卖国贼的罪8背到格村里去l我要把自己的一生都写出来,让历自真相大白…  相似文献   

3.
1958年夏天开始的炮击金门的战事,已经过去50多年了。作为这场战事的组织指挥者,彭德怀元帅的历史作用长期以来被忽视了。1993年4月,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彭德怀传》中,有这样几处文字:"以贯彻庐山会议精神为主旨的军委扩大会议,于1959年8月18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对彭  相似文献   

4.
党史学界普遍认为,1959年7、8月在庐山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八中全会,即庐山会议,前期本来是反“左”的,后来因为彭德怀给毛泽东写信提意见,会议转向反右。本文对此提出一点不同看法。 1959年夏召开的庐山会议的目的是统一全党对形势的认识,在肯定“三面红旗”的前提下,总结经验教训,动员全党完成1959年的“大跃进”任务。会议期间,由于彭德怀给毛泽东写信,对1958年以来产生的“左”倾错误及其经验教训提出一些中肯的意见,会议便错误  相似文献   

5.
正1959年8月,中央军委召开扩大会议批判彭德怀,"会议对彭德怀揭发和批判的问题是极其广泛的,从平江起义的思想动机到庐山上书的政治目的;从抗日战争战略方针的贯彻执行到1958年炮击金门时的组织指挥;从红一、三军团的关系问题到所谓‘军事俱乐部’的组织活动等等,无一不加以追查和批判。"其中,也涉及到抗美援朝战争。有人说,彭德怀擅自制定了抗美援朝第六次战役计划,"违背了毛主席确定的打小歼灭战的方针,脱离了当时我军的实际,‘搞左倾军事冒险’,并以此  相似文献   

6.
37.庐山会议——反左倾庐山会议召开进忠言彭德怀蒙冤1959年7月2日至8月1日在庐山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庐山会议”。会议主题开始是以纠正已经出现的“左”的苗头为主,所以毛泽东要求大家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前提下,认真总结经验教训。7月14日,国防部长彭德怀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后,会议的气氛就发生了变化,从纠“左”变成了反“右”。7月16日,毛泽东批示将彭德怀的信印发给与会全体同志,并在政治局常委几个同志中提出要“评论这封信的性质”。小组讨论中,有些人说这封信夸大了错误,低估了成绩,有埋怨泄气情绪…  相似文献   

7.
黄运果 《湘潮》2014,(9):18-21
新中国成立后,黄克诚曾受命担任山西省副省长。在山西短期内的意外驻足,是其人生两个低谷阶段(1959年庐山会议挨批和“文革”中再次遭灾)的缓冲期。1959年中央召开的庐山会议期间,彭德怀上书毛泽东,陈述了他对1958年以来“左”倾错误及其经验教训的意见(被称为万言书)。毛泽东将信印发与会人员后,外交部副部长张闻天、总参谋长黄克诚、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等表示支持彭德怀的看法。对此持不同意见的毛泽东主持庐山会议对彭德怀和黄克诚等人进行批判斗争。  相似文献   

8.
1958年毛泽东决策炮击金门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58年毛泽东决策炮击金门的历史考察瘳心文1958年炮击金门是毛泽东围绕台湾问题处理对外关系的一个重大决策。炮击金门有力地支持了中东人民的解放斗争,破除了对西方的迷信,更重要的是对争取台湾当局,发展海峡两岸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海峡两岸关系出现转机...  相似文献   

9.
在1959年庐山会议上,彭德怀因为一封给毛泽东的信激起了千层浪,后被错误批判为所谓“右倾机会主义”、“以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反党集团”。但就是这次会议“在批判和斗争彭德怀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一段与会议主旋律不相和谐的插曲”,反而为他澄清了一桩背了20多年的历史冤案,卸下了“反毛泽东”这一沉重的历史包袱。这件事是庐山会议上唯一让彭德怀聊以自慰的事情。  相似文献   

10.
从1958年8月23回到9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军队对处于国民党统治下的台湾海快的金门和马祖两个沿岸岛屿进行了猛烈的炮击.这些被称作“台湾危机”的事件,几乎把人类引向世界大战的边缘。后来、在中共与苏共的意识形态“大论战”期间,苏联的历史文献断言:“毛泽东是所有这些事件的真正策划者”。在一些有关“台湾危机”史的学术著作中,同样也说:“炮击岛屿是苏联政府首脑同中国领导人七月末八月初在北京会晤后立刻开始的,似乎进行这次战争是征得苏联同意的.实际上,毛泽东没有向苏联代表团通报关于中国军队的动向,这是对《苏中友好…  相似文献   

11.
50年代中后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的“炮击金门”,给国民党和美国以有力的打击,被西方舆论称为“台海危机”。毛泽东精心指导这场斗争,从而粉碎了美国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 炮击金门序幕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新中国成立的钟声就要敲响的时候,毛泽东就适时作出了解放台  相似文献   

12.
《湘潮》1992,(3)
1959年7月,为纠正党内严重存在的“左”倾错误,党中央召开了庐山会议。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和参加会议的省委其他同志,在大会发言和私下与毛泽东的多次交谈中,对“大跃进”以来党在工作中的“左”倾错误提出了中肯的批评。但是,当彭德怀上书毛泽东后,毛泽东一改反“左”的初  相似文献   

13.
《福建党史月刊》2009,(2):37-42
彭德清,1958年任华东军区海军副司令员、海军东海舰队副司令员兼福建基地司令员和政治委员,组建福建“前指”,参与组织指挥炮击金门作战,指挥海军进行了大小4次海上水面舰艇作战、数十次岸炮炮击。据不完全统计,共击沉蒋舰船6艘,俘水陆战车1辆,击伤蒋军各类舰艇27艘、水陆运输车18辆.毙伤将军600余人。炮击金门,历时41天。  相似文献   

14.
这桩历史公案,发生在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得到洗雪、澄清却在24年后的庐山会议上。 1959年7月2日至8月16日,中共中央在江西庐山连续举行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八中全会的气氛,和庐山的云雾一样变幻莫测。会议气氛的骤变,是由彭德怀7月14日写给毛泽东的一封信引起的,从此会议的主题由总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教训、纠正“左”倾错误改变为批判彭德怀“反党集团”的所谓右倾机会主义。  相似文献   

15.
在1959年夏天的庐山会议,毛泽东错误地罢了彭德怀的官。随后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在揭发彭德怀元帅的“罪行”时,又株连到彭德怀在抗美援朝指挥时的主要助手:沈阳军区司令员邓华上将(原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总后勤部部长洪学智上将(原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后勤司令  相似文献   

16.
炮击金门是从1958年8月23日开始,福建前线从角尾到厦门、大嶝、小嶝,直到泉州湾的围头,长达30公里一线,万炮齐鸣突袭金门岛。作为轮流参战的师属炮兵,我八十四师炮兵第三六四团从1958年10月底进入大小嶝岛,至1959年5月下岛,历时半年多。时任团政治处组织干事的我,在炮战中荣立了三等功。  相似文献   

17.
钱江 《党史博览》2012,(10):14-17
1959年盛夏。在庐山举行的扩大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彭德怀心忧黎民。挺身而出,于7月14日向毛泽东上“万言书”。对“大跃进”等错误做法提出了批评。“万言书”引起毛泽东的极大不满。他下决心和彭德怀——这位从井冈山时期就和他并肩厮杀的战友分手了。毛泽东严厉地批判彭德怀上书言事是向他挑战。是攻击社会主义。7月23日,毛泽东在庐山会议上发言严厉批判彭德怀,扭转了庐山会议方向。随后。他召集全体中央委员到庐山开会,解决彭德怀的问题。胡耀邦因此上了庐山。  相似文献   

18.
1958年8月23日至9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军队对台湾海峡国民党控制的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进行了猛烈的炮击。这些被称为“台湾危机”的事件,差点使世界陷入世界战争的深渊。 后来,在苏共和中共的“大论战”中,苏联的历史文献断言,“这些事件的真正策划者是毛泽东”。在  相似文献   

19.
会前毛泽东怒斥彭德怀1959年3月24日,彭德怀根据中央的通知,赴上海参加中共八届七中全会。4月4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在全会上说明降低1959年钢产量的计划指标问题。翌日,毛泽东结合大跃进以来的经验教训,作了长篇讲话。他首先讲了“多谋善断”、“留有余地”、“当机立断”、“与人通气”、“波浪式前进”等工作方法问题,接着在批评国家计划委员会的工作时,突然疾言厉色,点名批评彭德怀。“彭德怀同志来了没有?”毛泽东的语气十分严厉,他犀利的目光扫到彭德怀的身上。“一个人没有人恨,是不堪设想的。我这个人是许多人恨的,特别是彭德怀同…  相似文献   

20.
舒云 《党史博览》2009,(2):25-26
在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时任总参谋长的黄克诚被错误地划进彭德怀“反党集团”中。在1959年8月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吴法宪揭发黄克诚“本位主义”。不过连吴法宪自己也没有想到,“本位主义”竟成了黄克诚贪污一万两黄金。黄克诚一向两袖清风,他坚决为自己辩护。1980年6月19日,中共中央58号文件《批转总政关于黄克诚同志的复查结论》,彻底否定了“黄金案”,为黄克诚恢复了名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