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980年底,中共中央作出“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同时.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决策。于是,当时深入人心的精神文明建设口号“五讲四美三热爱”被提出。与此同时,人民解放军结合自身特点,也提出了自己的精神文明建设口号,即“四有三讲两不怕”。随即,全国许多地区及多条战线也都根据自身特点,更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类似口号。那么,这类带有数字的浓缩性口号源自何处、何时呢?当时,许多老将军都肯定地说,源自彪炳史册的“红军青年冲锋季”中的“四不五要三努力”。  相似文献   

2.
水新营 《党史文苑》2013,(12):28-32
萧华是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时最年轻的的开国上将,年仅39岁。他12岁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4岁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中央苏区,17岁的萧华担任了少共国际师政治委员,成为红军和人民军队历史上最年轻的师政治委员,铸就了人民军队历史上的一段非凡传奇。萧华在中央苏区的的成长进步.自然离不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苏区领导人的关心和提携。当时。被誉为中央苏区红军四大领袖的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王稼祥,对萧华的成长进步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怀。  相似文献   

3.
1964年2月,时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的萧华患了重症肝炎:当年4月。医生强令他放下一切工作全休一段时间。当时正值纪念红军长征30周年之际,许多部队文艺单位都约请萧华写纪念长征的歌词。  相似文献   

4.
一1958年,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里,一辆小车驶进进兴国县第二招待所。从车上走下一位气度不凡的将军,他便是阔别家乡28载的萧华,终于踏上了故土,萧华颇为兴奋激动地说:“到了,到家了。”县委、县政府的领导走上前来,迎接他的到来。在招待所下榻之后,萧华对县长李贻树说:“我的父母亲和弟弟早早去世,只有一个亲妹妹不知死活,据我婶婶讲,红军长征后,国民  相似文献   

5.
刘海锋 《党史文苑》2012,(19):36-39
1933年3月下旬,红军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蒋介石重新调集了50万兵力,准备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为了抵御敌人大军压境,中共中央决定尽可能地扩大红军队伍。"少共国际师"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走上中国革命史的舞台的。少共国际师的成立1933年5月中旬,红军总部在江西宜黄县西南驻地,召开了全军青年工作会议。时任红军总政治部青年部部长的萧华,请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周恩来和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出席会议。会后,红军总政治部根据总政委  相似文献   

6.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愈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这是《长征组歌》中的一首,作者系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萧华。萧华,江西兴国人。这位十四岁就参军、入党的将军,能文能武,堪称全才。他曾经是少共国际师的政治委员;红军长征中他直接和彝民领袖谈判,一手安排了著名的“彝海结盟”仪式;抗日战争时,他是赫赫有名的“娃娃司令”———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员兼政委,转战冀鲁边区和鲁西地区,当时,他还以其文韬…  相似文献   

7.
临危不惊一救萧华周政委这种爱护青年、舍己为人的精神是一贯的,每逢历史的重要关头,他的这种品格就像在明珠一样闪射出分外夺目的光彩。萧华1933年初,宋德、毛泽东、周恩来实行诱敌深入的方针,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重大胜利,消灭了蒋介五嫡系部队3个师,俘敌1万余人,活捉了敌师长李明和陈时缓。为了庆祝胜利,进一步鼓舞部队的战斗情绪,总政治部青年部长萧华主持召开了全军青年工作会议。会场设在宜黄县西南总部驻地一座年久失修的调堂里。朱德总司令、周恩来政委和总政治部王稼祥主任等首长坐在讲台后面的凳子上,到会的几十名青…  相似文献   

8.
活捉蒋军中将张辉瓒冯都在国民党中将名单里,有128人被人民军队俘获,包括师长级中将15人。第一个被红军活捉的敌中将,乃是张辉瓒。故事发生在“二战”时期国共两党殊死搏斗的年代。专横跋扈、狂妄自大、46岁的“老资格”中将师长张辉瓒,兼任“江西全省剿匪总指...  相似文献   

9.
<正>“腊子口上降神兵,百丈悬崖当云梯”是萧华创作的《长征组歌》中的一句歌词,反映了贵州籍刘姓红军战士“苗娃”在腊子口战役中立下的奇功,讴歌了红军将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1935年9月中旬,中央红军长征到达天险——腊子口。腊子口在藏语中意为险绝的山道峡口,位于甘肃省迭部县,是四川通往甘肃的重要隘口,素有“天险”之称。为阻止红军北上,国民党军以腊子口为重点,布设了数道防线,修筑了大量防御工事,妄图凭借天险阻止红军北上。关于腊子口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在新华社每日播发一篇的“永远的丰碑”中,称萧华是“文武纵横将军魂”(2005年10月12日)。萧华是有名的儒将,因创作音乐史诗《长征组歌》而名声斐然。作为继罗荣桓、谭政之后的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萧华在“文革”中受到林彪、江青一伙的打击,身陷囹圄达七年之久。  相似文献   

11.
萧华抱病写诗篇1938年,时任八路军343旅政委的萧华托人把24幅有关长征的漫画带给上海的文人阿英,以《西行漫画》为题出版印刷了2000册。直到1961年,他才知道这是黄镇在长征途中的即兴创作。萧华为黄镇重印的《长征画集》作了序。1964年2月,萧华到杭州疗养,正值纪念红军长征30周年,文艺单位向他约稿。萧华抱病写出了12首完整反映长征的诗词。《长征组歌》的神来之笔1964年9月,萧华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11月中旬,萧华将他的长征诗词送周恩来总理和在京的老帅们传阅。在周恩来的关心下,萧华的长征诗词经广泛征求意见,做了大小1…  相似文献   

12.
王占明 《求贤》2011,(8):25-26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前夕,青年学者、诗人、作家商成勇饱蘸激情创作的大型史诗《五星红旗》引起读者广泛关注,在中国诗坛掀起轩然大波.中央和地方新闻媒体纷纷转载.被称之为“史诗巨献”、“大型史诗”。谢觉哉夫人、百岁高龄的老红军战士王定国亲笔题词:“红色文化,代代相传”,著名作家、文化学者苏叔阳称“气势磅礴,灵动深沉……再现党的历史.可谓上乘之作。”  相似文献   

13.
中央红军长征前夕,他受命出任先头部队红一军团侦察科科长,率侦察部队一直走在最前面,成了红军的“千里眼”、“顺风耳”。后来,他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二军首任军长。他就是闽西子弟刘忠中将。  相似文献   

14.
在抗日烽火的年代里,晋察冀根据地活跃着一支宣传队,她的名称叫“冲锋剧社”。 1938年,李荒任晋察冀三分区政治部宣传科长。“冲锋剧社”归属宣传科领导。 “冲锋剧社”演出的剧目,深受群众欢迎。演出《老乡们快快参加八路军》后,就有许多青年报名参军。军区首长,很是重视、关怀“冲锋剧社”的工作。李荒同志对剧社的工作更是抓得很紧。  相似文献   

15.
张啸 《党史文汇》2018,(1):35-39
正1934年10月,年仅18岁的萧华跟着中央红军踏上了长征的漫漫征途。长征中,萧华历任"少共国际师"政委、红一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长、红一军团二师政委、陕甘支队第一纵队第一大队政委。他长期随红军先头部队行动,积极苦干,摸索出许多政治工作的好方法,不仅鼓舞了部队士气,激发了官兵斗志,确保了行军和作战任务的完成,还促进了民族团结,为红军顺利通  相似文献   

16.
正背景介绍1932年国际青年节,少共中央局在福建的长汀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其间举行了少先队武装检阅。1932年9月4日,《青年实话》专门编辑出版了《1932年五四青年节画刊》。其中,漫画《全苏区劳苦青年群众踊跃来到前方参加红军》,用绘画的方式展示参加过检阅大会后,大批劳苦青年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红军兵站,要求参加红军的盛况。  相似文献   

17.
1955年,郭鹏被授予中将军衔。在红军时期.郭鹏总是在不断地被“围困”之中奋战,有时得到战友相助,有时靠自己解围,但每每都能化险为夷,可谓是得到了“破围解困”的真谛。冷不丁地围人家一次。郭鹏则大获全胜。  相似文献   

18.
在河西区42平方公里自来水管网铺设范围内,活跃着一支平均年龄只有25岁的青年维修团队,他们就是自来水集团有限公司第五营销分公司的军旅青年维护班。作为曾经的军人,他们把“人民军队为人民”的优良传统转化为“人民供水为人民”的服务理念,把战时的冲锋转化为平时的奉献,自觉站在用户的角度努力践行着“让百姓满意在供水”的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19.
田径 《世纪桥》2013,(7):69-71
黎平会议,党和红军确立了以遵义为中心,在川黔边界开辟根据地,创建新苏区的战略方针。红军进驻遵义后,发动群众、武装群众,积极着手筹建革命根据地的工作。“红军之友社”的青年们在这一重大政治任务中,焕发出火一般的热情,成为红军有力的助手。关于红军在遵义期间红军之友社的活动,目前学术界的探讨还不多,本文试叙之。  相似文献   

20.
在国民党中将名单里,有128人被人民军队俘获,包括师长级中将15人。第一个被红军活捉的敌中将,乃是张辉瓒。由于江西根据地广大群众对张辉瓒所实行的“三光”政策有着刻骨仇恨,因而在东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