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集体编写、金冲及主编的《毛泽东传(1893-1949)》(上、下)两卷日文版,已经由日本美铃书房子1999年11月、2000年7月出版。翻译工作主要由日本横滨国立大学教授村田忠禧和曾参与日文版《毛泽东选集》翻译工作的黄幸先生担任。 村田忠禧教授在“译者后记”中,评价该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内容的可信度极高”。现将村田教授对《毛泽东传》的主要评述编译如下。 村田教授研究了《毛泽东传》的写作方法,分析了它的独到之处。 他指出,该书的最大特点,在于活生生地表现出毛泽东的个性。当然…  相似文献   

2.
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在第一版的头条位置,发表了一篇3500字左右的新闻特写性质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毛泽东阅后批示:“印发全军。”朱德读后连声称赞:“写得好!很好!”1953年9月23日,周恩来在第二次文代会上讲话时,  相似文献   

3.
周恩来指导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创作等文献选载──在大型歌舞《东方红》朗诵词修改稿上的批示(一九六四年九月二十五日)周恩来特急。即送周扬同志,请予阅正。如改稿可用,请即转陈亚丁、周巍峙两同志,如无困难,可于今晚照此朗诵。并另付铅印若干份,分送彭真、定...  相似文献   

4.
散木 《党史博览》2010,(5):29-31
毛泽东关于柴沫自杀的批示据《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一书记载.毛泽东于1972年11月4日、12月5日曾分别在反映柴沫情况的两份来信摘报上批示说:“纪、汪酌处。““纪、汪处理。似不应除名。(逼死了人,还要开除吗?)”这里的“纪”是指纪登奎”,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组织宣传组副组长;“汪”则是指汪东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办公厅主任。至于来信中所提到的柴沫,  相似文献   

5.
为官之道     
陈克鑫 《湘潮》2008,(10):48-49
读毛泽东阅明笔记小说作的两条批示悟做官之道。沈廷松的《明人百家小说》收录了方大镇的《田居乙记》,其中记录了战国时魏公子牟东行时送穰侯的一段话:你知道,“官不与势期而势自至乎?势不与富期而富自至乎?富不与贵期而贵自至乎?贵不与骄期而骄自至平?骄不与罪期而罪自至乎?罪不与亡期而亡自至乎?”穰侯说:“善,敬受明教。”毛泽东欣赏,  相似文献   

6.
红四军七大、八大和宁都会议新述——《毛泽东传》节选经中共中央批准编写出版的《毛泽东传》,对党史、军史上的许多重大疑难问题都有新的叙述,这里介绍两则。(一)如何评价1929年召开的中共红四军的七大和八大,曾经是党史、军史研究的一个难点。“文革”中将红四...  相似文献   

7.
丁帆 《党史纵横》2008,(3):26-28
记得在广西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故事片《周恩来》中有这样一组镜头:1968年10月,周总理在办公室里看阅公安部送来的有关孙维世的死亡报告书,“在押犯孙维世于10月12日晚11时送公安部医院,诊断系蜘蛛膜下腔出血,经治疗无效,于14日下午3时30分死亡。特此报告,王明苏修特务专案组。”周总理心情特别沉重地在孙维世死亡报告上批示并告诉秘书“马上送公安部,叮嘱他们要保护好孙维世的遗体,准备检验。”秘书奉命走后,周总理陷入回忆中……  相似文献   

8.
戴茂林同志《真相调查》一书对“毛泽东让高岗查刘少奇档案”一事的质疑 2013年,《高岗传》作者戴茂林同志在《当代中国史研究》上发表《“毛泽东让高岗查刘少奇档案”一说辨析》一文对“查档”一事提出质疑.2016年更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毛泽东查刘少奇档案”真相调查》一书(以下简称《真相调查》),进一步以作者对郭峰、李力群、赵家梁等人的访谈记录为依据,得出的结论是:所谓的“毛泽东让高岗查刘少奇档案”一事,完全是一起子虚乌有的事件.  相似文献   

9.
刘明钢 《党史纵览》2009,(11):44-44
2009年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及《共同纲领》制定60周年。最近,笔者看了一些相关的论著,发现许多作者都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为“新政协”或“新政治协商会议”。比如,杨亲华的文章《新政协诞生纪实》(《党史天地》1994年第8期)、吕虹的文章《论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87年第4期)、鲁振祥的文章《毛泽东与新政治协商会议》(《当代中国史研究》1994年第3期)等。  相似文献   

10.
中宣部、中组部日前向党员干部推荐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国共产党历史二十八讲》、《中国共产党新时期筒史》、《党的历史知识简明读本》、《复兴之路》、《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毛泽东传》等8种图书,并倡导结合纪念建党90周年和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认真阅读,以史鉴今,资政育人。  相似文献   

11.
《先锋队》1997,(2)
毛泽东尊称瞿秋白为老师之缘由1934年2月初瞿秋白从上海来到江西中央苏区后,毛泽东经常尊称他为“老师”,此事有个“出典”。事情发生在1927年。某日,34岁的毛泽东兴冲冲地赶到上海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编辑部,送上稿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谁知工...  相似文献   

12.
囚语(一九四一年一月二十一日)叶挺编者按:我们在中央档案馆馆藏档案中找到叶挺同志写的这篇《国语》,封页上有杨尚昆同志的批示:"送曾三同志存",批示日期不详。叶挺同志在《国语》中回顾了早年思想性格的形成和参加革命以来历经的危难,特别是表达了对皖南事变中...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传》选载编者按;经中共中央批准、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金冲及主编的《毛泽东传》(1893-1949),将于1996年9月──毛泽东逝世20周年之际由中央文献出版社隆重推出。这部长达60多万字的著作,以翔实可靠的材料,简洁、朴实、流畅的文字...  相似文献   

14.
现珍藏于韶山的《诗经》(清·乾隆刻本),是毛泽东所有遗物中时间最早的;尤为珍贵的是,其封皮上还留有毛泽东少年时代的亲笔题签。这对于研究毛泽东早年读书生活和其书法艺术的最初轨迹提供了实物资料。《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先秦称为“诗”,汉尊为“诗经”,列五经之首。共收录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民歌和朝庙乐章311篇,内小雅有签诗6篇,有目无诗,实际存数为3O5篇。全书分为风、小雅、大雅、颂四体。汉代传诗者有齐鲁韩(今文)毛(古文)四家。齐诗,鲁诗先后亡于魏和西晋,韩诗仅存外传。毛诗晚出,独传至今,今称诗经…  相似文献   

15.
1936年毛泽东在陕北保安同美国记者斯诺交谈中,回忆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叙述了自己从一个受各种旧思想影响的少年,从一个无政府主义的信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和职业革命家的过程。这部分谈话被斯诺录入真所著《西行漫记》(原名《红星照耀中国》)第四篇《一个共严党员的由来》。该篇后被印成《毛泽乐自传》(或《毛泽东传》)单行本出版。据有关研究机构编印的毛泽乐著作已录载,全国解放后,我国已收集到各种版本的中译本《毛泽乐自传》达十四五种。迄今为止,《毛泽乐自传》仍然是研究毛泽东生平和毛泽东思想的珍贵资料。笔者因从事关…  相似文献   

16.
近阅谢春涛所著《庐山风云:1959年庐山会议简史》一书(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年11月出版),书中第60页里写道:“他(指毛泽东──编者)还手书李白诗句‘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并在末尾注明:李白《庐山谣》一诗中的四句。登庐山望长江,书此以赠庐山常委诸同志。”事实上,毛泽东题写李白这四句诗的时间,是在1961年第二次庐山会议期间,并非是1959年第一次庐山会议时。末尾为“书此以赠庐山党委请同志”,而非“庐山常委诸同志”。1961年8月对日至9月16日,中共中央在庐山召开中央工作会议…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读《新唐书·马周传》时,在马用于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写给唐太宗的一份奏折上写下了这样的评点:“贾生《治安策》以后第一奇文,宋人万言书,如苏轼之流所为者,纸上空谈耳。”在这里,毛泽东指斥宋朝苏轼等人的文章为“纸上空谈”,而把马周的一篇奏折盛赞为贾谊写给汉文帝的《治安策》之后“第一奇文”。马周究竟写了些什么东西,值得一代伟人毛泽东如此推重呢?  相似文献   

18.
彭德怀送去的信,毛泽东看后,没有立即作出评论。两天以后,7月16日,毛泽东在彭德怀信上加上《彭德怀同志意见书》的题名,并批示:“印发各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19.
周恩来指导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创作等文献选载──关于国庆期间演出大型歌舞《东方红》的几个原则(一九六四年八月一日)周恩来即送刘,彭、罗核阅后,再送邓核阅。这是周恩来在周扬《关于国庆期间演出大型歌舞〈东方红〉问题的请示》上的批示。标题是编者加的。拟同...  相似文献   

20.
张家康 《湘潮》2014,(2):9-12
李泽厚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中说,陈独秀之所以在政治上不能成功,就在于“他远远缺乏与中国社会极其复杂的各个阶级、阶层打交道的丰富经验,也缺乏中国政治需要的灵活性极强的各式策略和权术,更缺乏具有人身依附特征的实力基础(如军队、干部)”,他又“忽视了农民作为中国革命主力的地位(所以反对苏区和红军)”,这是他“注定要失败”的主要原因。毛泽东作为陈独秀之后的后起之秀之所以成功,所具备和拥有的恰恰是陈独秀缺乏和忽视的,这正是毛泽东与陈独秀在本质上不一样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