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民是我国最大的社会群体,尊重和保护农民人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由于城乡隔离的二元社会结构、政策的偏差和法律保护的不力、公权力行使的不合法等导致了农民人权缺乏有效保护。现实中,应从改革现行的户籍制度、调整国家利益分配机制、加强农民人权保护立法、建设法治政府等方面入手,切实加强保护农民人权。  相似文献   

2.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法治化贯穿于习近平关于优化营商环境论述的始终,是习近平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习近平在对营商环境中市场与政府关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保护、领导干部与民营企业家关系、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统筹国内与涉外法治建设等关键问题全面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具体举措:用法治来规范政府和市场的边界,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着力营造尊重知识价值的营商环境和加强涉外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3.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惠波 《前线》2013,(8):42-43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成为我国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4.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战略举措,是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尊重市场规律,发挥政府作用;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其依法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并受到法律保护;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快改革财税体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5.
良性互动的政府与市场关系,是构建现代国家的基础。对先天不足的后发国家赶超型现代化而言,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直接关系着治理有效性和政权合法性,并为进一步的国家成长提供必要条件和可能机遇。政府主导市场下的东亚经济奇迹打破了西方自由经济传统,成为新国家主义基本理论的有力佐证。从"失败国家"到"找回国家",政府与市场"嵌入式发展"带来的显著绩效,说明后发国家的赶超型现代化历程,无处不需要一个有效政府的主导作用。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作为经济发展的强力推手,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职能角色正逐步实现从发展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为政治发展、社会发育营造了新的成长空间。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计划写作的六册计划中,国家与市场的关系是基本线索,具体结构是国内市场-国家-国际市场。根据这一提示,对有关理论进行了梳理。市场的逻辑是配置资源,包括基本规律、基本要求和基本形式。国家的逻辑是配置权力,包括“资产阶级社会在国家形式上的概括”以及“国家的各种不同形式与社会的各种不同的经济结构的关系”。在国家与市场关系上,基本观点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在此基础上,分别梳理了国家与国内市场的关系,包括国家与私人资本、雇佣劳动和土地所有制的关系;国家与国际市场的关系,包括国家与对外贸易、世界市场的关系。最后对市场发挥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分别提出了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依法治国的关键和核心是依法行政。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行使国家管理职权的政府机构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行政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利益的实现程度。从我国社会、经济、政治目前正处于转型期的实际出发,要提高行政效率,必须正确认识依法行政与行政效率的辩证关系,把行政效率的提高建立在依法行政的基础上,使依法行政成为行政效率的基本标识。一、依法行政与行政效率的关系依法行政就是政府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五大提出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这个任务的实现 ,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全面推进 ,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 ,这个伟大任务 ,顺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历史要求 ,适合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的进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使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市场规则的维护 ,市场主体行为的规范 ,各方面利益群体和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的保护 ,社会生活中各种复杂矛盾的化解 ,都需要我…  相似文献   

9.
《党课》2014,(7):19-20
联合国亚太经济与社会委员会(UNESCAP)认为,实现有效治理,需要从保证公民参与、落实法治、强调公共决策的共识导向、实现所有公民的政治平等、提高透明度、强化责任政府与问责制、改善政府对公民需求的回应性以及提升政府效能与行政效率等八个方面人手。这也可以被视为联合国对亚太地区国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利益关系的调整过程。政治资源作为人们获取利益的主要手段,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发挥着关键性的基础作用。健全和完善由市场、政府和社会组成的政治资源配置体系,实现政治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整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就是保障公平竞争,弥补市场失灵。这就点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法治经济的关键。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上是法治经济"法治"之"法"必须具备基本的公平正义价值。"法治"之"法"必须具有至上性,就市场经济而言,法律要能约束政府权力,保护和规范市场主体的权利。(一)市场经济是权利经济,而不是权力经济  相似文献   

12.
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胜利,正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二个百年目标迈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当前,需要从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完善国家行政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健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升国家治理效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理论导报》2020,(8):48-49
正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是国民经济的微观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市场主体是我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在国家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产生巨大冲击,我国很多市场主体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如何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言之有理"工作室就此邀请国  相似文献   

14.
李静 《探索》2002,(1):137-139
适度干预原则是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它要求国家依法正当地干预经济,发挥对市场的辅助性作用;权衡成本收益,遵循经济法的价值目标谨慎地干预经济。在我国,由于体制转型过程中的特殊情况,贯彻适度干预原则尤其需要加强法律对国家干预的规制和理顺市场与政府的关系,重塑国家的经济职能。  相似文献   

15.
试析邓小平国家利益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认为,国家间关系实质上是利益关系,不应以意识形态定亲疏,维护国家利益是外交工作最重要、最根本的任务,中国要始终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政治稳定是首要的国家政治利益,但国家经济利益应是所要维护的最实质的内容。邓小平国家利益观强调既维护中日的国家利益,也要尊重并维护其他国家的利益,维护世界共同利益。邓小平国家利益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理论,是中国对外政策的指南,将继续促进中国外交工作的开展和国家利益的维护。随着时势的变化,邓小平国家利益现也应不断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一、人治迈向法治的必然性 江泽民同志指出:“依法治国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必然要求并具有比较完备的法制。”这段话表明,只有实行法治,才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真正建立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一)人治迈向法治,是经济转轨的客观要求。在任何社会,经济的运作都需要有一种力量支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活动主要靠强大的国家权力推动,政府万能的手在运作经济。当计划经济转向市场…  相似文献   

17.
依法治税是新时期治税思想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但在实际工作中依法治税仍困难重重,组织税收步履艰难。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税收执法大环境软化。虽然近些年,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迈出了很大步伐。但应当承认,我国是一个法制还不太健全的国家,人治大于法治的现象仍比较严重,人们的法律意识特别是纳税意识还很淡薄,一些违法者因某种利益关系得到庇护的情况时有发生。有来自地方政府的地方保护主义和某些部门利益的冲击,有某些领导的干预,有全社会纳税意识的淡薄,也有社会税收意识存在偏差等方…  相似文献   

18.
司法公开是现代法治社会保证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有效手段和途径,也是致力国家法治形象塑造的主要渠道。国家法治形象塑造为司法公开提供了动力机制,同时司法公开也为国家法治形象塑造提供了有力支撑。基于此,结合司法公开与国家法治形象两者之间的关系,着重从法律制度健全、司法公开的规范引导等方面,探究国家法治形象塑造中的司法公开规范化,以促进我国法治良好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19.
深刻体会党的十七大报告的法治精神,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领会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蕴涵的具有前瞻性、科学性、系统性的现代法治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良法之治理,要体现法律平等、法律至上的基本法治精神;政府要依法行政,保障司法独立,尊重和保障人权,党员要带头守法。  相似文献   

20.
深刻体会党的十七大报告的法治精神,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领会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蕴涵的具有前瞻性、科学性、系统性的现代法治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良法之治理,要体现法律平等、法律至上的基本法治精神;政府要依法行政,保障司法独立,尊重和保障人权,党员要带头守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