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英国外交大臣斯特劳在今天世界外交舞台上,英国外交大臣斯特劳是一位魅力十足的实力人物。他个子不如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魁梧,体格不如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壮实,但举止温文尔雅,谈吐睿智风趣,加上那幅特别的眼镜及格外讲究的衣着,总能让人非常自然地将他与有绅士传统的英国联系起来。上午9时30分,李肇星外长前往英国外交大臣斯特劳办公室举行中英外长  相似文献   

2.
《今日上海》2011,(6):2-2
在不少人心目中,英国人很传统,多有那种衣冠得体、举止优雅、见多识广、彬彬有礼的中世纪绅士派头,戴伟绅先生却笑而蔽之:很传统?  相似文献   

3.
<正> 消除英国一直以来给人的古板映象,向人们展示英国的新形象,新技术和创造力。英国驻沪总领事馆设台大时代广场门前,灯光聚射,音律脉动,“创意英国”汽车总动员,决定颠覆“绅士”形象。展台形同两个白色帐篷,6辆炫目名  相似文献   

4.
彭波 《协商论坛》2008,(3):56-56
汤姆是我在英国时的邻居,他在北京留过学,会讲半生不熟的汉语。在我们住的地方有两个超市,一个类似绅士超市,一个类似平民超市。其实,两个超市里的物品一模一样,但价格差得很多。汤姆每次买东西总去“绅士”超市,我问汤姆:“两个超市里的东西都是一样的,平民超市便宜些,你怎么不去那里买呢?”  相似文献   

5.
天津人的穿:求同与流俗田丰穿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符号。它反映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也代表了人们的思想观念、精神气质。正象英国人绅士,美国人潇洒,是从他们对西装革履的注重,对牛仔休闲服装的偏爱中看到的一样。天津人的穿,在其历史上并无什么突出的风格。而现在...  相似文献   

6.
消除英国一直以来给人的古板映象,向人们展示英国的新形象,新技术和创造力.英国驻沪总领事馆设台大时代广场门前,灯光聚射,音律脉动,"创意英国"汽车总动员,决定颠覆"绅士"形象.  相似文献   

7.
李晓脉 《小康》2007,(1):82-83
男人穿成什么样最有绅士风度?燕尾服、礼帽、拐棍和怀表是最老牌的“绅士四大件”——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绅士必备的行头。老四件充分表明了服装对男人的影响力之大:直至今天,提到绅士,人们仍然常常联想到身着燕尾服,手拿拐棍的形象。老牌绅士的古板老套、一丝不苟的形象早就随着  相似文献   

8.
绅士不是说出来的,那是一种与人为善的教养,而不是对别人吹毛求疵的傲慢与偏见。在英国民众中有很多黑人和黄种人是当地的“土生土长”,生活习惯英国化,讲一口纯正的英语。但是,真正代表英国的只能是金发碧眼略带雀斑的白人。  相似文献   

9.
<正> 当代生活最直观、最美感的镜头焦点,便是异彩纷呈的服装世界。服装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也是一种符号。它传递出文化,反映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代表了人们的思想观念、精神气质。正象英国人绅士,美国人满洒,是从他们对西装革履的注重,对牛仔休闲服装的偏爱中看到的一样。与广州人穿得“新潮”、深圳人穿得“职业”、温州人穿得“现代”、上海人穿得“洋气”、北京人穿得“大气”相比,杭州人的穿似乎  相似文献   

10.
<正>在英国伦敦吉尔斯东大街9号的墙上有一块蓝色的牌子,上面镌刻着这样的字句:植物学家福钧1880年逝世于此。在英国,很少有人知道此人的冒险经历。154年前,就是这位名叫福钧的英国绅士来到中国并窃取了中国茶叶的秘密。茶叶具有消暑、降温、防癌、健身的功效。在英国,70%的居民都养成了每天下午喝一杯茶的习惯,下午茶几乎同绅士风度一样成为英国的某种符号。中国的茶叶产量不仅多而且质量好,于是,福钧(又译"罗伯特·福琼")于19世纪中叶潜入中国,开始窃取中国的茶叶机密。他的  相似文献   

11.
提起“绅士”一词,似乎襄义并不多,因为它是指“旧时地方上有势力、有功名的人,一般是地主或退职官僚’(《现代汉语词典》),而人们印象如日时的上述人都难说是完全意义上的正面形象。但“绅士风度”一词则不然.它当是个外夹词语.共青大约与#们的“君子风度”差不多,指的是那些人格高尚、气度大、风格高的谦和君子。据说在西方,特别是英国,男士们是很讲究绅士风度的,最典型的就是在公共汽车或地铁里,如果还有一位女士站着,那任何男子是都不会去抢座位的,这已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和习惯。虽然在我们看来,大英帝国当年曾是发动…  相似文献   

12.
论牛津大学的办学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所“英国最具创新力的大学”和培养精英的世界名校,牛津大学坚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绅士为人才培养目标,并通过学院制、导师制、别具特色的专业设置、多样化的课程体系、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始终保持着勃勃生机和强大的吸引力,对英国乃至世界和人类历史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鲁薇 《北京观察》2011,(10):44-45
今年夏天在伦敦街头开始的火焰,最终演变为英国近三十年来最严重的一次骚乱。在英国首相卡梅伦眼里,骚乱事件是“绝对的犯罪行为”,必须严厉打击。可是,一向以保守、拘谨、绅士闻名的英国人,为什么一下会染上无政府主义的狂躁症?为什么会产生一代“虚无主义凶猛青少年”?为什么会形成一个多阶层都参与的社会危机?  相似文献   

14.
正上海原本也是有城墙的。上海的城墙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只不过是圆的。原因,据说是经费不足。但这个最省钱的城墙,还是在1843年开埠以后,在官绅士商的一致呼吁下被拆掉了。理由,则是它妨碍了车马行旅、金融商情。原来的墙址上,便有了一条圆圆的马路。没有了墙的上海真的变成了滩,四通八达,平坦开阔,一点神秘感、隐蔽感和安全感都没有。然而怎么样呢?涌进上海的人逐年递增,甚至猛增、剧增、爆满。近一点的,有苏州人、宁波人;远一点的,有广东人、香港人;再远一点,还有英国人、法国人、印度人、  相似文献   

15.
近代湖南绅士与教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绅士,作为一个介于官、民之间的阶层,在近代教案过程中,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是引人注目的。一些研究者认为:绅士充当了教案的宣传鼓动者和组织领导者;另一些研究者则认为:中法战争后,绅士逐步退出了反洋教斗争。本文对这些观点均不敢苟同。说绅士在中法战争后退出了反洋教运动,这显然不符合历史事实;而不加分析地称绅士为教案的宣传鼓动者和组织领导者,也失之笼统。  相似文献   

16.
赖捷 《中国减灾》2011,(3X):49-50
<正>红绿灯的历史其实并不复杂。从最初发明时的手牵皮带转动灯箱,到20世纪开始的电气控制,从采用计算机控制到电子监控感应,其发展不超过150年。英国人选择红绿两色,据说是当时妇女着红装代表已婚,着绿装代表未婚。1859年10月,英国一位纺纱工人想出一个用灯光颜色控制交通的办法,他制造了一盏有活动遮沿设备的油灯带到伦  相似文献   

17.
<正>当上世纪50年代钱学森要求回国被美国无理阻拦时,中国也扣留着一批美国人,其中有违反中国法律而被依法拘禁的美国侨民,也有侵犯中国领空的美国军事人员。美国政府急于要回这些被扣押的美国人,但又不愿与中国直接接触。1954年4月,美、英、中、苏、法五国在日内瓦召开会议。出席会议的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指示说,美国人既然请英国外交官与我们疏通关系,我们就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开辟新的接触渠道。中国代表团秘书长王炳南6月5日开始与美国代表、副国务卿约翰逊就两国侨民问题进行初步商谈。为了表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绅士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之际,绅士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会力量。近代以降,随着封建中央专制统治力量的哀落和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动,绅士在近代历史演进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仅就近代绅士的一些基本问题略作讨论,以求教于方家。 1 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尊卑显分。绅士即是封建社会中一个特定的等级阶层的称谓。绅,本是明示等级身份的一种服饰,指的是古代士大夫束在衣外的大带,“古之仕者,垂绅插芴”。之后,绅的含义引申为“束绅之士”,并进而转变为特指有一定地位和身份的人——士大大阶层。  相似文献   

19.
秋高气爽,硕果累累。九月,是丰收的季节。应英国曼彻斯特华人基督教会主席道格拉斯和瑞士基督教联盟总干事华基道博士邀请,我率领福建省宗教研究会访问团一行6人于11-23日赴英国、瑞士两地的教会,了解当地宗教状况。爱国篇我们出访的时间恰逢“9·11”5周年纪念日。无论在德国法兰克福还是英国曼彻斯特机场,随处可见机场保安人员荷枪实弹,如临大敌般要求各位乘客脱鞋、解皮带、搜身。他们一看到阿拉伯人,就好像遇到了恐怖分子,人人自危。正如报刊所说那样,西方国家反恐是“越反越恐”。当我们在巴塞尔旅行时,有位瑞士老人把我们错当作日本人…  相似文献   

20.
尤拉 《今日上海》2008,(6):48-49
英国绅士以儒雅的风度而闻名于世。高耸的礼帽、圆滑的烟斗、合身的大衣以及弧度恰到好处的手杖勾勒出一个风度翩翩的男士形象。这些优雅元素如今散落在上海这个百川汇流的大都市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