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民生新闻”的粗浅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新闻,作为当前媒体新闻的一大热门品种,正被各家媒体主打着高举着,都市报民生新闻的肇始者大概当属深圳报业集团的子报《晶报》,他们在2001年创刊不久就打出了“以民生新闻为特色”的宣传口号,之后,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北京电视台的《第七日》也靠打“民生”牌受到广大市民的追捧。2005年开始,《江阴日报》也开设了“民生新闻”版面,每周三版。半年过去了,作为一名民生新闻的采写者,对于什么是民生新闻、民生新闻与社会新闻有什么不同等问题谈些自己的粗浅认识。一、什么是民生新闻?民生新闻是以民本思想为基点,平民视角和人文…  相似文献   

2.
进入8月,复杂严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进入最关键时期。 7月25日,人社部召开的第二季度新闻发布会透露,上半年有56万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而56万仅仅是727万毕业生中的7%。人社部发言人李忠时透露,56万的数据是由学校毕业办收集并上报而来。  相似文献   

3.
浅议娱乐新闻和新闻的娱乐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娱乐新闻是根据现代人的某种需要而生产出来供一部分人消费的信息产品。而新闻的娱乐化则是在内容上偏重于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报纸的娱乐新闻在追求特色和个性时,要高度重视遵循新闻规律,坚持新闻真实性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对于当下的媒体,新闻界一些有识之士认为:我国绝对是媒体大国,但绝对不是媒体强国。毋庸置疑,这些年我国传媒业迅猛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传媒社会"的新时代;但我们也不难发现,随着新闻竞争的不断加剧,新闻职业道德水准有所下降,新闻行业管理呈现"滞后"状态,由此带来诸多问题:虚假新闻屡禁不止,新闻误读屡屡发生,新闻表述不准确更是比比皆  相似文献   

5.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中叶,就业问题将始终是中国的第一大社会问题.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各级领导不仅要“懂经济、懂管理”,更要懂社会.首先,在战略决策上要提高中国的教育水平,改革中国的教育制度,通过人力资源质量的提高、通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弥补人力资源数量的减少;再有就是大力发展服务业,进一步提升服务业的就业率.就目前而言,最为迫切的政策就是要增强提供了75% ~ 80%工作岗位的4200多万户中小企业的活力.  相似文献   

6.
谈谈大力推进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09年12月22日,贵阳市委新闻发言人在中共贵阳市委八届八次全体会议新闻发布会上首次亮相,这位新闻发言人是贵阳市以及贵州省的第一个党委新闻发言人,他  相似文献   

7.
农村新闻传播不仅是农村政治发展的推动器、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器,同时也是农村文化的转型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加强农村新闻的传播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农村社会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研究如何摆脱农村新闻传媒的边缘化问题,让其发挥最大的效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宋树立8月7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截至今年5月底,农村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工作已覆盖全国50%以上的县(市、区)。在试点基础上,我国将加快推进大病保险工作,完善大病保险政策措施,力争2015年全面推开大病保险工作。  相似文献   

9.
据教育部消息,2008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包括技工学校)毕业学生数为589.15万人,就业学生数为564.24万人,平均就业率为95.77%。  相似文献   

10.
所谓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反映和体现,它告诉人们怎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看待新闻现象,去回答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各种问题。江泽民同志2000年6月28日在中央政治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根据这一精神,要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能让西方资产阶级的新闻观,以及形形色色的非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来影响和动…  相似文献   

11.
作者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与时俱进的,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地位,一定要结合新形势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勇于创新的问题,并从意识上,宣传上,管理上三方面分析了创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就业率是当前衡量毕业生就业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高校为追求高就业率却容易忽略了毕业生、用人单位对就业工作质量的评价,以往对毕业生就业工作质量的评价方法往往遮蔽了这些问题。以模糊理论为基础,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高校就业工作质量进行评价,可以避免以往评价方法中出现的单一性和主观性等弊端,及早发现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新闻的生命是什么?真实。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历史是昨天的新闻,新闻是明天的历史,也就是说新闻是历史的瞬间。从这层意义上说,记者是记录历史的人,只有坚持新闻的真实性,记者才能记录下真实的历史瞬间,留给后人真实的历史,这就是新闻的生命所在。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闻竞争的加剧,新闻以发现、探究问题监视社会环境的职能得以回归,以“访谈”、“透视”、“关注”为栏目的问题新闻成为媒体报道的热点。在这一背景下,对问题新闻报道的研究和探讨,就成为新闻理论和实践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5.
我在地方党报新闻研究机构工作的体会地方党报设立新闻研究机构,最早约始于八十年代的中、后期。《盐阜大众报》在1989年以前没有设过研究室或研究所的机构。重视报纸新闻业务的研究,是随着报业的发展而放在了地方党报机构改革的议程上。《盐阜大众报》的新闻研究室设立于1989年,本人荣幸地担任首任研究室主任2年多,10年后的1999年,我又回到研究室主任的岗位,此时已经50多岁了,到2005年的7月份,从这个岗位上退了下来。回顾前后两次担任8年多研究室的工作,真有许许多多的感叹与体会。两次负责一家地方党报新闻业务研究工作的经历,使我深深感…  相似文献   

16.
新闻侵权的高发生率让新闻界和法律界人士格外注目。所谓新闻侵权,是指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通过新闻传播媒介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人格权造成不法侵害的行为。名誉权是非常重要的人格权,因而侵害名誉权就成了最常见的新闻侵权行为。实践也同时表明,至今为止的新闻官司,绝大多数都表现为侵害名誉权案件。本文拟就新闻侵害公民名誉权问题作初浅探析。  相似文献   

17.
在改革开放之前,围绕着如何适应从农村到城市的环境变迁的基本问题,中国共产党在新闻管理上进行了制度探索。城市的新环境对党的新闻工作造成了从结构到功能的两个层面的挑战。党通过对城市媒体的一元化改造顺利解决了结构上遇到的挑战,建立起高度集权的指令性新闻体制。但在功能层面,党报却长期难以适应城市社会的新闻需求,存在突出的新闻短缺乃至“传播失灵”现象。分析其原因,乃与一元化的媒体结构与高度集权的指令性体制密切相关。这段历史表明,能否以读者为着眼点、及时根据环境和对象的变化弹性调整方式方法,这对党的新闻工作取得成功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石田 《湘潮》2005,(2):4-5
毛泽东写新闻,旗帜鲜明,尖锐泼辣,分析精辟,准确明了,生动形象,逻辑严谨,知识广博,气势磅礴,以理服人,以情动人。1942年2月8日,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上讲演时,曾严肃地批评党内存在党八股文风。他说一个人写八股文章,如果登在报纸上,就会影响许多人,害人不浅。1948年4月2日,毛泽东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再次谈到了文风问题,他说:我们必须坚持真理,而真理必须旗帜鲜明。我们共产党人从来认为隐瞒自己的观点是  相似文献   

19.
李宝善 《求是》2013,(16):36-38
新闻观是关于新闻现象、新闻活动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我们党主张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新闻工作实践,这在当前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本文就大家关注的几个问题谈一些看法。一、新闻体制问题总有人认为中国的新闻体制不好,主张中  相似文献   

20.
政法新闻是报纸版面上一个重要内容,它以报道内容的宽泛性和强大的社会关联性受到读者的关注。政法新闻的采写与其他新闻在方法上大同小异,但最关键的是要把握一个“度”。站在大局的制高点,审视其指导性。这是新闻媒体担负着“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重任所决定的,丝毫马虎不得。政法新闻因其宣传内容的特点而决定其更需如此。采写政法新闻,在选材方面要有所取舍,坚持导向性和典型性,不能逮着什么就采写什么。若是正面报道,要看是不是能供人学习和借鉴;若是反面内容,要看是不是具有代表性,报道后能不能让人引以为戒,能不能促其整改,能不能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