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改变低效率与缺乏激励,中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尤其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中国经济增长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市场机制对环境质量影响的三种方式,并采用面板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证明市场化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且市场化和环境保护可以形成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
郭砾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4):35-37
家庭内犯罪作为一种反社会行为,是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一个社会问题,家庭内犯罪率的上升会严重影响婚姻的稳定与社会的发展。通过对社会转型期家庭内犯罪特征的分析,深入剖析了制约家庭内犯罪的社会因素,并提出从社会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治理,建立起科学的、切实可行的预防和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3.
论犯罪的社会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晓萍 《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2)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组成了社会基本结构,它从根本上决定了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结构从其产生的方式可分成自发形成的结构与自觉建立的结构,任何社会结构都包括人们在生存、意识和行为准则这三大领域之间的联结方式。犯罪作为社会现象中的一种,与社会结构具有互动性,因而对犯罪的社会控制亦应相应地从自发与自觉两个层次上进行。 相似文献
4.
贾志民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5):22-25
“转型期犯罪”与“转轨期犯罪”的概念有利于科学解释我国现阶段的犯罪高潮现象,有利于发现犯罪活动升降的规律并制定针对性的防控对策,有利于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公安学、犯罪学、社会学理论,在科学研究的角度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有组织犯罪是目前各国都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这一现象之所以形成有着社会、经济、心理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原因,而社会原因又是有组织犯罪形成的最为重要的原因。深入分析有组织犯罪形成的社会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抗制有组织犯罪的对策,以从根本上减少以至消除这种社会丑恶现象。 相似文献
6.
吴启孝 《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2(1):3-8
有组织犯罪产生、蔓延的原因错综复杂,除经济因素外,还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本文通过对有组织犯罪人口形成的深刻原因和社会对有组织犯罪人口的社会控制乏力以及社会腐败的犯罪效应等问题的分析,揭示有组织犯罪的深刻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7.
康均心 《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2)
“现代性产生稳定性,现代化产生不稳定性”,现代化推进必然引起社会结构和社会生产的变革,伴生着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矛盾和冲突,从而导致犯罪的变化,社会主义与犯罪之间的关系机制通过价值变量、社会结构变量、犯罪条件变量实现的,犯罪的变化带来社会控制机制的转换或重建,犯罪控制获得效果,首先为社会最大限度地发展提供必需的社会稳定环境。 相似文献
8.
王志红 《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4(2):56-58
犯罪与社会控制之间密切相关,相互作用。一方面,只有适度的社会控制才能保证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犯罪现象才会减少,从而达到社会控制犯罪的目的;另一方面,过度和欠度的社会控制都会诱发犯罪的发生,因此要把握好社会控制的“度”。 相似文献
9.
崔彩周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2)
警务公开是近时期公安工作改革的一个焦点问题 ,警务公开的根本宗旨即更好服务群众。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中国的警务公开仍面临不少难题。增进警务公开效果必须注重警务公开的规范性 ,完善配套制度及提高民警素质等 相似文献
10.
犯罪原因的基本蕴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小虎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0(2):31-37
犯罪原因是指由对犯罪的形成与变化具有决定作用的致罪因素所构成的动态系统。尽管犯罪根源、犯罪条件、犯罪因素是一组与犯罪原因密切相关的概念,但是严格来讲,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犯罪原因体系由对犯罪的形成与变化有着决定作用的有关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等构成,其中社会因素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1.
赵玲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5):45-47
变革中的社会必然表现出一定的矛盾与冲突,诸如社会心理机制的转换,个人心理的失衡,以及社会思想价值观方面的混乱等,从而成为诱发犯罪心理和导致犯罪增长的深层原因。同时,社会结构变化及控制功能的弱化,都是犯罪增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体制转轨向纵深发展,国有企业工人的思想问题将会越来越复杂、突出。如果任其发展,将会异化党的阶级基础的性质,失去改革的基本动力,阻碍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影响社会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13.
弱势群体在维护自身权益的抗争中,由于自身条件限制、强势压迫、社会歧视、法律制度缺失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催化和影响,其中一部分人为摆脱困境、报复社会、实现心理平衡,铤而走险,违法犯罪,导致当前弱势群体犯罪问题日益突显,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社会弱势群体犯罪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迪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1,23(1):105-108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社会分工向细密化发展,社会流动性增强,社会分配中的不合理因素增多,人口老龄化、农村城市化等趋势促使社会分化日益加强,使得社会弱势群体的数目呈递增趋势。作为一个特殊类型的社会群体,他们非常容易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甚至可能引发社会动荡和倒退。当前,弱势群体犯罪已成为中国社会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对创建和谐社会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认真研究弱势群体的犯罪原因,是有效预防和控制弱势群体犯罪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犯罪控制是我国政府、社会及公安机关极为重视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社会进入转型期,社会失序现象严重,社会矛盾集中,社会冲突不断;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社会各阶层利益相互交叉,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犯罪形势日益严峻,犯罪呈现高发态势。与此同时,随着理论研究及实践活动等不断成熟和完善,犯罪控制的主体、手段和方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犯罪控制的社会化趋势也日益明显.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是稳定而有活力的社会,是国家与社会动态平衡的二元结构社会.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犯罪控制模式应当由传统的"国家本位模式",向"国家--社会"双本位模式转化,以适应社会转型时期公众对犯罪预防和控制的要求.通过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各种因素,最大限度减少和控制不和谐因素,将犯罪活动控制在公众和社会所能承受的范围内,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7.
丛术良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1999,(6)
当前金融犯罪活动日益突出,危害越来越严重。其特点主要有涉案金额巨大,预谋性、组织性增强,内部人员或内外勾结犯罪突出,犯罪手段隐蔽、智能化程度高,犯罪的潜伏期长等。犯罪原因主要表现在金融秩序混乱、内部管理松懈、防范意识淡薄、打击缺乏力度等几方面。对此,必须充分认识预防金融犯罪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构建防范打击金融犯罪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8.
犯罪的原因不该只从人的行为上探求,还应从整个社会的运行状态和不公平竞争中去探寻。本文借用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以个体心理发展为线索,建立从个体到社会的平衡系统,以及互动性研究模式,从更深层次揭示不公平竞争和犯罪滋生的关系,以期为我国的犯罪预防和控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刘希 《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0(1):30-37
我国复杂的民族状况决定了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犯罪控制的特殊性及难度,宗教因素作为一种“地方性知识”应当在我国民族地区发挥预防犯罪的社会控制作用。本文拟从基本范畴界定、宗教在我国民族地区犯罪社会控制中的运行方式、宗教控制少数民族地区犯罪可行性、宗教对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犯罪社会控制的意义几个方面对宗教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犯罪的社会控制作用问题作一个阐述。 相似文献
20.
略谈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原因及司法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邵磊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76-79
当今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新的特点,即犯罪主体低龄化、类型多元化、组织团伙化、内容复杂化。要更好的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现阶段我们应在侦查起诉阶段建立人格调查制度,为定罪量刑提供具体的人格依据;在审判阶段应转变审判方式、刑罚适用非监禁化;在执行阶段积极推行社区矫正的服刑方式;对多数犯罪应建立刑事污点消除制度并在全社会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