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犯罪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一种社会亚文化,青少年犯罪是犯罪问题的一部分,但与成年人犯罪表现形式不同,其人生观与价值观正处于形成时期,更易受文化规范的影响与制约。通过文化冲突理论和社会解组理论来审视青少年犯罪问题,结合我国现阶段社会转型期的社会情势分析了不良文化对青少年犯罪的危害,而法治文化氛围的营造能够成为青少年犯罪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犯罪近年来已成为困扰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青少年犯罪的主体是青少年,青少年主体的这种特性决定了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控制不同于一般犯罪。同时青少年犯罪是由复杂的社会原因造成的,因而青少年犯罪的预防与控制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本文拟从青少年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诸方面构建青少年犯罪的预防与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犯罪近年来已成为困扰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青少年犯罪的主体是青少年,青少年主体的这种特性决定了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控制不同于一般犯罪。同时青少年犯罪是由复杂的社会原因造成的,因而青少年犯罪的预防与控制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本文拟从青少年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诸方面构建青少年犯罪的预防与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4.
网上交易犯罪是网络犯罪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既具有现实社会中交易犯罪的一般性质又具有网络犯罪的一般性质。网上交易犯罪实质上是一种信息犯罪,包括对信息价值的犯罪,对信息内容的犯罪,对信息载体的犯罪。网上交易犯罪是一种具有很大社会危害性,犯罪空间的虚拟性,犯罪运行的数字性,犯罪现场的复杂性,犯罪手段的多样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5.
黑社会性质犯罪作为一种社会存在有其特有的社会属性。它是因果关系最为复杂的社会问题,是社会危害最为严重的刑事犯罪,是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严肃的政治问题。认识黑社会性质犯罪的社会属性,对黑社会性质犯罪进行定性研究,是解决黑社会性质犯罪问题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6.
犯罪概念是刑法学的核心内容,刑法是关于犯罪和刑罚的规范。犯罪概念有形式概念、实质概念和混合概念之分,单纯的形式和实质之争无意义,混合概念没有揭露犯罪的本质。"通说"认为犯罪的特征包括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特征,但都不是犯罪的本质。犯罪的本质是意志自由,犯罪是行为人根据其意志自由为或不为,违反刑事法律规范且造成社会危害的行为。  相似文献   

7.
犯罪概念是刑法学的核心内容,刑法是关于犯罪和刑罚的规范。犯罪概念有形式概念、实质概念和混合概念之分,单纯的形式和实质之争无意义,混合概念没有揭露犯罪的本质。"通说"认为犯罪的特征包括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特征,但都不是犯罪的本质。犯罪的本质是意志自由,犯罪是行为人根据其意志自由为或不为,违反刑事法律规范且造成社会危害的行为。  相似文献   

8.
毒品犯罪是一个全球化的现象,毒品犯罪的形式越来越趋组织化。分析毒品犯罪组织形成的原因,总结为社会文化的趋同性是毒品组织共同的行为纽带,追求最大利润是毒品犯罪组织合作的根本,毒品犯罪的合法化是毒品犯罪组织的社会心理冲突。  相似文献   

9.
当今时代已经进入到法定犯时代。法定犯时代的犯罪现象已不同于传统农业社会的犯罪现象,社会所面对的犯罪威胁主要来自于法定犯罪,而不再是传统的自然犯罪或街头犯罪。在强大的政府权力以及刑法等正式社会控制力量面前,传统自然犯罪或街头犯罪对社会已经难以构成实质性威胁和挑战。与之相反,随着社会关系的复杂化和社会经济活动的日益活跃,法定犯罪大量增多且类型越来越复杂多样,法定犯罪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政治秩序、经济秩序以及生活秩序的主要威胁。法定犯时代的犯罪问题主要是法定犯罪问题,而法定犯罪问题本质上是一个公共政策问题,通过制定好的公共政策予以化解,是解决法定犯时代犯罪问题的最佳政治之道。  相似文献   

10.
犯罪学意义上的再次犯罪是指犯罪率居高不下的一种犯罪态势,它包括同一个犯罪人再次犯罪、同一类犯罪人再次犯同类犯罪和社会任一个成员在其他社会成员犯罪后实施同一种犯罪三种情形。我国目前犯罪率居高不下、社会成员再次犯罪形势严峻,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现有再次犯罪刑事政策结构失范、功能不全,因此,我们要在完善现有再次犯罪刑事政策理性主义思想内容的基础上,着力建立健全科学主义再次犯罪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11.
犯罪防控是保障社会稳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社会的稳定发展必须沿着规范轨道有序进行,社会管理是保证社会稳定发展的强制性力量,犯罪防控是社会管理的措施之一。从社会管理角度考察与犯罪防控相关的因素与条件,可以构建若干有效的犯罪防控实务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个体反社会性犯罪是我国近年来频发的一种个体仇视、报复社会或某一社会群体的恶性犯罪,具有犯罪成员的个体性和低层次性、犯罪起因的简单性和多样性、犯罪目的的报复性、犯罪手段的极端性、犯罪侵害对象的不确定性及犯罪后果的恐怖性等特点。转型时期的社会失范是该类犯罪产生的社会根源,弱势群体为该类犯罪提供了主体条件,人格缺陷是该类犯罪产生的心理原因,社会安全防范体系中的漏洞为该类犯罪提供了有利条件。针对新时期我国个体反社会性犯罪,应建构由社会预防、治安预防和刑罚预防构成的宏观预防与由家庭预防、学校预防、社区预防和个体预防构成的微观预防相结合的综合犯罪预防体系。  相似文献   

13.
有组织犯罪是严重危害人类社会的一种犯罪形态。在中国社会的现阶段,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最典型的有组织犯罪。它是中国社会控制体系更替和弱化,并受历史因素和外来因素影响等多种因素共同催生和促长的结果,亦符合其自身作为一种犯罪现象所遵循的客观发展规律。我国应当加强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软控制、预控制和硬控制,完善社会控制体系,以有效地防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  相似文献   

14.
犯罪原因理论在犯罪学理论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犯罪原因导致犯罪是常理,但,这个“原因”具体的内容究竟包含什么?”这就是笔者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从社会犯罪原因和个人犯罪原因中寻找——社会以及个人存在的问题、弊端、负面的等方面。事实证明,犯罪现象是由社会问题、社会弊端、社会负面以及个人生理、心理中存在的问题、负面的、弊端等方面引起的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5.
犯罪资源是社会资源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犯罪资源是指能够使犯罪行为主体对犯罪客体发生作用,从而影响犯罪现象的发生、发展和衰落的物质和非物质因素的总和。犯罪资源随着社会各种现象的发展,在数量和质量两方面不断地发展。同时犯罪资源的输入还受制于国家对社会资源的控制力度。  相似文献   

16.
犯罪信号是指部分特定犯罪行为和社会失序事件,象征社会失序和潜在犯罪活动,易引发公众的犯罪恐惧心理和社会失衡情况。生态犯罪学关注犯罪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将犯罪信号作为因变量提出实证犯罪控制手段,即通过外部情境设计和环境因素改变以达到犯罪控制的目的。论证犯罪信号的研究价值和犯罪学意义,使用数据和实例推导犯罪控制的演进过程,能够为我国犯罪学实证研究和犯罪控制实践提供切实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两个具有相等数额的犯罪表明犯罪人具有相同的人身危险性,但二者的社会危害性不同。一次犯罪数额与多次犯罪累计数额即使相等,其社会危害性也是不同的,前者的社会危害性要甚于后者。共同犯罪的社会意义不是单个人行为的简单组合,其犯罪能力和社会危害性是个人行为无法比拟的。应以犯罪总额作为确定各个共同犯罪人刑事责任的标准。  相似文献   

18.
犯罪社会学     
犯罪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也是犯罪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以犯罪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为对象,从犯罪社会学的基本假设出发,围绕人类社会行为的微观环境与宏观环境展开犯罪问题的研究。全书共分10章,主要分析了犯罪的社会学内涵,犯罪的社会根源,犯罪的社会原因,犯罪与家庭、学校、工作单位和社区等人的直接生活环境的关系,探讨了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19.
毒品犯罪是一个全球化的现象,毒品犯罪的形式越来越趋组织化。分析毒品犯罪组织形成的原因。总结为社会文化的趋同性是毒品组织共同的行为纽带,追求最大利润是毒品犯罪组织合作的根本,毒品犯罪的合法化是毒品犯罪组织的社会心理冲突。  相似文献   

20.
犯罪原因的基本蕴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犯罪原因是指由对犯罪的形成与变化具有决定作用的致罪因素所构成的动态系统。尽管犯罪根源、犯罪条件、犯罪因素是一组与犯罪原因密切相关的概念,但是严格来讲,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犯罪原因体系由对犯罪的形成与变化有着决定作用的有关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等构成,其中社会因素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