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党风与廉政》2002,(2):44-44
到2015年,亚洲最大的三个大陆城市群,将可能是东京大城市群、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大城市群和以香港-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大城市群。这是2001年9月3日在沪举行的“2001年中国城市化论坛——大城市群发展战略研讨会”上传出的信息。专家学者们认为,从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看,以纽约、伦敦、巴称、东京等大都市为中心的大城市群,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以来,世界城市发展出现了新的变化趋势,形成了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依托交通、通讯等现代化手段为联结的毗邻的城市群大都市带,不同层次的城市在功能与循环上于一个比较密集的范围内进行复合与叠加。现代交通使城市间距离缩短,城市之间人流、物流互动激增,城市经济活力成倍提高,竞争能力大大强化,发展相互影响和促进。2000年,我国有大城市53座、特大城市27座、超大城市13座,这些大城市产业和人口高度集中,规模经济优势凸现,“集聚效应”十分明显,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骨干作用。随着大城市中心城市功能的不断完…  相似文献   

3.
正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指出:"中国的城市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发展将是影响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两件大事。"尤其是伴随着大城市的区域与人口扩张,超大城市蓬勃发展,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新类型。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增设了超大城市类型,把城市类型调整为五类(按照常住人口规模,划分为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五种类型)。其中,超大城市主要指  相似文献   

4.
政府限制大城市的规模,是苏联城市化进程的一个突出特征。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限制大城市规模的政策就被明确地提出了;此后的60年里,这个政策一直伴随并指引着苏联的城市化。通过讨论斯大林所继承的思想遗产与制度遗产及斯大林的城市观、分析限制大城市政策成为苏联国策的过程,由此发现限制大城市规模的政策,缘起于马克思恩格斯以来的城乡关系思想和列宁以来的城市化路径选择,而非斯大林的发明创造。  相似文献   

5.
<正>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得到迅速发展,并呈现出由一极向多极发展的特点。世界级城市群的形成,一般先以1-2个中心城市为核心,辐射影响若干副中心城市,通过扩散和融合发展,逐步形成包括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和城镇在内的等级体系分明的城镇群体。"副中心"在规模总量、综合影响力等方面不及中心城市,但它们具有节点、载体和桥梁作用以及聚集、辐射、优化、整合等功能,能够带动周边区域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美欠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中美两国城市化进程的比较研究 ,认为中国欠发达地区城市化的发展方向应是优先在自然和交通条件较好的地方发展大城市和中心城市、不宜遍地开花发展小城镇。同时 ,与此相关的是 ,避免在不利于城市发展的地方建设城镇 ,小城镇的逐渐发展要以大城市和中心城市的发展为依托。  相似文献   

7.
马莉 《实事求是》2003,(1):F003-F003
新疆农业生产已经连续 2 2年大丰收 ,但新疆的农民没能迅速走上富裕之路 ,究其根源 ,城市化严重滞后是新疆经济一个重要原因 ,也是新疆社会经济与诸多问题的症结所在。新疆城市数量少 ,规模不大 ,产业集中度和市场集中度不高 ,这一现状导致了新疆发展市场经济缺乏必要有城市载体。因此 ,积极稳妥地推进新疆城市化进程就显得尤为重要。1 以乌鲁木齐为核心 ,积极发展大中城市。大城市的非农产业尤其是现代工业的集聚效益对经济的牵引作用和容纳人口的能力要远远高于小城市。新疆作为全国面积最大的省份 ,大城市严重缺乏 ,而且南北疆城市发展不…  相似文献   

8.
成都是大城市带大郊区,城乡二元结构特征十分明显的城市。2002年,全市1028万人口,农村人口就占663万人;人多地少矛盾突出,人均耕地仅0.56亩。这已经成为成都加快城市化进程、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瓶颈”。因此必须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相互联系的高度,思考统筹城乡发展的办法和途径。去年初,成都市在龙泉驿区、都江堰市、双流县、郫县、大邑县5个区(市)县进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试点,取得了初步成效。实践证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也是加快城市化进程,推进“三个转变”的有效途径。发挥中心城市作用成都是大城市带大郊…  相似文献   

9.
孙家驹 《求实》2002,(2):24-27
大城市是带领本地区发展和吸引外部要素流入的中心 ,其领先发展是世界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规律。发展中国家提升城市功能和国际竞争力的努力 ,将使城市的发展成为 2 1世纪的一个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10.
白洁 《学习月刊》2012,(9):34-35
2010年国务院出台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提出,推进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优化开发.形成3个特大城市群:推进哈长、江淮、海峡西岸、中原、长江中游、北部湾、成渝、关中一天水等地区的重点开发.形成若干新的大城市群和区域性的城市群。未来.我国城市化方向是走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城市化道路。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过程中.作为经济中心城市的武汉.可以大有作为.应该起到发展极和带动极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孔凡河 《世纪桥》2009,(7):73-75
城市现代化是城市化的必然要求和城市发展的新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现代化进程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也面临体制、政策和文化等诸多瓶颈。因此,中国的城市现代化进程,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理念,建设生态城市,和谐城市。大力发展知识经济,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高度重视大城市的辐射联动功能,发展循环经济,进行绿色革命是中国城市现代化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郭金云 《先锋》2023,(10):50-52
<正>幸福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最高和最终目的。城市的核心是人,说到底就是以人的幸福为本。伴随现代性变迁,人类社会发展进程曲折起伏。城市,尤其是超大城市,作为一个多要素高度聚集的复杂社会系统,如何在追寻美好生活的基础上重建价值共同体,成为超大城市有效治理的共性问题,也是大城善治的“幸福密码”。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究竟是重点发展大城市还是重点发展中小城市与小城镇,一直存在着针锋相对的争论,很有必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小城镇建设进行回顾与反思。中共中央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指出,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在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小城镇的战略地位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14.
北京离“世界城市”有多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由大城市组成的城市网络,成为跨国界经济活动的主要组织框架。其中世界城市作为全球化经济的空间节点,承担着世界性调控和集散功能。北京的一个重要的功能定位是国际城市。根据目前北京的城市化水平、产业结构等状况,北京未来城市化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城市质量、优化城市结构和功能,提高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层级。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市化的道路问题是人们长期关注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如何从城市化道路的演进轨迹及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过程,并根据我国国情选择自己的城市化道路。几年来,学术界就这个问题进行了热烈的争论,存在着一些认识差距。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发展大城市为重点的集中型城市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城市化道路的基本形式,强调集中型和集约化结合是我国城市化道路的最佳选择。简称“大城市重点”论。其理由主要有四点:1、集中型城市化是世界各国城市化初、中期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后,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涌入大城市。近年来,他们逐步在城市中实现了稳定居住和就业,但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等方面与当地户籍居民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大城市内部形成了新二元社会结构。要有效破解大城市新二元社会结构,着力点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是持续增加财政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二是构建多元化的公共服务提供体系;三是梯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17.
加快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泓 《探索》2001,(1):108-111
加快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是西部大开发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依托,应当以现代化为导向,以制度创新为动力,通过强化中心城市功能,带动中小城市的发展;同时要实施可持续的城市化发展战略,同步推进城市社会文化发展进程,提高城市整体素质,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1.建设新农村与推进城市化并行不悖 新农村建设不是与城市化相悖而行,相反,新农村建设是要在城市化过程中完成的。建设新农村重要的是把城市化的重心下移,从过度注重人口向大城市流动,转向重点发展中小城市和城镇,促进农村人口“就地转化”。一方面,新农村建设不是一切向农村看齐,一切向农业回归.更不是以牺牲城市和工业的优势去发展农村和农业。另一方面,城市化也不能脱离国情实际无限制地发展。一个时期以来,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城市化”过快发展的倾向。这种过快的城市化是低成本、低质量的城市化,它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关键是城市的承载能力面l临挑战,城市现有的基础设施还不能完全适应人口激增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城镇化发展战略曾出现两派:一派认为要控制大城市的发展,大力发展小城镇建设;另一派则认为要积极发展大城市,尤其是要发展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组团。实践证明,星罗棋布的小城镇建设使土地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利用,城市的聚集效应无法得到充分体现,发展大城市虽然难免带来种种“都市病”,但却更有利于城市功能的合理布局,带动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笔者认为,贵州城镇化应体现三个梯度:一是大、中城市以做强为主,稳步提升接纳民工的能力,稳定和增加民工进城定居。其二,加大中心城市对县城的辐射,倾政策、资金、技术、规划、…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国家和地区之间包括其内部不同区域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体之间的竞争。大都市或城市经济体战略,已成为国内外许多城市群(圈)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取向。 辽宁中部城市群地处辽宁经济棋局的核心区位。沈阳作为东北最大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与周边的抚顺、辽阳、铁岭、本溪和鞍山等五市经济联系极为密切。主动顺应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