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白求恩请客     
1939年春天,注甘宁边区的生活很困难。一天,负责白求后生活的管理员好不容易买回了几斤肉,心想,这一下可以让丈夫改善一下生活了。白求名看见了买回的猪肉也很高兴,自言自语地说:“要是只有一只鸡就好了。”管理员便到集上买来一只鸡。白求恩平时一贯生活俭朴,对自己要求严格,今天对吃如此讲究,大家不免有些纳闷。便问:“今天是不是有客人?”白求恩微笑点头:“对!”并诙谐地补充了一句:“是很重要的客人,我要亲自上灶。”不一会,白求恩把亲手做的菜都端上来了。他招呼他的工作人员坐下,伸出大拇指说:“我今天要请的,就是…  相似文献   

2.
为幸福铺路     
“老师,我的妈妈能回来吗?”天宇又跑来问我,我微笑着点了点头,他满脸高兴地回家了。  相似文献   

3.
艾迪 《党课》2009,(4):99-100
每天早上醒来时,如果你能看看自己是否对这新开始的一天充满了信心和期待,你就能知道自己心态是否还很年轻。心态年轻的人在早上总会感觉兴奋,就好像有个声音对自己说:“又是新的一天了,今天肯定会有更精彩的事情发生。”而暮气沉沉的人早上从梦中醒来时会有点儿疲惫,总是认为新的一天不会和已经过去的那干百个日子有什么区别,因此他们没有期待,也没有快乐。也是,对生活都没有了期待,更何谈从生活中寻找快乐?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不愿成为特殊的客人。1931年4月的一天,中央红军在东固准备迎击国民党军的第二次“围剿”。毛泽东到红三军团4师2团检查战备工作。中饭时,团长叶长庚到伙房,把自己的2斤腊肉拿出来招待他尊敬的“毛委员”。毛泽东吃饭时,看见别人是一碗竹笋炒豆腐,自己则多一大盘腊肉,他微笑地问道:“叶团长,怎么搞我特殊化哟?”彭德怀军团长也道:“咱们红军可是官兵一致呀/叶长庚连忙解释:“首长,这腊肉是我自掏腰包买的。”毛泽东听了,端起腊肉,对其他干部战士说:“你们团长请客,每人吃一块……”毛泽东下基层也不白吃白住。1933年…  相似文献   

5.
白剑锋 《学习导报》2013,(10):12-13
连续遭遇雾霾天气,敲响了环境的警钟。钟南山院士曾说:“不少病人常常问我一个问题,我不抽烟、不喝酒、注意饮食,为什么也会得肝癌、胃癌或者肠癌?我家很干净,为什么孩子得白血病?这使我越来越感觉到,假如我们生活在空气污浊、饮水有害、食物有毒的世界,再好的生活习惯也会得病。”很多医学专家也有类似的说法:一口不洁净的水,一口被污染的空气,一口不安全的食物,堆积成山就成了“癌”。  相似文献   

6.
一天,曾子的夫人要外出办事,她的小儿子哭闹着也要跟着去。曾子的夫人对儿子说:“你别去,等妈回来给你杀猪。”她的儿子听了,很高兴,不哭了。她办完事回来,见曾子正准备杀猪,便问:“你为什么杀猪?”曾子说:“你不是说了吗,等你回来给孩子杀猪吗。”夫人说:“我是哄他的。”曾子说:“孩子以父母为师,你这次骗了他,他以后也会学着骗你的。”夫人听曾子说得有理,就同意把猪杀了。讲诚信,守信用,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也是一个人成就大事,安身立命之本。在我国历史上,因讲信用而成就大事者不计其数,因不守信用而身败…  相似文献   

7.
当我舟车劳顿赶回家时.我妈说的第一句话竟是:“野孩子终于回家了。”妈说:“回来工作吧。和妈妈住在一起.每天下班都有妈妈做的香喷喷的饭菜,好不好?”我说:“不。我现在在贵州挺好的!”妈说:“你回答也太直接了吧。”我给妈妈看我一年来在贵州拍的照片.给她放宣传贵州的碟片《多彩贵州》来看。妈不时指着电脑大叫:“噢。这就是黄果树瀑布啊?真够壮观的!”  相似文献   

8.
习惯了每天乘车上下班,能坐电梯不爬楼梯,买了会所三年期的健身卡,一上走步机就挥汗如雨……当运动逐渐成为奢侈,“走路”,作为一项时尚运动,正慢慢流行起来。这不仅因为它是一项再简单不过的运动,而且它对人体的心血管、神经、内分泌、骨骼等系统也有诸多好处。 如何走路才算达到健康标准? 或许有不少人会问,我也每天都在走路,为什么没有明显感受到这么多功效呢?  相似文献   

9.
《先锋队》1996,(8)
宋庆龄入党小记宋庆龄是当代伟大的革命家和政治家,早在30年代初就已转变为共产主义者。李云曾回忆说:“记得1937年的一天,我们在谈工作,庆龄同志突然把声音放低,轻轻对我说:‘我算不算党员?’党组织让我回答她:‘你同共产党员一样。’她微笑地点点头。”显...  相似文献   

10.
要懂得低头     
有人问哲学家苏格拉底:“请你告诉我,天与地之间的高度是多少?”苏答:“三尺!”“胡说.我们每个人都有四五尺高,那人还不把天给戳出许多窟窿。”苏微笑着说:“所以,凡是高度超过三尺的人,要能够长久地立足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头呀!”  相似文献   

11.
习惯了每天乘车上下班,能坐电梯不爬楼梯,买了会所三年期的健身卡,一上走步机就挥汗如雨……当运动逐渐成为奢侈,“走路”,作为一项时尚运动,正慢慢流行起来。这不仅因为它是一项再简单不过的运动,而且它对人体的心血管、神经、内分泌、骨骼等系统也有诸多好处。 如何走路才算达到健康标准? 或许有不少人会问,我也每天都在走路,为什么...  相似文献   

12.
1959年12月24日晚上,当时钟指向8点时,随着三八饭店自动门缓缓地开动,一张熟悉又亲切的面孔出现在大家的面前,大家不约而同地发出了惊喜而激动的声音;“啊!周总理!”“是周总理!”室内顿时欢腾起来。周总理稳健地走了进来,一边微笑着和我们—一握手,一边亲切地说:“同志们好!”大家激动地说:“总理好”。我们请总理到楼上餐厅休息,总理笑着说:“先看看。”总理先来到灶房,听女厨师王子英介绍自动大勺时,总理高兴地站到厨师的位置上,按动一下机械组,自动大勺颠起来,总理高兴地说;“哦!我也会操作啦!”接着总理又看了…  相似文献   

13.
提倡当面批评●李恒敬报载:山西省委书记胡富国到雁北贫困地区检查工作时,发现一位干部不停地吸着红塔山香烟,便问道:“这烟你一天吸几包?”那位干部答道:“自己吸加招待客人,每天吸二三包。”胡富国便当面批评道:“你每月能拿多少工资,花钱这么厉害?这也是一种...  相似文献   

14.
上帝想改变一个乞丐的命运就化作一个老翁前来点化他,他问乞丐:“假如我给你1000元钱,你如何用它?”乞丐回答说:“这太好了,我就可以买一部手机呀!”上帝不解,问他为什么。“我可以用手机同城市的各个地区联系,哪里人多我就可以到哪里去乞讨。”乞丐回答说。上帝很失望,又问:“假如我给你10万元钱呢?”乞丐说:“那我可以买一部车。这样我以后再去乞讨就方便了,再远的地方也可以很快赶到。”上帝很悲哀,这次他狠心说:“假如我给1000万元呢?”乞丐听罢,眼里闪着光亮说:“太好了,我可以把这个城市最繁华的地区买下来。”上帝挺高兴。这时乞丐突然补充了一句:“到那时,我可以把领地里的其他乞丐全部撵走,不让他们抢我的饭碗。”  相似文献   

15.
逍遥 《廉政瞭望》2014,(18):65-65
刚上班时,我最怕和老Q说话,不管问他啥问题,老Q从不正面回答,非要把皮球踢回去:“你说呢?”我小心翼翼地说出自己的意见,他的抢白早就在那里等着:“你以为这么好办吗?”我只好把姿态放低到尘埃里去:“所以才桌请教您呀。”“知道不好办还桌为难别人,自己咋不动脑子?”……我咬牙跺脚动脑子自己解决了,老Q还有话等着:“年轻人,别太自作聪明,事可不是这样简单的。”到底怎么办他绕着弯子,打死也不直说.弄到好像咱在逼他透露核机密。  相似文献   

16.
春秋时期,齐国名相晏婴每逢上朝时,都乘一辆破车,拉车的也是劣马。齐景公见后说:“我给你的俸禄少了吗?怎么乘这么不好的车马?”晏子回答说:“依靠君王的恩赐,我能穿暖衣,吃饱饭,有破车劣马以供我用,已经满足了。”之后,景公派人给他送去一辆大车和四匹好马,往返数次他都不收。景公很不高兴,忙召见晏子说:“你不接受,我也不乘坐。”晏子回答说:“君王命我监察百官,我节制他们的衣食用项,来养国家的百姓,即使这样,也还是怕官吏们奢侈靡费而不顾及自己的行为。如今赏我大车良马,君王乘驾这种车马,我也乘坐这种车马,如…  相似文献   

17.
《新湘评论》2014,(10):49-49
1921年,爱因斯坦因“光电效应定律的发现“荣膺诺贝尔物理学奖。一举成名后,各种荣誉和优厚待遇纷至沓来。爱因斯坦一度受邀去荷兰菜顿大学执教,他对宿舍的要求是:有牛奶、饼干、水果,再加一把小提琴、一张床、一张写字台和一把椅子即可。学校当然全部满足爱因斯坦的“奢求”,爱因斯坦兴高采烈地喊道:“有了这些东西,我还需要什么?什么部不需要啦!”后为旺避法西斯迫害,爱因斯坦移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以当时最高年薪16000美元聘请他,他却说:“这么多钱?能否少一点?给我3000美元就够了!”人们大惑不解,他脱口道:“依我看每件多余的财产都是人生的绊脚石:难有简单的生活,才是给我创造的原动力一当时美国中产阶级都以拥有小汽车为时尚,身为诺贝尔奖得主,他居然不要汽车。从宿舍到研究所两公里路程,他坚持安步当车直到生病住院。他说:“简单的生活,无论对于身体还是精神,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五一”期间我外出旅游,在异地偶然碰见一位曾经教过的学生,说见到我分外高兴。他现在在一家外资企业工作,已经成为这家企业的技术骨干,待遇不错。他还说:“老师,参加工作以后,真的很怀念过去的学校生活,您是最关心我的。如果可以重来,我愿选择好好学习,知道吗?我变了很多,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不成熟的孩子了。”听到这些,作为一名老师,真是感到无比欣慰!  相似文献   

19.
工作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说也常听到“能者多劳”这句话。“能者”由于能办事、会干事,工作质量好、效率高,领导用起来顺手,同事也经常找他帮忙,这样一来,“能者”自然就比一般人要“多劳”些。这里不妨深究一步:“能者”的能力水平从何而来?很大程度上就来自于这平时的“多劳”,是以“劳者”也会“多能”。  相似文献   

20.
在梨园界有句行话:“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同行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唱戏、唱歌若此,写作也是一样的道理。练习,不断的练习,确实太重要了。在不断的练习里,你终熟能生巧。记得读初中时,我曾问一位作家:“怎样才能写好作文?”这位作家说:“多写多练。”当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