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党课》2011,(22):17-17
美国航空航天局的航天飞机计划虽已终结,但探索太空的脚步却没有停止。美国航空航天局此次打算用一种更廉价的方式探索其他星球——无人热气球。据悉,美国航空航天局将为“热气球登陆”计划支付1000万美元,由推进动力研究所负责研发。  相似文献   

2.
船舷 《党课》2011,(21):90-92
美国航空航天局近日宣布,放弃唤醒“勇气”号火星探测器,令它的使命正式终结。火星探测车的昂贵造价以及不能令人满意的表现,使美国科学家对目前登陆地外星球的方式产生怀疑。  相似文献   

3.
《理论与当代》2014,(2):57-57
正据2013年12月23日的《经济观察报》介绍,1970年,一位赞比亚的修女写信给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科学家施图林格,问为什么地球上有那么多小孩衣食无着,美国却要为远在火星的项目花费数十亿美元。施图林格的回信后来由NASA以《为什么要探索宇宙》为标题发表。现摘登如下:在400年前,德国某小镇里有一位伯爵,他将自  相似文献   

4.
《党风建设》2000,(4):18-18
下个世纪人们的生活将发生多大变化?科学家们对未来医学、技术、生态进行了预测。他们认为,基因工程和机器人在今后几年内将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韩吉辰 《党课》2009,(9):89-92
现代机器人神通广大,那么,它们是怎么像人一样任意感知外界的呢?人类在生活中通过眼、耳、鼻、舌、身来感知外界,这五种感官使我们具备了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神奇的机器人要有人工智能,这五官必不可少。为此,科学家们成功研制出了电五官—各种传感器,能将外界刺激变成电信号的元件,使机器人也能像人一样感知外界。  相似文献   

6.
秦川 《党员文摘》2009,(1):44-45
上世纪50年代末,机器人发明家加夫雷奥接到了法国国防部的密令:火速研发能打核战争的机器人。1957年,一群顶尖自动化科学家,在加夫雷奥的带领下,聚集到马赛市一幢巨大的混凝土大楼里。在这个极其隐秘的建筑里。加夫雷奥和他的同伴们,很快就研发出一系列具备工业和军事用途的机器人。  相似文献   

7.
王婧 《党建文汇》2007,(11):7-8
举世瞩目的中国绕月探测工程(也称“嫦娥工程”)已经启动,一颗属于中国自己的卫星“嫦娥一号”将绕月飞行;2010年,中国的月球车将在月球上实施软着陆;2020年之前,中国研制的机器人将把月球土壤样品采回地球……随着“嫦娥工程”的顺利展开,“嫦娥一号”幕后的科学家们也开始被人们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8.
<正>欧洲科学家日前研制出一种会上门回收垃圾的机器人。这种跟人一般大小的机器人叫做"Dustcart",身上装配的摄像头和传感器让它有了"看"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美国马里兰大学的科学家发表论文设想,人造肉可大批量生产,以向全球供应无动物的肉食产品,譬如“无鸡鸡块”。这一神话般的设想源于一次科学实验——科学家曾在实验室用一个单细胞造出一小块肌肉。于是出现这样一种想法:大批的肉将长在薄膜上,长满一片后将其从薄膜上取下来,拉伸后放到另一片肉上,一层层叠起来,以增加厚度。  相似文献   

10.
蒋新松——中国机器人之父,在纪念他逝世一周年之际,中组部、中宣部等五个单位作出决定,号召全国科技工作者向他学习。4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决战主战场——追记战略科学家蒋新松》的通讯,在上海交通大学引起了强烈反响。 我校机械工程学院党总支将学习蒋新松的活动纳入正在全院开展的教育思想讨论,组织机器人研究所和CIMS研究所的领导和教师举行了首次座谈。  相似文献   

11.
英国科学家日前揭开全球首个有生物脑的机器人的神秘面纱,这个机器人名为"米特·戈登",也许是世界上第一个专由活大脑组织控制的机器人。"戈登"的原始大脑灰质由30万个  相似文献   

12.
小青 《党建文汇》2006,(4):41-41
日本NTT通信和Tmsuk公司巳经在福网的一家商场内开始测试一种导购机器人。这种贴有RFID标签的机器人载有购物袋。你只要在机器人的屏幕上选择商场的某个店,机器人就能将你引领到那里。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我和同事一行从天津坐飞机回湖南。落日时分,俯瞰窗外,天空显现出淡红、冰白两种色彩,辽阔、壮丽、无边。在视野所及的大部分空间呈现出北极冰原的景象:一望无际的冰原加海水正在融化的一层薄薄的冰坑。而更远处是无边的天际线,像夕阳照耀的大海和海滩,闪耀着轻盈、温柔、淡红的反光,我们以为它是天空下的大地。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我和同事一行从天津坐飞机回湖南。落日时分,俯瞰窗外,天空显现出淡红、冰白两种色彩,辽阔、壮丽、无边。在视野所及的大部分空间呈现出北极冰原的景象:一望无际的冰原加海水正在融化的一层薄薄的冰坑。而更远处是无边的天际线,像夕阳照耀的大海和海滩,闪耀着轻盈、温柔、淡红的反光,我们以为它是天空下的大地。  相似文献   

15.
向山 《共产党人》2005,(3):34-36
王雪冰原系中国建设银行行长,曾任中国银行董事长、行长,中国银行纽约分行总经理。1993年至2001年期间,王雪冰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给予的款、物,共计价值人民币115万余元。案发后赃款、赃物已全部追缴。2003年12月10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受贿罪判处王雪冰有期徒刑12年,  相似文献   

16.
正宁要光荣的失败,不要平庸的成功。科研工作中有太多的挑战和挫折,"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在国家科技事业全面自立自强的伟大征程中,我要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刘连庆他是一位年轻的科学家:25岁就参与组建出了我国第一套纳米操作机器人系统;31岁获得"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学会青年科学家奖";34岁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青项目支持;37岁获得"中国自动化领域年度人物"称号;39岁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青项目支持;  相似文献   

17.
吴小冰是国有企业汇海纺织厂的固定职工。1994年10月,吴小冰因生育开始体产假,但该单位没有幼儿园,吴小冰经单位同意,按照《吉林省计划生育条例》的有关规定休产假一年半。吴小冰于1996年4月回原单位报到,要求上班。汇海纺织厂则以单位女同志过多、吴又离岗时间较长、其原岗位已安排别人为由,拒绝恢复吴小冰原保管员的工作。1996年4月20日,汇海纺织厂安排吴小冰去四班倒的一车间工作,吴小冰表示自己爱人常出差,倒班无法去幼儿园接孩子,不能接受单位的安排。于是,工厂将吴小冰作为企业富余人员放长假,从199…  相似文献   

18.
新知     
《当代党员》2014,(2):4-4
所谓贴片机器人,是将电子元器件贴装到印刷电路板上的机器人,只要将电路板摆放在它的操作台上,它就能将电容、电阻、小芯片等电子元器件贴装到指定位置。中科院重庆研究院与立谦汽车电子仪表厂合作,最近成功研发出重庆首台经济型贴片机器人产品,并已实现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19.
江舟 《党建文汇》2008,(9):37-37
美国科学家正在试图发明一种“读脑机器”。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只要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将一些电极植入人的大脑中,科学家就可以通过电极反射回来的信息,通过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读出一个人看到了什么,或正在想什么。  相似文献   

20.
美国打造现实版变形金刚 可自我修复组装 据美国《生活科学》杂志报道,美国字航局研究人员正在制造一种能自行决定在何时以及何地变身以适应所处环境的机器人,它兼具自我修复和自我组装的能力。最初的时候,这种机器人不过是一架飞机投放到沙漠的100个积木式模块组件,降落之后,这些模块会组装成一个“漫游者机器人”。机器人首先朝一个沙丘行进。抵达沙丘之后摇身一变。长出机械腿进而爬上沙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