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彭荣才 《党课》2006,(11):94-95
编辑同志: 实话实说,我每年订阅近30种报刊,但我选择好报刊有几个评判标准:一是报刊要好看,要有吸引力;二是要实用,对工作、学习、生活有指导价值;三是要能受益,有所启发、启示。《党课》就是我最喜欢的刊物之一,总的感觉她的确是“读起来有味、拿起来有用、放下来有感”的好刊物。每当收到《党课》时,除了认真拜读外,我多数都是收集保存着,它成了我工作和生活中的“第四餐”;我们公司的网页、板报和橱窗里的大部分内容都是选自《党课》上面的,职工们普遍反映看得有趣,读起来有味。作为贵刊的忠实读者,虽然远在江苏,但我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杂志社的变化及发展。所以说,我一直是把杂志桂当成“家”,热爱这个“家”的痴情未改,一种做主人的感觉油然而生。值此《党课》扩版之际,我怀着“敬心、爱心、贴心”的诚意,说上几句心里话:  相似文献   

2.
报人瞿秋白     
张家康 《世纪风采》2014,(10):15-19
瞿秋白短暂而辉煌的一生,曾有过一段不平凡的办刊生涯。五四运动时,他因呼唤民主而编辑《新社会》,后又为《晨报》特派记者,前往莫斯科,并缘此而走上马克思主义者的求索之路。回国后,他义为中国共产党编辑了许多报刊。他青春年华的精力、智慧、才气,都无私地奉献于此,这些报刊是他绚丽灿烂人生的最具典型的实证。  相似文献   

3.
伯乐相马,编辑相稿伯乐能相出千里马,编辑能不能相出读者喜爱的稿件呢?这里面就有个伯乐的水平问题,作为编辑一定要能编善辑。编辑在人的心目中是个文化人,一有本事,二有权利:作者的来稿由编辑审批定夺,被他“枪毙”的稿件很多,被他“抬举”的稿件也不少,有的作者会由此埋没一生,有的则可能一举成名,编辑在报刊中的作用也十分的重要。好的报刊总有一些或一群出名的有声望的编辑,撑起报刊的门面,并使其持续发展,发扬光大;而且还能培养和团结一大批作者队伍。然而,现在报刊编辑队伍的现状不容乐观。其一,报刊业务发展迅速,扩张力空前,各类人才不断涌现,但人才不一定就能做好编辑。其二,报刊竞争十分激烈,为了生存以至于占有更大的利益份额,别出心裁,翻新花样:有的真是学问高招值得效法学习,有的则是过眼烟云一阵风潮,真正踏实做编辑的能有几多,而且也不一定受到重视与肯定。其三,商业化氛围愈加浓厚,报刊赔本销售,广告补偿,稳定的读者有限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编辑认真做学问的信念和积极性。浮躁起来去炒作热点,特别是炒作文体明星,全国报刊都去炒那么几个风流人物,使报刊内容的面越来越窄。  相似文献   

4.
这个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选择有价值的信息,是人们不得不加考虑的一个现实问题。在当今中国,报纸杂志如林,而读者往往时间、精力和条件有限,如何在众多的报刊中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报刊,也是需要加以思考的。我在中央党校工作,除要选择其他一些重要报刊外,自然要对党校系统的报刊加以关注。在阅读党校系统的报刊中,江西省委党校主办的《求实》,日益成为我喜欢的一种。我在认识过程中选择了她,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常常拜读她,在阅读过程中越来越需要她!《求实》有怎样的魅力呢?一是“求实”。刊风如刊名。《求实》十分注重那…  相似文献   

5.
杨善洲,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作为一名宣传工作者,我早在10多年前就从各种报刊、电视上看到过他的感人事迹。一个老地委书记退休后荣获“全国绿化十大标兵”、“全国绿化奖章”、“全国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等众多荣誉,被大家誉为“活着的孔繁森”。  相似文献   

6.
我收到一册《老一辈革命家咏晋诗抄》。这是一本好书。应真诚地谢谢“诗抄”的编审委员会和编辑委员会。我两手托着“诗抄”,当晚就先从“序”和“目录”深情地浏览了一遍,竞至喜不成寐。恍然忽想到,这本书是反映我们伟大民族的文明史诗,我高兴得很。“诗抄”博大精深,是革命家诗人们用鲜血和生命,不屈不挠地为民族兴亡而呐喊,为民族解放而斗争得来的诗。  相似文献   

7.
换位与思考     
换位与思考罗宗华所谓“换位思考”.辞典上没有解释,不过从字面上和近些年报刊上使用这句话的高频率来看,所表达的意思基本上是:让群众站在领导的“高度”想问题:“假如我是市长”、“假如我是厂长”;认领导“扮”作普通老百姓:“假如我是一个市民”、“假如我是一...  相似文献   

8.
国英 《唯实》2000,(3):72-72
有些腐败分子是“腐”而不“败”,这一点,报刊已有文章论及。意思很好懂,是说一些人贪污受贿,腐化堕落,但却未曾败露,因而也未得到惩处,坐稳了官位,立于不败之地。 “败”而不“腐”是我的发明。不,是我对客观事实的概括,只能叫发现。什么意思呢?一些腐败分子“败”了,被查处了,被绳之以法了,但却一点未腐烂发臭,而是风采依然,风光不让昨日。一方面,在经济上依然潇洒。他们“下山”之后马上被聘为什么经理、顾问,每月俸禄不比当官少,且仍是进出小汽车,手拿大哥大,天天往来于餐厅、桑拿,酒酣耳热之后,引吭高歌,赢来…  相似文献   

9.
样刊暖心扉     
编辑同志 :前不久 ,我给《党史文汇》投去一篇评刊稿 ,素不相识的编辑审阅后 ,加以斧正润色发表了。不久我便收到了样刊。那一刻 ,我心中涌起一阵从未有过的欣慰 ,深深为《党史文汇》编辑部对作者、读者认真、负责的态度所感动。我作为单位一名行政人员 ,从事业余写作已有好几年了 ,其用意不是为了那几元钱稿费 ,只是想通过手中的笔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及实际生活感受等诉诸笔墨 ,作为充实业余生活的一种爱好。其中不少“豆腐块”上了中央、省、市报刊 ,而许多文章的发表都是在收到汇款单后才知道的 ,许多报社、杂志社往往不赠样报样刊 ,就连那…  相似文献   

10.
得益于我的良师得益于我的良师开始后,我又到各村去征订报刊,支部书记们第一句话就是:“其他报刊我们选择,《党建》杂志我们必订!”我感到很蹊跷,就问:“怎么大家都这么喜欢《党建》?”书记们总是这样解释:“《党建》办得好,内容丰富,理论性强,刊登的文章和经...  相似文献   

11.
公有制仅仅是手段吗?编辑同志:前段曾有报刊登文,认为“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也有人指出手段与目的是可以统一的,两者只是从不同的角度、范围与层次来分析确定;还有人提出“现在强调公有制是手段,无非是想削弱、取消、改变公有制,是为私有化制...  相似文献   

12.
《世纪桥》1999,(4)
《龙江党史》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正式更名为《世纪桥》,这是全国党支报刊界的喜事,也是我省期刊界的一件喜事,本刊陆续收到各兄弟报刊的来电、来信,对本刊表示祝贺并寄予了厚望。《中共党史研究》:“北国文苑新花挺秀众手浇灌香满神州”。《中共党史资料》:“愿《世纪桥》与新世纪同行。”《党支信息报》:“恭祝贵刊在全体编辑的奋发努力下,在跨向新世纪的历程中,取得更加辉煌的业绩。”《北京党史》:“预祝《世纪桥》能站立时代的潮头,立足党支,创出更新成果。”《党史研究资料》:“祝愿《世纪桥》杂志立足本省,面向全国,…  相似文献   

13.
《党的生活》杂志约我写稿.而且,是为专栏写稿;我始而踌蹰、婉拒,继而欣然应约,这其间,有许许多多的想法。想法之一是,作文化人在党刊上撰文,总觉得有点“那个”,所以,始而踌蹰、婉拒。是啊.很难。党刊严肃,这是自然的;而我的文章一严肃,便会让读者——多数是党员干部——生厌乃至责清:你一个文化人怎么竟对我等“严肃”起来?好吧,不“严肃”,换一个路数,不妨“嬉笑”为之,可是,一“嬉笑”,又怕有违刊物的性质。“怒”又“怒”不得,“笑”又“笑”不得,多难!所以,我始而拒之。可是,编辑同志说,我的文章,大家都…  相似文献   

14.
《当代党员》2012,(6):64-64
编辑同志:您好!我是一名基层公务员。几年前,组织上对我的工作作了调整,从一个“清水衙门”调整到“权力部门”,没想到,因为饭局而产生的困惑与烦恼也随之而来。虽然自己只是一名中层干部,但隔三差五就有饭局,甚至有时一天要赶好几个饭局。  相似文献   

15.
《当代党员》2010,(9):63-63
编辑同志:你好!我是一名年轻的机关干部。今年5月,我参加“三项活动”到一个偏远山村“下访”。  相似文献   

16.
从现当代文学的总体格局看刘以鬯“实验小说”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以鬯是香港文坛著名的资深作家、文学批评家,一位多年来一直从事报刊编辑及文学译著的学者、翻译家。他一以贯之的“实验小说”创作,不仅在高度商业化的香港坚守着严肃文学的精神领地,而且其创作实绩已为海内外学界所瞩目。香港文学是在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影响下产生、...  相似文献   

17.
任炳 《前线》2011,(4):53-53
继“市场是个好东西”、“民主是个好东西”之后,“××是个好东西”接踵而来,不断出现于报刊、网络、人们的口语之中,形成了一个创新的、流行的、时髦的、不用就跟不上潮流的“语言结构”。我也“前卫”一下、“紧跟”一下,用“××是个好东西”的“语言结构”来称赞一下被广泛使用的“名片”——这个“好东西”。  相似文献   

18.
郭明 《党史文汇》2001,(5):35-35
编辑同志 :来信收到 ,信中指出的那两条史实问题 ,我查了一下资料 ,确属疏误。一、关于“低于谢富治、高于彭绍辉”。经查《中共党史简明词典》,谢于 1 972年 3月2 6日去世 ,彭于 1 978年 4月 2 5日去世 ,皆在陈毅之后。故“高低”之说 ,显然站不住脚 !二、参加追悼会的人员中 ,确实没有王洪文。为此 ,我特地找到当年的新华社稿 :并复印一份 ,给您发去察鉴。三、但是 ,以上两条 ,并非我的杜撰。关于“高低”之说 ,源自某位老同志的一篇回忆 ,题目好像是“我为陈毅同志起草悼词”,似发表在去年的某报刊上 ,我的同事们也读到过它。关于“王洪…  相似文献   

19.
孙中华 《党史纵横》2012,(10):56-59
刘少奇历来重视报刊舆论的宣传作用,对报刊有一种难以释怀的情结。从1929年到1934年5年时间,刘少奇担任了中共中央机关报《布尔什维克》编辑委员会委员,参与创办了顺直省委刊物《出路》、指导进步刊物《冰花》。他还在《工运指南》发表系列文章,指导进步刊物《苏区工人》,为宣传我党政策、统一党员认识、推动革命发展、纠正“左”倾错误等方面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0.
瞿秋白短暂而辉煌的一生,与报刊结下难解之缘.早在五四运动时,他就与友人编辑<新社会>.后又为<晨报>特派记者,前往莫斯科,并缘此而走上职业报人之路.回国后,他为中国共产党编辑了许多报刊.这些报刊凝聚着他青春的精力和智慧,是他绚丽灿烂人生的鲜活纪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