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管蠡 《前线》2012,(2):36-36
“北京微博发布厅”作为全国首个省级政务微博发布群正式在新浪网上线,标志着“微博问政”进入一个发展新阶段。微博发布厅这种政务微博新的组织形式,代表着未来政务微博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2.
《党课》2014,(12):18-19
日前,某网站公布了对全国10万个政务微博的盘点总结,在评出“惠民公职人员微博”“最快速应对政务微博”等的同时,也评出了一批“不作为微博”。而来自媒体的统计数据也显示,有96.5%的受访者认为,当下一些政务微博没能直面问题。在快速发展的网络时代,“网络问政”风起云涌,  相似文献   

3.
《福建理论学习》2013,(10):F0003-F0003
2011年4月,平潭县人民检察院在新浪网上开通了“平潭检察”官方微博.5月.由检察长在线主持,举办了首场检察长“微访谈”活动.6月,又开通了腾讯网官方微博..截止目前,“平潭检察”共发布检察微博3000多条,检察长在线主持“微访谈”活动26期,成为福建省检察机关运营最成功、最具影响力的政务微博,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先后获得福建省“优秀政务微博”、“政务微博新锐互动奖”和“全国政法微博官民互动奖”等荣誉。  相似文献   

4.
构建微博问政长效机制的难点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韵曦 《唯实》2012,(6):85-88
近年来,微博在中国蓬勃兴起,微博问政也成为政治生活的新现象和政治研究的新课题。与已有的网络问政媒介相比,微博问政拥有更精炼、更便捷、更开放、更易接受的新特点。微博问政,难在坚持,重在落实,贵在交流。只有逐步完善政务公开、决策参与、投诉受理、舆论分析、督查考核等制度,构建长效机制,微博问政才能发展为微博施政,为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热词     
政务微博“痴呆症” 目前,全国党政机关及公职人员已开设4万多个微博账户,然而有舆论批评说,“当前政务微博群体中80%患上了‘痴呆症’,既‘盲’又‘聋’,自言自语”,难以履行“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职能。问题的根源在于许多地方依然用旧的思维运营新的媒体,依然把政务微博简单地看成是舆论引导的工具。因此,扭转上述被动局面,需要引入新媒体内容生产的“众包”理念,建立政务微博的运营模型。  相似文献   

6.
党刊视点     
《当代贵州》2012,(34):10-10
“微时代”,当注重打造“微博领导力” 发展政务微博,充分发挥网络媒介在社会管理工作中的职能作用,有助于政府了解民意、汇集民智,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举措,不断完善政务微博建设,提振社会管理部门的微博领导力,是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客观要求。微博领导力,既指社会管理者对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造就的舆论空间的引导能力,也指利用微博引导舆论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各级党政机关对微博认识的深入,政务微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目前全国政务微博总数超过8万个,功能从信息发布向舆论引导、电子政务等多元化方向发展。今年9月,湖南省委网宣办“湖南政务微博厅”管理团队应邀参加“中国政务微博高层论坛”,并实地考察了南京、宿迁等地的政务微博建设情况。与沿海地区相比,湖南政务微博尚处于起步阶段,亟需总结借鉴先进经验,明确方向,找准路径,努力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8.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互联网传播模式,在引导舆论和主导话语权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伴随"政务微博"、"微博问政"的出现,为社会管理提供了新形式、新手段,同时,也出现一些现实社会问题,需要从正反两方面分析,发挥微博积极作用,实现社会管理的良性发展并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9.
今年初,重庆市政务微博集群平台"重庆微政务"在新华网上线。它首批聚集了32家部门及区县政府的政务微博,具有微博群、微直播、微访谈等多种功能,成为"网络问政"的全新渠道。与普通政务微博不同,"重庆微政务"平台将重庆所有政务微博  相似文献   

10.
政务微博是政府机构及公务人员利用微博这个及时发布信息的系统来实现政府信息公开,并进行参政议政的一个平台。政务微博的主体通过计算机、手机、QQ、MSN、电子邮件等便捷方式自由发布信息,与民众交流互动。政务微博是政民沟通的新媒体,是我国网络问政的新兴力量,是传统政府网站发展的一个飞跃。它有助于改进政府与公民、企业以及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提高政府的服务效能。  相似文献   

11.
徐冰 《当代贵州》2013,(7):22-23
从问政平台向办公平台发展,中国政务微博的这一态势将得到强化。如果说2011年是"中国政务微博元年",那么2012年,则可以认为是中国政务微博发展爆发之年。以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民网微博、新华网微博四大微博平台为载体,中国政务微博在延续2011年勃兴的基础之上,从深度、广度以及影响力等各个层面,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尤其是借助一些波及面很大的突发事件,中国政务微博不仅在很短的时间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为比较新兴和推崇的网络问政方式,政务微博近几年在全国遍地开花,@南海微力、@海曙小微、@海盐12345、@成都服务等,都已成为很有影响力的网络问政平台。随着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这些政务微博也正努力从信息发布向务实应用转型,不断实现生活化、亲民化和实用化,朝着以民为本、服务大众的方向发展。以政务微博为代表的网络问政的确是个好东西,它可以大大方便政府和群众之间的联系。但现实中,也有少部分干部因此对网络问政产生认识误区,认为有了网络就万事大吉,跑基层、搞调研都不重要了,在办公室的电脑桌前点点鼠标,社情民意就能尽收眼底。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深入影响人们生活的今天,网络新媒体在引导舆论和主导话语方面的作用不容小觑,对于社会管理及其创新更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兼具社交网络和自媒体功能的微博更是异军突起,"政务微博""微博问政"纷纷进入人们视野,在为社会管理提供新形式新手段的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发现挑战。需要我们把握正反两方面因素,克服其间的不利影响,发挥微博的积极作用,实现良性的社会管理并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深入影响人们生活的今天,网络新媒体在引导舆论和主导话语方面的作用不容小觑,对于社会管理及其创新更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兼具社交网络和自媒体功能的微博更是异军突起",政务微博""微博问政"纷纷进入人们视野,在为社会管理提供新形式新手段的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把握正反两方面因素,克服其不利影响,发挥微博的积极作用,实现良性的社会管理并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5.
宛诗平 《先锋队》2014,(8):36-36
古人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体察下情民情,把脉民众感知,乃执政之基。近年来,各种各样的“网络问政”、“电视问政”、“微博问政”等等层出不穷,这些“百姓问政”方式让普通民众有机会“当面”向官员提出“麻辣”问题,倾诉不满乃至毫不留情地问责,  相似文献   

16.
微博善政     
微博渗入中国社会肌理之深,已是不容回避的事实。在这个扁平畅通的思想舆论集散地,社情汇聚,民意涌流,此潮不可阻,此流不可避,是闭目塞听还是放下身段平等以对,检验着社会管理创新的自觉。微博问政,问计问需,贴民生、办实事,架起干群沟通的桥梁。微博善政,为社会减压,为人心"活血化瘀",纾解矛盾、凝聚共识。以"微"博大,政务微博之功不容小觑。身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时代,政务微博成为坚持群众路线的创新载体。当前,政务微博发展态势差强人意,政务微博陷入“众口难调”、“本领恐慌”困境。创新践行群众路线,政务微博应有更大作为,为此应采取对策:精心运营,不断提升政务微博服务能力;集群协作,构建线上线下联动格局;强强联手,与政府网站和传统媒体借势而为。  相似文献   

18.
沈聪 《前线》2012,(2):33-35
随着微博等新媒体社会影响力的日益增强,大量的政府机构、政府官员纷纷入驻微博。去年年底,全国首个省级政务微博发布群“北京微博发布厅”正式在新浪网上线,承担起传递政府声音、提供服务资讯、倾听社情民意和回应社会关注等功能。运行两个多月来,“北京微博发布厅”各成员单位积极发布信息,回应网友关切,解决网民提出的问题,在政民互动和网络问政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11,(12):48-59
“今天,你‘围脖’(微博)了吗?”这句曾经在年轻网民中流行一时的广告语,如今正在成为官场中的问候语。2010年的“两会”,将“微博问政”这个新名词普及到了中国的党政部门。从“公安微博”到“政府微博”,从“代表微博”到“官员微博”,在一次次积极的行动与真诚的互动中,“微博问政”所发挥的现实力量与民主气息,让网民们感到惊喜。有媒体评论说,中国的政治生态,正在借助“微博”的力量慢慢改变,而在网络信息化时代执政党的各级官员。必须赶快补上这门“必修课”。  相似文献   

20.
当微博“江湖”上渐渐掀起官员实名微博和网络问政的风潮时,一部分官员早已走在了互联网前沿,用独特的魅力换来了“粉丝”的微笑与认可.样本之一:民生杂志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蔡奇堪称公务人员微博中的“人气王”.他利用政务微博的良性互动,提出了“民生杂志”的概念:“粉丝”达到1万,就相当于办一份杂志;“粉丝”达到10万,就相当于办一份报纸.蔡奇坦言,之所以创办“民生杂志”,是因为“想让微博能够符合大家的想法,更多地关注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