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魏民 《党政论坛》2011,(14):4-4
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打着“重返亚洲”的旗号,美国从经济、政治和安全等方面“多管齐下”,全面加强对亚太地区的投入。美亚太战略调整初期似乎进展顺利,但实际上,美亚太战略的结构性矛盾正逐渐显露,西亚北非的动荡局势令这种矛盾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2.
美国亚太战略调整及其对我国安全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美国对其亚太战略不断作出调整,将其全球战略重点从欧洲转移到亚太地区,不断加大对亚太地区的投入力度.军事上,加强同亚太盟国和大国的军事合作,构筑美国主导的亚太多边安全机制.政治上,美增强对亚太国家的外交攻势,企图建立多层次多种形式的对话与协调机制,确保美国在亚太安全格局中的主导地位.本文在分析美国亚太战略调整动向和原因的基础上,指出了此次美国调整亚太战略给我国安全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张薇 《学理论》2010,(1):58-59
奥巴马打着"变革"的旗号入主白宫,至今已有一年。本文通过分析奥巴马政府的亚太战略,解读日本在美国亚太战略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处的地位,从外部力量的影响和内部政策的变化中探析美日关系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4,(25)
奥巴马政府高调提出重返亚太战略,是冷战结束后美国全球大战略演进的必然结果。随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提出,美国在东亚地区的活动日趋频繁,对正在发展的东亚一体化来说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从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着手,通过分析近年来美国调整亚太战略的原因和表现,进而从深层次上研究美国重返亚太对东亚一体化的影响。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对于东亚一体化来说可谓是一把"双刃剑",本文将探讨东亚国家应采取怎样有效的措施来应对美国的重返战略进而促进东亚一体化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5.
地区主义的蓬勃发展是冷战后世界的主要特征。亚太区域化则是这一地区广大国家对地区主义的一种积极回应 ,它使亚太地区的地位日见突出。与此同时 ,中国与亚太区域化的关系也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本文对亚太区域化的情况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中国应确立自己的亚太战略的主张  相似文献   

6.
赵洪艳 《学理论》2012,(24):15-16
美国地处北美大陆,临太平洋东岸;中国地处东亚,临太平洋西岸。两国地缘关系密切,在亚太地区利益相关。所以,美国的亚太战略对中国的安全也就有着必然的影响。本文以地缘理论为基础,以现实亚太形势为依据,分析了美国的亚太战略新走势及对中国经济、军事、外交安全的影响,从而阐述中国的亚太安全战略。  相似文献   

7.
陈刚 《党政论坛》2012,(18):21-21
华盛顿最近一份对奥巴马重返业太战略的评测报告,虽然没有直斥新亚洲策略为皇帝的新装,但警告称此举与不断收紧的预算有所冲突。可见,在军事层面的重返亚太,美国可能有所掣肘,能实现多少效果目前还很难下定论,但经济层面的重返亚洲却是货真价实。甚至可以说,美重返亚太战略是中国对东盟经济战略所引发的美式反弹。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菲律宾加快了对中菲南海争端领域的占领步伐,并不断通过声明、立法甚至暴力驱逐等手段与中国在此争端上针锋相对。21世纪前几年,中菲在南海问题上的矛盾相对于20世纪得到少量缓解,但是随着奥巴马上台并实施"重返亚太战略"以来,由于美国的插手,南海争端的复杂性越来越强,问题解决相较于之前也变得棘手起来。旨在通过对中菲南海争端历史进行梳理后,分析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对该争端的影响,以此提出针对美国因素影响下的中菲南海争端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9.
二战后,日本军国主义并未消亡,而是转入地下潜滋暗长,近来借助美国"重返亚太"、"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机遇,渐成复兴之势,严重威胁到中国和亚太地区的安全。面对咄咄逼人的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中国需要在国际舞台上揭露日本右翼势力复兴军国主义的狼子野心,在军事上做好同日本军国主义斗争的准备,但仍要与日本保持积极的经济交流。  相似文献   

10.
王晓鹏 《求知》2013,(2):61-61
随着美国奥巴马政府新一届任期的到来.美国有关方面对未来四年的亚太外交战略做了相应的调整.在继续坚持“重返亚太”的基础上使该战略的发展更加带有“时代特征”。有种种迹象表明.美国“重返亚太”战略调整后.将执行针对西太平洋地区的“西软东硬”策略.其实美国的西软东硬策略并不是什么新的东西。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4,(27)
2014年4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出访日本、韩国、菲律宾和马来西亚四国。奥巴马此举彰显了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持久的影响力。纵观美马关系的发展历程,美马关系发展历经了冲突与亲密,分歧与走向合作。半个世纪以来,奥巴马是首位出访马来西亚的美国总统。奥巴马的马来西亚之行是在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背景下开启的,因此具有特殊的意义。将奥巴马总统的马来西亚之行还原到美马关系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去,我们便可以梳理出美马关系历史演进中的进展与问题。  相似文献   

12.
叶入源 《学理论》2015,(7):71-72
遏制中国的地区影响力是美国关键的战略环节,利用亚太地区的热点问题成为美国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切入点。中日钓鱼岛问题随之激化,背后隐含着大国在亚太棋局上的新一轮博弈。通过加剧钓鱼岛争端可使美日两国都获取重要的政治与安全利益,并削弱中国在亚太的影响力,这成为美日在钓鱼岛问题上达成默契的共同利益所在。然而领土主权是我国根本的国家利益,中国必将对日美联手就钓鱼岛问题制衡中国的情况做出积极战略应对。  相似文献   

13.
陈向阳 《求知》2013,(2):26-29
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亚太渐已成为国际关系的“关键竞技场”.亚太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与和平发展具有极端的重要性.是中国扮演区域强国与世界大国的主要舞台.中国应尽快厘定自己的亚太战略。  相似文献   

14.
陈向阳 《求知》2012,(2):18-20
美国在2011年极其高调地“重返亚太”.极力谋求亚太主导权.中美在多个重要场合反复较量.双方围绕亚太新秩序展开了一系列的战略博弈。  相似文献   

15.
冷战结束后,日本走向政治大国化是亚太格局中发生的最为明显的变化之一。面对这种变化,中日两国关系也需要不断调整。日本的政治大国化战略是国内国际形势变化发展的产物,经过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领域的一系列改革,尤其是在美国的鼓动和支持下,日本迈向政治大国已成为一种客观趋势。作为崛起中的中国,正确面对逐步迈向政治大国化的日本,理性处理与日益在国际政治经济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日本的未来关系,既是一种现实需要,也是一种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16.
张茉楠 《求知》2012,(10):45-45
当前.亚太地区战略格局正在经历着深刻变化。在安全上,美国“重返亚太”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在经济上,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也在进行板块重组。  相似文献   

17.
陈向阳 《党政论坛》2010,(20):19-19
近来,美国加紧调整全球战略,加快将“战略重心”东移亚太。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地缘重心”东移亚太,多极化进程明显加快,中国加速崛起,中美力量对比及对亚洲的影响力“美消中长”,美国亦将“战略重心”东移亚太,中美互动聚焦亚洲,“中美如何在亚洲共处”已成当今国际关系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8.
正"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同年10月,习近平在印尼参加APEC会议期间又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一带一路"东连活跃的亚太经济圈,西接发达的欧洲经济圈,拥有巨大的资源和市场。为抢占先机,搭上国家战略的"顺风车",国内诸多省区市纷纷提出自己参与一带  相似文献   

19.
苏洁 《党政论坛》2013,(18):44-45
环顾当今世界,地缘板块之变、国家转型之痛、发展方式之争、力量重组之显、有效治理之难无不表明,一个全球政治的“再平衡时代”已然到来。这种“再平衡”也成为亚太地缘政治环境的鲜明特色。在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促动下,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等地区国家都在推进自我版本的再平衡战略,传统意义上的“小国”也在努力找寻和利用新的战略机遇。  相似文献   

20.
袁鹏 《党政论坛》2013,(4):17-17
奥巴马“亚太再平衡”战略推动了一年多,有得有失。虽在很大程度上对华形成了战略压力,但结果未必让奥巴马高兴。奥巴马外交团队中,对此也出现了反思,有人认为。‘‘亚太再平衡”片面地将中国作为最大对手,以此来塑造亚太格局,是不是符合美国的最大利益,是不是有点矫枉过正?他们担忧,“亚太再平衡”有可能使美国陷入中日、中菲冲突的漩涡中,并不符合现阶段的美国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