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朱光潜 《党政论坛》2011,(10):22-22
每个人都不免有一个理想,或为温饱,或为名利.或为学问,或为德行,或为事功,或为醇酒妇人,或为斗鸡走狗.所谓“从其大体者为大人,从其小体者为小人”。这种分别以什么为标准呢?哲学家们都承认:人生最高的目的是幸福。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  相似文献   

2.
"政绩饥渴症"的八大症状症状之一是"政绩掺假".一些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一心想出政绩,可又不愿脚踏实地带领群众真抓实干,而是靠吹牛造假,给政绩掺水."官出数字,数字出官",已经成为官场生态中一条不争的潜规则.一些地区、部门和单位的领导抱着种种动机,或为粉饰太平,或为取悦上级,或为捞取名利,或为个人升迁,任意篡改、虚报、伪造统计数字,把假说成真,把小变成大,把无吹成有,以此彰显其政绩突出,达到个人升迁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5,(1)
对于刑法第382条规定的非国家工作人员(简称"无身份者")与国家工作人员(简称"有身份者")共同贪污的,无身份者可以构成贪污罪的共犯,不少学者认为其是注意性规定。而笔者从注意性规定和拟制性规定的区别出发,阐明该规定为拟制性规定。  相似文献   

4.
政府采购,也称公共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为了开展日常政务和活动或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在财政的监督下,以法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通过公开招标、公平竞争,从国内、国外市场上为财政开支单位统一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行为,其核心是统一购买、公开招标。  相似文献   

5.
正公务员政德的基本内涵党的十八大提出,在选人用上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政德,即从政之德或为"官"之道。公务员政德是公务员在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中所体现出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等的总和。公务员政德的主体是普通公务员群体,其静态载体在于公务员具体岗位所赋予的行政职责,动态表现形式是公务员具体的行政行为。其本质规定在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厘清公务员政德的基本内涵是加强公务员政德建  相似文献   

6.
综外 《侨园》2011,(9):43
日本外务省8月10日对外公布,将从今年9月1日起对中国个人赴日游客进一步放宽签证条件,即将申请人条件从"具有一定的职业地位及经济能力者"调整为"具有一定的经济能力者",并将签证停留天数从15天放宽至30天。  相似文献   

7.
"自我与他者"的关系问题应该在主体同性的研究视域之内.主体间性问题就是在"自我与他者"的关系之内逐步消减"我思"的优越性,承认他人存在的意义,寻找"自我与他者"之间理想的关系样态.对"自我与他者"关系的探讨经历了从自我走向他者的过程:以胡塞尔为代表的主体间性理论主要是反思主体的"唯我论"倾向;以哈贝马斯为代表的主体间性理论关注的是主体之间话语沟通的伦理价值取向;而勒维纳斯关于他者的理论则明确了他者的绝对差异性,指出伦理关系是主体间的奠基性关系,阐释了伦理学是第一哲学的立场.  相似文献   

8.
王霞 《理论探索》2013,(5):48-51
生态女性主义者从性别的社会建构出发,通过性别隐喻,将社会中男性对女性的压迫同人对自然的压制相等同,并将西方科学对自然的认识视为从"男权"出发对自然女性的一种侵犯。生态女性主义者要求重新审视社会性别角色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女性的视角批判现代西方机械自然观,消除人与自然二元对立所带来的生态困境,倡导有机论自然观。生态女性主义有机论自然观是对古代自然观的适度回归,其核心就是要恢复自然自身的价值,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控制"转向"敬畏"。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21,(12)
"他者"和"自我"是相对立的。在公共管理中,公共管理者只有在具有本我意识和本我行动能力的前提下,公共管理中的"他者"才有存在的意义。由于现阶段公共管理法制化和民主化不健全,与公民之间沟通交流渠道不畅通,不能准确了解公民的利益所在和真实的需求,在政策人类学的视角下,从目前所处的困境入手,公共管理者要到"他者"中寻求解决方案,要准确捕捉发现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人民群众内在要求,通过"他者"绕道认识"自我",发现"自我"的问题,进行自我反思,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从而超越自我,实现自我价值。同时将他者性理论融入公共管理中是符合中国特色的,他者性即为群众性,政策人类学他者性视角下的公共管理的过程即为群众路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宋德刚 《学理论》2013,(3):34-35
庄子的交友观是其人生处世哲学的一隅,就其交友观做以管窥,借此对庄子的处世态度做以浅显的了解。大体而言,庄子的交友观可从肯定与否定这两个层面来分析,这里只对肯定层面进行简要的分析,通过对庄子与体道者为友、与辩论对手为友、与山野平民为友这三方面的梳理,展现出庄子以"道"为根本的交友原则。  相似文献   

11.
《求知》2015,(9)
<正>"慎独"是中国古代儒家学说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辞海》将其解释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慎独"一词最早出自我国古代典籍《礼记·中庸》,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东汉末年的著名学者郑玄把它注释为"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君子慎其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  相似文献   

12.
慎到是由道家转向刑名法家的关键人物,是战国时期思想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哲学思想以"道"为本体,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主张"任自然者久,得其常者济"。虽受道家思想的影响,但却自成一家,他的思想现实、平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速度的加快,我国城市街道事务管理的任务量和复杂性急剧增加,街政治理变革与创新势在必行。本文以公民参与和街道行政之间的生态互动关系为主线,依据"决策—实施—监督"的街政流程,对2007年北京市委社会工委成立以来街政治理的公民参与机制进行了案例分析。本研究发现,社区的公民参与及其组织形式塑造了街道公共决策的民主化机制,扮演着社区居民自组织服务或为其增能的角色,开辟了街政监督的公民社会路径,其在推动街政由低分权、封闭性、单向度管理,向开放式、参与型的公民治理转变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的运行态势,在各方看来可谓表象纷扰,观点纷纭。说其"过热"者有之,担心"衰退"者亦有之;说其"通胀"者有之,担心"生产过剩"者亦有之,特别是在近来股市震荡不止、中南部遭受百年不遇的大雪袭击之后,能源紧张、农副产品价格上涨、春运形势严峻等,更为当前经济运行增加了几分扑朔迷离。由此,人们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前景多少有些担心,甚至沮丧。  相似文献   

15.
提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实效性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问题.应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是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二是转变教师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反思者转变;三是改进教学方法,外引现代化教学手段,内塑研究型教学模式;四是改革考核形式,探索科学合理的考核模式.  相似文献   

16.
王录芳 《学理论》2010,(2):115-116
本文对《孙子兵法》中的判断句作穷尽性考察,以窥其独有特色及上古时期判断句共同特点。《孙子》中判断句的格式可分以下四大类:A".……,……也。"B".……者,……也。"C".……者,……。"D".……也。"其中A、B两种格式占绝对优势,D类中用指示代词"此"作主语,句末用语气词"也"煞尾,在本书中也有大量使用。从形式和意义结合看,"……者,……也。"句式并不是判断句的独有格式,除表判断语义外,还可表示诠释、因果、目的、条件假设和一般叙述说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北风 《侨园》2015,(4):5
笔者最近在辽南一个温泉村采访时看到,粗放式开采地下温泉的做法,在当地非常流行。那里的家家户户都有水龙头和浴盆,入住者打开水龙头,温泉就会从地下汩汩流进来,而且,毫无限制。笔者亲眼所见,有的入住者房间的水龙头一直开到深夜,问其故,答曰:"温泉水热,灌满浴盆让其自然  相似文献   

18.
在古代汉语语法中,双宾语结构的分析是一个重要内容,其中动词+之+名词就是一个双宾语结构,即动词后面的之为直接宾语,名词为间接宾语。如,文公与之处(《孟子.许行》)。但是,这种结构中的之并非都作间接宾语,它或为单独的宾语,或为宾语的定语。这样,就出现了貌似双宾语的其他语法结构。就动词+之+名词结构中的之的句子成分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19.
以民生为本,提高政府效能,是当前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许许多多代表委员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回顾"黄金五年"的经济成就时,都少不了由衷赞叹本  相似文献   

20.
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期,为适应新时代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新目标和新要求,中国残疾人政策必须实现全面转向:在理念上,从"他者"转向"以残疾人为中心";在目标上,从"物质生活"转向"美好生活";在水平上,从"保基本"转向"适度保障";在重心上,从"就业"转向"康复";在体系上,从"碎片化"转向"系统化";在评估上,从"技治主义"转向"获得感";在供给上,从"单一政府"转向"社会化";在定位上,从"国际模式"转向"中国方案",进而构建"以残疾人为中心"的、多层次的、可持续的新时代中国特色残疾人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