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目的在于实现党的科学领导和依法执政,是为了更好地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因而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  相似文献   

2.
唐勤 《理论探讨》2006,1(1):170-173
正确认识党的传统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是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逻辑起点。我们所面临的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党和国家所肩负的艰巨而繁重的历史任务,都对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我们党认真探索执政党执政规律得出的一条重要结论,为进一步推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改革与完善指明了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3.
赵义 《党政论坛》2011,(6):12-12
改革难在哪里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路还是在改革。经过前几年对于改革本身的总结,如今的改革也理应再出发。改革最难的地方就在于利益调整,因为“利益比几何公理还顽强”。  相似文献   

4.
王安石集政治改革家和哲学家于一身,这一优势,使他立足于哲学思维的高度,从改革的合理性、必然性、现实性和迫切性,以及与改革相适应的因时变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建构了完整的改革理论的体系。王安石以这一理论,支撑着自己坚定的改革信念和改革决心,系统地批判各种反对改革的言论。王安石对改革理论的建树,成为中国古代改革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深化或重启市场化改革的任务,仍然要围绕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而展开:深化要素市场的改革,改变政府过多地控制资源、支配市场的状况,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推进垄断领域的改革,更充分地向民间经济开放;推进政府改革,加快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推进法治建设,加快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的调结构就是从宏观层面实现高等教育系统的整体结构与国家需求结构的配位,从微观层面实现高校个体的定位与服务对象对人才、技术需求的配位。转方式是通过高校内部对教学、科研、管理模式的改革创新促进产出与服务对象需求相适应,这种改革必须建立在与企业深度合作的基础上。应客观看待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刘开寿 《理论探讨》2004,2(2):102-104
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其实就是"如何"领导和"如何"执政的问题。江泽民认为,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问题,不仅是工作方法的问题,也是思想方法和世界观问题,是对待人民群众的根本态度问题。改革和完善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必须坚持党委在同级各种组织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必须规范党委和政府的关系,使政府依法行政;必须改革和完善党的工作机构和工作机制;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委对各类人民团体和群众组织的领导;必须做好"四个多样化"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8.
收入分配改革:关键时期的关键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发展方式转型的特定背景下,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推进收入分配改革是一个牵动全局的关键性因素。为此,需要充分估计收入分配改革的特定背景和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9.
机构改革势在必行,了解认识公务员的挫折心理,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对维护社会稳定,保证机构改革的顺利进行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杜军 《行政论坛》2006,(5):91-93
泡沫经济崩溃以来的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和与此相伴的巨额债务是日本政府结构改革所处的大背景,日本政府改革的根本方向就是变大政府为小政府,促使政府从市场的参与者成为市场秩序的维持者和监督者。这一改革波及从社会体系到经济体制的各个领域。随着改革的深入,日本经济似乎实现了泡沫经济崩溃后的恢复。小泉的行政改革与日本的经济发展对我国来说,有可供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4,(35)
生态人是体现人与自然新型关系的当代人格的重要表征,是体现人的本质的多样性展开的重要向度。基于生态人理念思考高校思政课考试方式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生态人与思政课考试方式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透视了目前高校思政课考试方式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并提出改革高校思政课考试方式的设想如下:在考试目标上,要从"知识至上"到"生态素养为重";在考试内容上,增加生态实践考核;在考核方法上,要树立"大考试"观。  相似文献   

12.
财新《中国改革》: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一直就是中国改革面临的核心问题。在当前政府大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条件下,政府究竟应当做什么,不做什么?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强调走共同富裕道路,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而要保证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必须探索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分配方式改革,这才是问题的关键。一、马克思恩格斯有关收入分配方式的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14.
韩保江 《理论视野》2012,(9):41-42,71
研究金融规律,按规律办事,是我们思考中国未来金融发展和金融改革的一个基本出发点。研究中国的金融发展和改革,必须立足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中国的金融改革和发展必须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来进行。要处理好"五对关系",即: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的关系,国有金融与草根金融的关系,生产金融与消费金融的关系,城市金融与农村金融的关系,一般金融与政策性金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考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现行高校考试方式存在的一些问题,为考试方式改革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6.
徐江  葛璇  邓晓霞 《学理论》2010,(27):288-290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探索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训方式;以工作任务为载体,改革环境艺术设计课程内的实训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合理的项目建设与运作保障机制下,引导学生在实训中学会学习、在实训中学会工作。  相似文献   

17.
卞彬 《理论探索》2015,(2):108-113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和规范改革,一要坚持规则至上,引领改革方向,使改革与规则深度互动,相向而行,牢固确立规则至上的理念和思维,确保规则的到位跟进;二要坚持权利本位,平衡改革利益,将权利本位作为划分权利与义务的根基,作为界定合法与非法的依据,并使其成为人权保障的具体体现;三要坚持权力控制,保障改革进程,将权力控制作为惩罚越权行为的法宝,切实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及"法定职责必须为";四要坚持程序优先,规范改革程序,程序优先是协调利益的实现方式,是保障改革秩序的基本方式,体现在对司法程序的尊重。  相似文献   

18.
唯物辩证法是“革命的代数字”,所以,革命的胜利,要靠唯物辩证法指引,同样,改革的成功,也迫切需要唯物辩证法来指导。 一、搞好改革,就要懂得和宣传唯物辩证法的极端重要性 通过实践,人们已经懂得了唯物辩证法对于改革的极端重要性,如果用一句形象的话来概括这一重要性,这就是:唯物辩证法是改革取得成功的法宝。这一点,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去说明:首先,掌握唯物辩证法,能够帮助我们正确地判断改革的社会性质,坚持改革的正确政治方向;其次,  相似文献   

19.
法治思维优于人治思维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思维转型的理论根据。传统的人治思维因思维定式的惯性作用仍在排斥和消解法治思维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思维转型的现实原因。党的十八大关于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提升的主张,指出了党的执政思维转型中的关键群体。人治思维滋生人治方式,法治思维对应法治方式,实现中国共产党执政思维的现代转型,促成法治思维的形成,还需要党积极地推动具体执政方式改革,变人治方式为法治方式,并不断创新法治方式。  相似文献   

20.
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是我国刑法的重要任务。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现行刑法必须顺应客观的经济社会形势,从立法理念和立法内容两个方面就经济犯罪问题进行系统性的反思和改革。从立法理念上看,要重视刑事政策对刑法的指导作用,关注刑法的谦抑性和时代性意义,明确经济违法犯罪化的条件,凸显对经济犯罪刑法治理的经验。从立法内容上讲,重点是:在犯罪化问题上,调整经济犯罪的布局和个罪构成;在刑事责任问题上,一方面要改革刑罚体系,废止死刑适用,增加能力罚种类,完善财产刑规定;另一方面要充实、细化非刑罚措施,明确其他责任形式与刑事责任的并合适用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