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人生一世,相聚总是短暂,分离倒是常态。读书亦然。读书是一场"分离",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书中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可以不停地刷新我们的认知,让我们与旧有的寡陋的见识挥手作别。即便有些内容我们第一次、第二次阅读时不明所以,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得多了,我们也就懂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读书的这场"分离",是我们与无知无畏的自  相似文献   

2.
周恩来与书     
<正>周恩来的家庭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书香门第。从他的宋代始祖周敦颐到迁到绍兴的一代始祖周茂等都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读书人。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熏陶的周恩来很小就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他一辈子爱读书、爱用书,与各种书有着很深的情感。  相似文献   

3.
《党的建设》2007,(3):10-10
书是人类传承文明和文化的重要载体,读书是人类成长和进步的重要方式。千百年来,日月更替,社会变迁,但著书与读书始终伴随人类,生生不息,绵延不断。书中有历史,书中有信仰,书中有智慧;书是良师,书是益友;书给我们知识,  相似文献   

4.
《新长征》2021,(1)
毛泽东是伟大的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也是一位通晓古今、学贯中西的学者。他一生与书相伴,在长期的读书生涯中,形成了一套科学合理.独具特色的读书观。读书先立志。毛泽东的一生读书范围十分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学、历史、艺术、哲学、地理、科学等各个方面。他读书有着十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5.
正我喜欢的作家毕淑敏女士说过—段话:读书的女人,较少持续地沦为悲苦,因为晓得天外有天,乾坤很大;读书的女人,较少无望地孤独惆怅,因为书是她们召之即来,永远不倦的朋友;读书的女人,较少怨天尤人、孤芳自赏,因为书让她们牢记个体只是恒河沙粒沧海一粟。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也认为书籍是女人的营养配餐,能让女人心有一盏明灯,不会迷路;心有一扇小窗,让阳光照射进  相似文献   

6.
<正>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这就是读书的整个目的,而只有抱着这种目的的读书才可以叫做艺术。——林语堂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杨绛我喜欢爱读书的女人。书不是胭脂,却会使女人心颜常驻。书不是棍棒,却会使女人铿锵有力。书不是羽毛,却会使女人飞翔。书不是万能的,却会使女人千变万化。——毕淑敏  相似文献   

7.
正阅读,修身养性,传递智慧。阅读,齐家治国,泽被天下。一个人拓展生命需要读书,一个地区持续发展需要读书,一个国家繁荣昌盛更需要读书。书博天下,文耀贵州,第二十四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的举办,无疑为读者、为贵州、为中国带来了阅读的新风、注入了发展的动力。书博会上,博学鸿儒为推动国家阅读振臂而呼,读书人物为号召全民读书身体力行。在榜样的带动下,苍苍白发,为书而狂;莘莘稚子,因书而  相似文献   

8.
《奋斗》2016,(4)
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到深处,行至远方,发现书越读心里越明,越读脚下越亮,人生充满激情。读书永远在路上。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爱书、读书,有着浓厚书香传承的民族。在"耕读传家""读书继世"的传统社会,即使普通老百姓也知道  相似文献   

9.
<正>农八师一四七团工会女工委紧紧围绕"提升素质、奉献企业"的主题,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女职工多读书、会读书、读好书,促进女职工养成每天读书看报的良好习惯,在读书中增长知识和才干。为了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给女职工一个读  相似文献   

10.
读书情怀     
得闲有书读,世间享清福。读书之乐趣,读书之情怀,非真正读书人不能体味。“存科名之心者,未必有琴书之乐。”读书无关乎功利。说到读书,大家对那句古语应是熟悉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书真的那么美妙吗?真的能给我们带来那么多东西吗?许多人,对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崇尚读书的伟大国度,中华民族是酷爱读书的优秀民族。就绝对数字而言,我国在世界上具有最长的文字历史,是最早出现书籍的国家,拥有全世界最大的读书群体。几千年来,在读书上,我国人民创造了不胜枚举的经典范例,流传着不绝于耳的千古佳话,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学习奋进。书是传承文明的载体,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开启心智的钥匙,修身养性的良师;书是沟通心灵的益友,指点迷津的向导;书是大海航行的灯塔,照亮黑夜的烛光;书是维系情感的纽带,中  相似文献   

12.
治学格言     
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见已读书,如逢故人。鱼离水则鳞枯,心离书则神索。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读书在有渐,渐乃克底有成。  相似文献   

13.
<正>胡适,曾经作过一次题为《为什么要读书》的演讲,介绍了他几十年读书的经验和体会。胡适认为,为什么要读书?大致原因有三:一是书是过去已经知道的知识和经验的一种记录,我们读书便是要接受这人类的遗产;二是为要读书而读书,读了书便可以多读书;三是读书可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应付环境,并可获得思想材料的来源。  相似文献   

14.
《当代贵州》2011,(12):64-65
书多易使读者迷失方向,读书多易使读者不专精,读什么书,怎么读书,在信息高频率更新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中国文化名人谈读书》一书汇集了中国现当代文化名人关于"如何读书"、"怎样读书"这一问题的  相似文献   

15.
英国作家阿斯查姆在《校长》一书中讲到,他最后一次拜访简&#183;格雷夫人时,夫人不是陪伴父母在花园里游猎,而是在阅读柏拉图的一篇精彩文章,并满不在乎地说:“他们在花园里得到的全部快乐,远远不及我在柏拉图的书里享受的快乐。”可见,好的书籍有着无穷的魅力,能给人丰富的精神财富。读好书可以获得正确的思想,汲取知识,增长才干。读好书的过程就是一个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和增长才学的过程,其益处正如培根在《论读书》中所言:“读书足以怡情,足以传采,足以长才。”  相似文献   

16.
闲时读书     
《江淮》2010,(5)
<正>闲暇之余,喜爱读书。读书,文不论雅俗,书不辞薄厚,不管是古今中外的正史轶事,还是名家末流的长经短文,只要有书读,便很  相似文献   

17.
写字之人必先读书,我是一只老书虫了,书是我的鸦片。床头柜、沙发上都放有我常读的书,与朋友聊天,也大抵不离书。为了快乐而读书,为了超过别人的书而读书,为了认清自我而读书,为了再现青春而读书……读书的理由千万种,书能提升我的写作品质,敌强我更强,这是读书最大的功用。也有过一阶段,不知该读什么书,因为闭塞,没有新书可看,旧书又不爱重翻,于是陷入绝望之中。  相似文献   

18.
《当代贵州》2011,(12):64-64
书多易使读者迷失方向,读书多易使读者不专精,读什么书,怎么读书,在信息高频率更新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文化名人谈读书》一书汇集了中国现当代文化名人关于"如何读书"、"怎样读书"这一问题的所思、所感、所悟,当我们品味文化大师的美妙文笔之时,可摸索其读书历程作为借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中国文化名人谈读书》指导我们读什么书,怎么读书,是一本值得读的好书。  相似文献   

19.
<正>现代人类的生活离不开书。衣着能赋予你外在的美,读书能给你内在的美。人不能仅靠直接经验来感知世界,读书所获得的间接经验能使你大大加快走向世界、了解世界、融入世界的进程。读书能使  相似文献   

20.
陈鲁民 《学习月刊》2012,(17):10-10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而对于官员来说,读书还可以养气、静心、励志、节欲,保护自己全身而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即“书中自有护身符”。当然,关键是要读好书、善读书,每遇精彩隽永之语,须赏之记之,汲取精华,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