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是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迫切任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也要切实贯彻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自身活力,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加快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2.
张国华的“加快推进上海郊区新农村建设”一文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是上海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举措;建立健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长效机制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统筹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文章还就建立健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长效机制提出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一个重大战略举措。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物质基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那么,如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公共服务?就此,我们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剑阁。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建设实行以来,其中出现了很多只注重数量及形式的做法,分析并指出了其中的一些不良做法的表现和弊端,提出新农村建设应该加快实施农村机械化和乡镇企业并举的措施,并适时提高惠及农民的教育卫生等一系列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和农民息息相关的真正惠及民生的小工程建设.让农业有发展,农民有利益,农村有改善.科学规划,实事求是推进,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真正成为惠及农民利益的工程.新农村建设重在质量.  相似文献   

5.
转换思路 创新机制 推进新农村文化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永新 《民主》2006,(8):22-2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要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还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的精神生活水平。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力。建设农村文化就是增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软实力”。面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潮的到来,有必要认真总结农村文化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研究和遵循农村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与时俱进地更新工作思路,建立长效机制,以人为本,切实提高农村文化建设的实效,全面发挥文化在建设新农村中的传播知识、凝聚人心、提高农民素质、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公共产品供给角度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解决农民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主要是解决满足农民基本生产和生活需要的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基础教育、农村基本医疗卫生、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农村基本社会服务体系和农村基本制度体系。应该通过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和完善农村治理结构、推动农村中间组织发展、改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式、加快农村的基本制度体系建设等措施逐步改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以此推动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7.
《瞭望》2006,(32)
第一,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向。各地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决策和部署,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政策,坚持“五要、五不”,切实加强工作的指导,避免出现偏差。要从农民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上。同时,要发展农村的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要防止把新农村建设变为新村庄建设。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一个重大战略举措。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物质基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那么,如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公共服务?就此,我们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剑阁。记者:李主任,请您介绍一下,目前我国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总体投入情况。李剑阁:好的。“十五…  相似文献   

9.
祁一夫 《求知》2013,(10):49-51
中共天津市委十届二次全会提出耍加强民生保障工作.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确保农民收入增长势头不减弱,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实现天津市农村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具有积极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新形势下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手段。为了解天津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0.
王正宇  王智结 《各界》2007,(6):29-30
“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们党的一贯战略思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形成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想、新目标、新措施。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农村的主体是农民,农业的主人也是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涉及亿万农民切身利益的伟大事业,建设新农村要靠党和国家的新思路,关键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是把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就要求城市帮扶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有更富余的经济收入以提高消费水平,过上相对宽裕的生活,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可是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大量的外出务工人员被迫返乡回流,对当地新农村的建设产生极大的阻碍甚至危害,以甘肃庆阳地区为调查地,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法了解当地农民工返乡回流状况,并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分析和找出解决相关问题的关键与对策,使农民工返乡回流成为加快当地新农村建设的机遇和财富。  相似文献   

13.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为此,中央审时度势,及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落实中央的决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学内涵,深刻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的历史背景,并找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前面临的问题,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制订出切实可行的目标和任务,既加快速度,又防止急躁冒进,采取科学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新农村建设收到实效,进而为建设一个人民富裕、城乡协调、社会全面发展的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以绿色消费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洪波 《行政论坛》2009,16(5):87-89
以绿色消费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结果.绿色消费可以促进农村生产可持续发展,为绿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是改变农民的传统生产观念和生产方式,保证农产品的安全,并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可以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民生存状态显著改善;是培养绿色农民的有效途径,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手段.绿色消费视野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构筑绿色消费的产业基地,发展绿色农业;建立和完善促进绿色消费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绿色引导;开展绿色消费宣传,培养绿色农民.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本投资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彧 《理论导刊》2006,(8):61-63
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社会发展的关键。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的知识技能不能满足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不相适应。大力进行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增加农村人力资本存量,全面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要求,也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在农村也要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使广大农民群众能够明辨是非、美丑、善恶,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加强荣辱观教育是推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重要保证。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推动新农村生产发展主要靠农民。农民的整体素质如何,是决定农村生产能否发展的最关键因素。提高农民整体素质,通常是指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只有当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与较高的文化素质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构成优质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7.
刘海文  彭程  曾满林 《学理论》2011,(11):27-28
农村集散市场是激活农村经济、促进农业产品商品化、诱发农村工业商品消费、扩大城镇化基础的重要场地。以新化县炉观镇为例,尝试浅析农村集散市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意义,并提出发展农村集散市场的有效途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郑晔 《理论视野》2007,(2):26-2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培育新型农民、提升农业自主创新能力、构建现代农业和农村产业体系、提升农业基础设施的保障能力、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等等,有利于在新农村建设中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这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标志着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转型,新农村的建设除了国家对农民"多予"、"少取"外,关键要靠增强农民、农业和农村自我发展能力,而对于中部农业大省,发展农业产业集群是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20.
王更杰 《学理论》2008,(18):56-5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实现农村富裕,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摆在首要位置;其次,要发扬民主、坚持完善民主管理的方式方法,激发农民把新农村建设的成为自身自觉的行动;第三,要树立农村和谐的乡风发展理念,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第四,要建设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协调创新与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