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法治推进的过程中,法律的数量日益增多,立法、司法活动就容易与社会生活脱节,形成法律歧视。法律歧视就实质而言是针对某一特殊社会群体的不公平、不合理、排除性的法律行为或制度安排。在形式上有政治性、政策性、行政性、技术性和文字性法律歧视之分,其中,政治制度安排、立法体制错位、实验性立法影响和精英者歧视意识是其产生的具体因由,而审慎法律预设,加强政策建议、完善救济程序,是当下反对法律歧视必须要重视的。  相似文献   

2.
林海权 《团结》2006,(6):36-39
当前我国的就业歧视现象严重,就业歧视的种类繁多,不仅包括性别歧视、户籍歧视、地域歧视、年龄歧视、相貌歧视、身高歧视、血型歧视等基于先天因素的歧视,也包括学历歧视、履历歧视、婚姻歧视等基于后天因素的歧视。就业歧视行为严重侵犯了公民的就业平等权,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应完善反就业歧视立法,实现公平就业。一、就业歧视的概念和类型就业歧视是指劳动者在就业过程中的各2006年第6期·个环节所遭受的歧视,包括求职阶段的劳动者所遭受的歧视,如某劳动者在应聘过程中因没有城市户口或因是女性而被拒绝雇佣等;也包括已经与用人…  相似文献   

3.
延迟退休人员工作权的保护和实现不仅关系到老年劳动者的生存和发展,更决定着延迟退休政策的成败。鉴于此,以保护延迟退休人员之工作权为契机,以保证延迟退休政策的顺利实施为最终目的,通过反就业年龄歧视立法,及对现行立法关于用人单位解除权限制的完善,实现对延迟退休人员工作权的保护,对于延迟退休政策的开展不仅必要而且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4.
霍妍曲 《学理论》2013,(21):257-260
义务教育是国家的义务,是公民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在义务教育过程中教育歧视事件时有发生,严重侵害了学生的教育平等权。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关于教育平等权的立法规范缺乏可操作性,行政执法不严,司法救济渠道不畅通,以及教师队伍管理体制不完善。为了保护学生的教育平等权不受侵害,应完善教育平等的立法,加强教育法律的执行,为教育平等权提供相应的司法救济渠道,并借鉴美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建立符合我国教育体制的教师流动制度。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变革过程中,政府的管理容易与社会生活脱节,不恰当的行政活动容易形成行政歧视。本文就行政歧视的概念,产生行政歧视的社会、政治、文化根源以及在当代中国行政歧视深受关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概括。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对我国工作歧视现象的研究。本文分析了我国工作歧视的形式,分析了工作歧视产生的原因,并且提出对策。本文认为,国家的作用在我国反工作歧视中至关重要,国家不仅要完善立法和执法,还要规范自身的用工行为,清理和及时废止与劳动者平等就业权相悖的法律法规,承担生育成本,培育劳动者自身组织的力量等等。  相似文献   

7.
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歧视的现象屡见不鲜,已经逐渐成为一种社会问题,就业歧视不仅严重影响大学生个人的发展,也是对国家人才培养的浪费,更影响了社会的均衡发展,因此杜绝大学生就业歧视已迫在眉睫。对大学生就业歧视现状进行剖析,并从法律的角度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如下:建立反歧视机构;建立仲裁司法救济委员会;建立相应的法律援助机构。  相似文献   

8.
<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对行政权能的规限,在四个方面操之过急,走向了其立法宗旨的反面:对行政规制权的规限,否定了行政机关的其他规范性文件的禁止权;对行政收费权的影响,否定了行政行为的效力先定原则;对执法检查权的规限,排除了行政检查的强制力;对行政保密权的规限,寻求乌托邦式的透明行政.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7,(7)
当今中国就业歧视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反就业歧视力度势必要加强。1965年美国以总统行政命令形式出台了反就业歧视、促进就业平等的"肯定性行动"计划,并取得显著成效。中美虽在制度、文化等方面有所不同,但都面临着反就业歧视、促进经济发展的时代问题,美国"肯定性行动"对中国反就业歧视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农民工的行政歧视是当前普遍存在的现象,本文通过对其种种表现进行分析,以发现限制歧视为何陷入困境,从而寻找走出困境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禁止就业歧视立法背后的权利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权利性质的认识,有两种观点,即消极权利观和积极权利观。消极权利(negativerights)是指依市民社会中自由的法则获得的,个人不需要社会、国家或集体的帮助即可享有财产权、自由权等等。对于这些权利,国家只能消极地“不作为”,只有当权利人与他人发生纠纷时才来居中裁决,进行干预。积极权利(positiverights)是指弱势主体通过国家的积极行为来实现其利益的一种权利。简而言之,消极权利是以不受国家的拘束为其内容;积极权利以要求国家积极的行为及施策为其内容。我国现行的禁止就业歧视立法背后恰恰透露着一种消极权利观,这正是当前我国就…  相似文献   

12.
徐丹 《行政论坛》2008,(6):58-62
作为一种新兴的行政管理方式,行政规划是一个综合性的行为体系,存在着抽象性和具体性、内部性和外部性及法律性和事实性等多种双重法律属性;行政规划行为因其性质的复杂性,无法给予其统一定性和法律规制;规划裁量的存在及其内部界限的界定,如规划裁量的滥用、逾越和怠惰等因素,增加了法律对行政规划监控的难度。而且,规划裁量性导致了司法控制强度的降低,因为司法权必须尊重行政规划权的专业判断和属于规划裁量范围的决定应从立法、行政、司法和社会多方面展开对行政规划的法治化思考。  相似文献   

13.
企业年金歧视造成了社会的不公和社会总福利的损失,形成了臆形成本,加剧了贫富差距。由于企业年金往往是以税收优惠或政府减少收入的形式举办的,政府有责任采取反歧视措施,加强监管,规范和完善企业年金制度。  相似文献   

14.
传统法治主义否认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 ,主张“无法律即无行政”。但在现代社会 ,赋予行政机关立法权已是不争的事实。现代行政法所要探究的重点不在于应否赋予行政机关立法权 ,而是要如何有效地进行控权。我国目前无论是立法还是操作现状 ,对行政立法的制约都存在一系列不足。本文对行政立法做了明确界定 ,探讨了行政立法纳入司法审查的合理性 ,进而提出了我国行政立法的控权模式 ,试图为我国立法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5.
行政垄断是行政违法行为 ,反行政垄断必须控制与规范行政权力。《行政许可法》在立法精神与宗旨、反对部门保护和地方保护主义、限制与监督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等各方面均表现出一定的控权理念和强烈的反行政垄断的特征。这些特征和表现说明《行政许可法》也具有反行政垄断的功能 ,是反行政垄断的途径之一 ;反行政垄断应开阔思路 ,多管齐下 ,尤其不能忽略行政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梅达成 《行政论坛》2011,18(4):84-88
为人民拥有抵抗权提供理论支持的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论、天赋人权论难以论证行政相对人抵抗权的正当性;从公民在民法和刑法上享有的正当防卫权衍生出行政相对人抵抗权,混淆了行政法律关系与民事、刑事法律关系的区别;权利的非扩张性与行政相对人对具体行政行为无效与否的判断不可靠,也制约了行政相对人行使抵抗权的可操作性。但鉴于重大且明显违法具体行政行为给行政相对人造成的巨大损失,立法应赋予行政相对人特别救济权,这既能有力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也兼顾了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  相似文献   

17.
行政相对人程序性权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相对人程序性权利是保障行政相对人实体权利的有效形式,是对行政优先权的合理控制,也是对行政法律关系不对等性的平衡。它应包括如下内容:知性权、听证权、陈述权、抗辩权、申请回避权和拒绝权。它有利于保障行政相对人不受侵犯,有利于保证行政目的的实现;同时它能最大限度地限制行政主体滥用权力,遏止权力腐败,维护和提升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18.
陈太清 《理论探索》2013,(1):125-128
行政罚款在行政执法实践中运用极为广泛,如何规范行政罚款,已成为全社会面临的一道难题.规范行政罚款,可在设立、执行、使用环节三管齐下,即在立法层面,将行政罚款设定权提升至法律高度以限制其适用范围;在实施层面,构建强制说明理由制度来压缩裁量空间;在用途层面,透过阻却执法经费化现象背后的利益驱动防止行政罚款目的异化.  相似文献   

19.
女大学毕业生就业歧视现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实施和就业双向选择体制的实行,特别是扩招后女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究其原因,它涉及经济、法律、社会制度以及文化、历史等因素.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应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平等就业机制等途径,使女大学生就业向着良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潘新光 《学理论》2013,(9):95-97
大学生就业市场中存在大量的歧视现象,这是社会必须关注的问题,采用法经济学的方法进行分析。企业作为理性经济人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通常决定了其招聘的取舍。人的有限理性和交易费用的存在导致某些用人单位简单的选择方式。基于外在制度的优势,应进行适量的立法来解决歧视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