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房地产泡沫破灭,金融监管不严,金融机构内控不健全,以及经济衰退预期加强等因素导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由于具有传染性和自促成性,危机向世界扩散,向纵深发展。未来演变趋势取决才五大因素,即房地产市场调整的幅度与时间,消费下滑的严重程度,信用危机的严重程度,美国官方政策的力度,以及世界经济的承受能力。目前,美国金融危机演变已呈现五大趋势,即次级房贷危机向优质房贷危机演变,流动性危机向信用危机演变,金融危机向经济危机演变,自银行业向保险业等领域扩散,自美国本土向全球扩散。  相似文献   

2.
<正>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已逾五年。当前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世界经济总体图景是,全球经济维持低速增长,而推动增长的力量格局在改变。2013年世界经济继续向下滑行,为金融危机后的最低水平。展望2014年,世界经济前景喜忧参半,整体经济复苏有望加快,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增速差距将进一步缩窄。但风险因素犹存,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何时并以何种方式退出是世界经济近期最大的不确定因素,不排除经济形势可能出现反复。  相似文献   

3.
<正>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一场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犹如海啸从天而降,席卷全球。在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两年多的时间,人们终于看到了复苏的曙光。这次危机教给我们什么?寻求防范危机再次发生的正确途径,使世界经济走上安全发展之路,是后危机时代每一个关心经济全球化前景、关心世界经济未来的人都不能不思  相似文献   

4.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仍处于震荡调整期。发达国家经济目前正处于不均衡复苏状态,总体仍未摆脱衰退迹象。金融危机与债务危机相互交织,多边协调机制影响力下降同区域协作加强形成强力反差,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矛盾日益突显.全球治理充满矛盾。鉴于此.世界经济中长期的震荡和调整是不可避免的。虽然发展中国家也普遍受到金融危机蔓延的影响,但新兴经济体仍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全球经济力量对比和经济格局已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5.
王敏 《两岸关系》2011,(2):32-33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迅速蔓延,在全球掀起一场史无前例的国际金融海啸,严重冲击了包括海峡两岸在内的全球经济的发展。当前,世界经济已缓慢复苏,进入后金融危机时期,危机前失衡的全球经济再平衡势在必行,从而将引发世界贸易与投资格局的重组。同时,两岸已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两岸经贸关系进入合作深化、互利共赢的新阶段,特别是随着2011年大陆“十二五”时期经济建设的启动,两岸经济合作将面临更多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6.
正2008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依靠高杠杆和高福利增加消费,中国等新兴国家依靠低要素成本生产消费品,资源富集国提供原材料的世界分工格局和产业链、贸易链被打破。美国的金融危机先后在2010年5月传导到欧洲,2012年年初传导到中国等新兴国家,2014年9月传导到资源出口国,全球经济格局的大调整、大变革、大重组正向纵深发展。首先,世界经济仍将延续疲弱复苏态势。经过七年多的调  相似文献   

7.
美国权威机构往往深受为其提供幕后资助的大财团的影响和控制,这些机构公布的数据和分析判断也往往服从于大财团的利益和意志2011年初,美国政府广泛宣扬2011年第一季度失业率下降的消息,声称这表明美国经济正强劲反弹并加快复苏步伐。尽管美国政府自从金融危机以来不断宣扬经济复苏的论调,却并未获得美国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反而引起了颇多争议。  相似文献   

8.
宗寒 《传承》2012,(9):72-73
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至今已近4年,这次金融危机不仅使本国遭受重大损失,而且持续发酵,影响到全世界,形成一场世界灾难。这次金融危机为什么发生在美国?为什么它会迅速地向全球传递?这样的危机今后还会出现吗?我们从中可以接受一些什么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9.
马文革  李晓谦 《前进》2013,(7):53-54
2008年的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重创,世界经济进入动荡期,各种危机此起彼伏,复苏之路充满变数。后危机时代,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以及新兴市场国家都认识到,要想摆脱危机,加快复苏脚步,以至在未来发展中赢得先机,必须调整经济结构、重塑增长模式。转型,再次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题和潮流。中国自开启改革开放大门以来,在三十多年间保持了年均近1O%的高速增长,从低收入国家跻身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经济增长的奇迹。这其中,转型的作用功不可没。厉以宁先生认为中国从l979年起就进入了双重转型的阶段,所谓双重转型就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体制转型和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发展转型的结合或重叠。无论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推行,  相似文献   

10.
纵观世界经济历史,每一次金融危机袭来,都会对各国经济结构进行重新调整,都有带动经济繁荣复苏的支柱产业出现,成为"新引擎",引领国家走出困境。面对愈演愈烈的国际金融危机,有人产生疑问:中国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  相似文献   

11.
《公安研究》2009,(11):93-94
戴相龙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撰文认为,美国2007年发生的次贷危机引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导致美国实体经济的衰退。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金融监管缺失、宏观经济政策不当、实行了低储蓄高消费的经济体制,以及国际货币体系的不合理。美国的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造成全球经济增长变缓,引发了国际经济金融危机。目前,这次危机仍未渡过。  相似文献   

12.
2008年从美国开始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重创,2009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开始复苏,但金融风险未彻底清除,经济复苏基础薄弱。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经济也面临新的挑战,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过程中,经济犯罪呈现出新特点、新动向。我们分析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犯罪的新动向,对如何改进和加强经侦工作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李超 《求索》2012,(2):29-31
基于分形动力学的假设思想,本文构建了美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分形运行的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实证了21世纪美国金融风险动态演进的后果和美国金融危机的必然性。在欧债危机和美债危机的国际金融风险环境下,协调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分形关系,防范复杂的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14.
试论美国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追溯美国金融危机的起源与成因至少应该关注三个层面的问题:不合理的消费方式、不完备的金融体系、不稳定的政治体制。此次金融危机,其实是美国深层次的经济结构问题的必然产物。不合理的消费方式,导致美国实际消费水平与实际购买力相背离,这个矛盾中蕴藏的风险,又通过不完备的金融体系予以放大,积重难返,造成了这场危机。在政治体制难以调和好社会经济利益冲突的情况下,危机的负面影响正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15.
刘兴远 《群众》2012,(6):63-64
从金融危机爆发到现在已逾三年,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依然突出。作为金融危机发源地的美同,当下经济现况及前景如何,面临哪些问题和挑战,对江苏经济有何影响,汀苏应采取何种对策?本文试作幽分析。  相似文献   

16.
1999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大约在2.5%左右。高于1998年1.9%、低于1997年3.3%,1999年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不确定因素。东南亚金融危机还在持续,遭受危机的亚洲国家,经济复苏还需几年时间;对亚洲经济有巨大影响的日本,经济也难以在短期内走出困境;美国经济增长速度也将放慢;欧元的启动进一步增加了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区域性的金融经济震荡,欧洲区域内的贸易保护主义的增强,将影响我国向欧州出口贸易的增长。  相似文献   

17.
面对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各国采取了扩张性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经济企稳回升势头逐步增强,世界经济开始呈现复苏迹象,中国的宏观经济也已逐步摆脱危机阴影.然而,各国一系列救市措施所形成的潜在通胀压力加大了后金融危机初期的通胀风险.于是,通货膨胀成为当前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8.
<正>2008年,美国雷曼兄弟公司轰然倒下,国际金融危机潮水般涌来。一时间,美国经济向隅而泣,欧洲经济陷入了停滞,整个世界在萧条中战栗。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金融危机的寒潮也使我国的经济遇到了新世纪以来最困难的时期,出口受阻、产能过剩,部分中小企业包括非公有制企业感到了从未有过  相似文献   

19.
于莉娟 《小康》2008,(10):42-45
从华尔街扩散开来的金融危机让全球经济陷入下滑通道。更为严重的经济萧条也是很多人对美国经济的预测。“百年未遇的一次大危机,”格林斯潘如是评价美国的此次金融动荡。 事实上不仅是银行、金融机构,这是一次与房地产、与制造业、与整个产业市场相关度都非常高的一次危机,影响程度非常深远,而且也幅射到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我国入世以来加大了和国际市场的敲合,中国的金融市场开放让我们不能再像亚洲金融危机时那样独善其身。那么,中国究竟应该怎样认识和应对这一次冲击,本刊特邀经济学家专家和学者共同研讨,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应该将此次冲击作为调整和发展的契机。  相似文献   

20.
奥巴马主义的东亚版与美国国家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涛  李永强 《求索》2011,(11):84-85,163
奥巴马主义实质上是实用主义原则指导下的美国国家战略,这种战略正深刻影响着美国国家政策的运行,并已成为美国国家政策发展演变的基本趋势之一。从美国国内看,华尔街金融风暴的影响依旧在持续,美国经济并未完全走出金融危机的影响;从美国国家战略维度看,在全球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大背景下,美国的对外贸易、能源与气候政策、移民政策等问题,也制约着国内的政治选票。这些问题迫使美国战略层面的不断调整,从奥巴马政府的政策表态看,这种国家战略的调整,深刻反映在其东亚政策的转变上。通观奥巴马主义“东亚版”的发展与演变脉络,有利于我们对美国国家战略发展的重点与趋向进行预测,并根据预测采取相应的战略应对,最终实现两国利益的互利与共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