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言论集萃     
《先锋队》2004,(13)
撕一撕“面子”又何妨“给点面子嘛。”这是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有的人劝人干杯说这句话,求人办事说这句话,甚至为违纪违法者说情时抛出的也是这句话。而不少人确实较看重“面子”,有的领导干部就是在“给点面子”的乞讨声中,做了面子的俘虏,喝了不该喝的酒,吃了不该吃的饭,做了不该做的事。既然“乞讨面子”不是一种好作派,所以对付“面子乞丐”,有时撕撕面子又何妨。(杨润)诚实永远是政府的上策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为广州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官员上课,他在谈及政府应如何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指出:“诚实永远是上策。”道出了现…  相似文献   

2.
爱面子的中国人美学者斯科特·迪·赛里格曼最近在《亚洲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爱面子的中国人”,就他的所见所闻,形象地批评了某些中国人过份看重“面子”的心理。斯科特在文中指出:“面子”是影响中国人行为的三个因素之一,而另外两个因素金钱和权力有时也是为了争...  相似文献   

3.
众生皆有“面子”。每个人都希望维护自己的“面子”,甚至是从社会关系中增强自己的“面子”。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面子”是个人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中的自我认同或他人认同。个人在社会环境下的自我认同,主要来自于社会关系网中的角色定位。社会角色不同,决定了其在社会关系中所具有的“面子”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说“面子”     
面子,也叫脸面。中国人对面子是看得很重的。“人活脸面树活皮”这句俗话,更把脸面看作生死攸关的大事。一个人,如果没了面子,便觉羞于见人,在人前抬不起头来,甚至还有因失了面子而自杀的。历史上,西楚霸王项羽,在被刘邦击败之后,据说就是因无颜见江东父老而抽剑自刎于乌江,可见面子的重要。本来,爱面子,是中国人的一个好传统。对个人来说,这是一种自束力,有利于自省、自重、自爱、自尊,  相似文献   

5.
曾有这样一位党员干部,当他得知上级领导要来视察,便将当地老百姓贫苦度日的情景拍了录像片让上级领导偷偷看。上级领导问为什么?这位干部叹了口气说:“我搞了这盘录像,大家议论纷纷,说我给共产党抹黑。”上级领导很生气,说这是哪儿的话。这位干部拍摄真实反映当地老百姓贫困状况的录像,按说与他的“面子”也很不光彩。你这干部怎么当的呀!一些热衷于搞什么“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的人碰到这种情况,莫说会千方百计掩盖真实情况,说不定还会制造出假象来欺下瞒上。然而,这位干部却勇于把真实情况告诉上级领导,并没有考虑对自己“面子”的…  相似文献   

6.
《法制日报》上有一篇报道说,有一桩案子,由于某市“个别领导人”一再下达旨意,使得该市的两级法院左右为难,明明是人为制造的错案,也只能任由它一拖就是三年多,既不审也不判,置国家法律法规于不顾,将原本无罪的涉案人一直不明不白地关押着。这个例子也充分说明了我们有些领导执政不公,甚至以权谋私,询私枉法;而我们的执法者也为了顾及某个领导的“僧面、佛面”而忘记了公道,更忘记了“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精神实质。有些同志素来看重“面子”。为人处世时,对“面子”显赫者躬腰仰视,只要是他们说的话,都要当作“圣旨”般不惜一切代价来完成,取得他们的欢心,哪管什么规矩?更有些人  相似文献   

7.
小议面子观     
小议面子观雷登荣对于“面子”,尽管见解不尽相同,却人人都爱“面子”。有的领导干部乃是一个地区或一个单位的头面人物,“人大面大”,自然更应该要些“面子”。然而,往往有些“很要面子”的同志,却常常“很丢面子”。一是见“面”必争。凡事都争自己说了算,“老子...  相似文献   

8.
“面子”的本意是指附着于“里子”(事物的内质)之上的表皮和外壳。“面子”的引申义主要有两层:一指“情面”,二指“脸面”。情面乃“人情”也。人情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角落。其在现形式多样与实际功能各异自不必细说;脸面与人之尊严有关。尊严,有人视其如同生命而倍加珍重,有人则视其如同草芥而不屑一顾。由此反映到人的脸面上,就有“薄脸皮”与“厚脸皮”、“要脸皮”与“不要脸皮”之分。只是,从“要脸皮”又引申出“假脸皮”,则另当别论了。  相似文献   

9.
“面子”历来被中国人所看重。三国时期,袁绍统率十万大军伐曹,谋臣田丰陈述利害,劝他“不如以久待之”。袁绍认为田丰伤了他的“面子”,不但拒绝田丰劝告,还把田丰关进大牢。官渡之战果如田丰所料,袁绍大败而归。袁绍对此不但不深刻反省,反而又为顾其“面子”下令把田丰杀了。袁绍要“面子”不要真理,也就终究难逃覆灭的命运。  相似文献   

10.
在现实生活中,有那么一些人,专喜欢挖空心思地大做面子文章,欺下瞒上,沽名钓誉。报载,在河北省馆陶县县城一条颇具现代风格的大街上,两侧房屋整齐划一,外观十分雄壮、漂亮。但仔细观察,这些房子只是一堵堵门窗俱全的墙壁,表面门窗油亮,窗帘在风中摇曳。然而,谁会想到,这风格迥异的房屋,竟是馆陶县个别官员造假的杰作,其目的只不过是为了“体现馆陶县县城繁华发展的面子”、“体现自己的政绩”。当然,县城的“面子”是一时撑起来了,也着实风光了好几天。然而,透过“面子”便不难发现,那一颗颗私欲膨胀而虚伪的心。他们吃着…  相似文献   

11.
《天津支部生活》2006,(6):49-49
有的同志认为,加入共产党是一件很光荣的事,这的确不假。但仅仅把“共产党员”理解为一种荣誉称号。为了面子上光荣而提出入党要求。这却远远不够。  相似文献   

12.
“面”,《说文》的解释是“颜前也”,也就是说自额以下,通谓之面也,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脸”。“面”的含义颇多,而“面子”正是其引申义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即“脸面”。中国人最注重“面子”,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礼义廉耻,都是对人们“面子”的质的规定。时至现代,“面子”更  相似文献   

13.
在现实生活中,有人爱讲面子,特别是一些一官半职或有身份的人,做错了事,向部下或“身份微小”的人道歉很不容易,认为道歉就丢失了面子。为了讲究面子,在真理面前他们不敢承认真理,以至影响了工作和同志之间的关系。前不久,笔者就听到这样一件事:一位干部到基层搞调研,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上与基层干部产生了严重分歧。事实证明这位干部套用的外地经验,根本不符合当地实际。事后这位干部知道自己错了,就是不敢当面向基层干部道歉,认为道歉自己太没有面子了。其实,这位领导干部的想法是片面的,大可不必有这样的担心。首先,说错了话是正常的。…  相似文献   

14.
面子问题     
快乐大叔 《党课》2012,(15):95-96
中国人办事讲究面子,而面子最初代表的其实就是人的一张脸,因而才有了所谓脸面一说。综合词典以及“百度百科”中对面子的解释有以下几种:脸;面颜体面;光彩照人;情面、情分;物体的表面;事情或道理的外表;中国社会中存在并运行的“潜规则”……面子还指在人生过程中步步高升,借由自身成功和他人夸耀而获取的名声,也是借由个人努力或刻意经营而积累起来的声望。在具体表现方面,往往给了一个人面子,就是尊重了这个人的人格;而扫了一个人的面子,就是无视了这个人的自尊心,实际上等同于一种轻视乃至于蔑视。  相似文献   

15.
《法制日报》报道说,有一桩案子,由于徐州市“个别领导人”一再下达旨意,使得该市的两级法院左右为难,明明是人为制造的错案,也只能任由它一拖就是三年多,既不审也不判,置相关法律规定于不顾,将原本无罪的涉案人一直不明不白地关押着。许多同胞素来看重“面子”。处人时,对“面子”显赫者必躬腰仰视,谁若敢照常挺直了腰杆直面相向,非但大人物不悦,便是大人物手下的喽啰们也决不肯轻易饶过,定要设法给点颜色治治这“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夫傻汉,以示其既识时务又忠心耿耿。处事时,更是时时处处地唯“面子”尊者的眼色是从,万不可偏之毫厘,以免造成“一摔千里”的惨痛结局。据说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部分,即所谓“君君臣臣”的传世理论的普及版。  相似文献   

16.
对“面子”,尽管各人见解不同,却为人人所知,且天天与人相随。人们接触的面越大,就越避不开“面子”。领导干部乃是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地区的头面人物,自然就更应该要些“面子”。  相似文献   

17.
食品急转弯     
油条和蛋糕哪个讲卫生?蛋糕呗,有包装,穿上“衣服”了!错!是油条。油条懂得用洗衣粉里外都洗洗,卫生得很。包子和馒头谁爱美?包子,臭美得脸上都有朵花。错!是馒头。馒头成天用“化妆品”、“增白剂”,面子里子都美白美白的。有的还使上了硫磺,这才叫“为了美,就得舍得对自己下狠手”呢。  相似文献   

18.
当今,有的人对“面子”看得特别重,尤其是个别位高权重的人更是如此。他们穿衣要名牌,吃喝要高档,乘车要豪华,外出前呼后拥,到会必做指示。与之相反,许多老一辈革命家却把自己的“面子”看得很轻,他们想问题、办事情,总是考虑大局、考虑事业、考虑别人。在这一方面,彭德怀同志为我们树立起了很好的榜样。  相似文献   

19.
谈面子     
老骥 《前线》2017,(10)
<正>中国人好面子。两个人吃饭,鲜有AA制,似乎非得抢着付账,才能显出交情的恳切来。成功抢到买单权的朋友,心中虽然未必如意,但是总算赢回了面子,于是被自己的慷慨大方所鼓舞,也能忻忻然痛快好几天。当然,好面子未必是缺点,有时候只是为了表示对别人的尊敬。比如潦倒的穷人,他也有一两件出门会客的服装,哪怕鹑衣百结千疮万孔,他也会  相似文献   

20.
这些年,建筑工程方兴未艾,毋庸置疑,其中不少是有实效的“民心工程”。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成了不切实际、流于形式、乔装打扮、搞“花架子”的“面子工程”。“面子工程”的蔓延已严重阻碍“民心工程”的实施,成为基层和广大群众关注的又一热点问题。表现形式路边式。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