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辽宁省东港市龙王庙镇龙王庙村的老街上,有很多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古旧建筑。在老街北端,有一座二层小楼很是显眼,这里曾是龙王庙东北民众自卫军司令部所在地,著名的抗日英雄邓铁梅将军曾在这里指挥东北民众自卫军抗日杀敌。  相似文献   

2.
“九一八”事变后,邓铁梅组织了东北民众自卫军,刘景文反正抗日后将其队伍改编为东北民众抗日救国军第五十六路。这两支抗日义勇军,在辽南“三角地区”给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军以沉重的打击。1934年1月刘景文弃队入关,继而邓铁梅也离队养病。在这两支义勇军严重受挫、形势急转直下的危机关头,胸怀“复兴东北,再造中国”壮志的苗可秀挺身而出,聚集抗日志士,创建了中国少年铁血军。苗可秀,辽宁凤城人,毕业于东北大学,受东北抗日救国会派遣返回东北,投身于抗日武装斗争,时任邓铁梅部义勇军总参议。他在协助邓铁梅开展敌后抗日…  相似文献   

3.
刘波  肖俊  王敏 《世纪桥》2003,(2):58-58
在东北烈士纪念馆展厅里陈列着一件1932年东北民众自卫军司令邓铁梅任命汪晓东为第八路军司令的任命状。长1大厘米,宽13.5厘米,由3层白丝绸缝制而成,编为第二十四号,上面印有“邓铁梅”和“东北民众自卫军”的两枚方印。左右各写3字“不爱钱”、“不怕死”,上下各写4字“收复失地”、“杀尽倭奴”。发状时间“中华民国二十一年八月三日”。  相似文献   

4.
在东北烈士纪念馆展厅里陈列着一件1932年东北民众自卫军司令邓铁梅任命汪晓东为第八路军司令的任命状。长1大厘米,宽13.5厘米,由3层白丝绸缝制而成,编为第二十四号,上面印有“邓铁梅”和“东北民众自卫军”的两枚方印。左右各写3字“不爱钱”、“不怕死”,上下各写4字“收复失地”、“杀尽倭奴”。发状时间“中华民国二十一年八月三日”。  相似文献   

5.
<正>在1935年中共中央发表的《八一宣言》中,邓铁梅被称为"为救国而捐躯的民族英雄"。在辽东地区,邓铁梅是妇孺皆知的抗日英雄,他创建的东北民众自卫军曾在辽宁凤城、岫岩等地与日军浴血奋战,沉重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为报国难家仇从武邓铁梅,原名邓古儒,字铁梅,1892年出生于辽宁本溪县磨石峪邓家村的一户没落士绅家庭。邓铁梅少年时期,中国社会正值晚清,动荡不安,辽宁各地也是匪霸横行,  相似文献   

6.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地燃起了抗日的烽火。在北平“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的领导下,抗日武装首先从辽南地区兴起,旋而各地抗日武装队伍迅速形成。1932年6月,首先在海城建立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军”第二军区,并于同年9月改名为“东北义勇  相似文献   

7.
在苏联远东边境的伯力(哈巴罗夫斯克)附近,在1941年至1945年8月将近5年的时间内,有一个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一直在紧张热烈的气氛中进行着军事和政治整训。这个旅的全体抗日联军将士在1945年8月苏军进军东北及朝鲜境内的战役中,密切配合苏联红军共同战斗,他们没有辜负中国共产党所赋予的历史使命,于心无愧地完成了自己所肩负的重任。我在东北抗日联军的经历我是这个旅的成员之一。在旅内担任过连指导员、连长、营司令部参谋、旅司令部参谋等职,上尉军衔。在1945年8月即将返回东北战场之前,被苏军统帅部授予红星勋章。在1940年之前,我曾在东…  相似文献   

8.
1931年10月下旬,邓铁梅在辽宁举起了抗日大旗,组织民众自卫军.消息传来,有许多青年学生、农民和教育界爱国人士及邓铁梅的部下纷纷响应,参加者络绎不绝.仅仅两个月时间,这支抗日队伍就发展到1500余人,给日寇以沉重打击.日本侵略者是又恨又怕,在派出大批军队扫荡、清剿的同时,还频频派飞机到抗区侦察、扫射、撒传单.日本飞行员自恃驾驶的是现代化装备,根本瞧不起这些手持大刀步枪的“土八路”非常傲慢,常常超低空扫  相似文献   

9.
图说江上青     
江上青(1911——1939),出生于江苏省江都县,原名江世侯。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就读于上海"艺大",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担任"艺大"秘密党支部书记,从事秘密学运工作。抗战爆发后,江上青等组织成立了"江都县文化界救亡协会流动宣传团",广泛开展抗日宣传,组织动员民众抗日工作。1938年8月,他遵照党的指示到安徽,在中共安徽省工委领导下,参加了安徽省抗日民众动员委员会第八工作团,在大别山区开展抗日宣传工作。1938年11月,受中共安徽省工委派遣,他和一批共产党员到皖东北泗县工作,担任国民党安徽省第六行政区专员公署专员秘书兼保安副司令、第五游击区司令部政治部主任。江上青利用合法身份,积极开展抗日宣传,培训抗日干部,建立抗日武装,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开辟皖东北抗日根据地培养了大批干部。同时,在秘密党员中建立了中共皖东北特别支部(也称中共皖六区专署特别支部),任特支书记。1939年3月,中共皖东北特委成立,杨纯任特委书记,江上青为特委委员,协助中共豫皖苏省委领导,推动皖东北国共合作、团结抗战局面的形成。1939年8月29日,因遭地主反动武装伏击,江上青壮烈牺牲,年仅28岁。今年4月10日,是江上青百年诞辰,本刊特设专栏,以示纪念和缅怀。  相似文献   

10.
李重勤 《世纪桥》2003,(1):31-32
东北抗日联军的建立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扩大,直接威胁和动摇了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的殖民统治。因此,日本关东军司令部炮制了“治安肃正三年计划”,从1935年秋冬开始对东北抗联进行“讨伐”,并把重点直接指向了活跃在东南满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  相似文献   

11.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流亡关内的东北人先落脚于北平奉天会馆,9月下旬自动地组建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东北救国会),选出爱国人士阎宝航、高崇民、卢广绩、彭振国等为常委,推举车向忱,张希尧,黄显声等为执行委员,下设秘书处,宣传调查部和军事工作部。“东救”的任务除救济东北难民和抗日军人家属外,主要是宣传、组织抗日武装。在  相似文献   

12.
在全国抗日浪潮的推动下,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冯玉祥于1933年5月26日在张家口成立了抗日同盟军(亦称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6月下旬至7月12日,抗日同盟军连克康保、宝昌、沽源及重镇多伦,收复察哈尔全省失地。但由于蒋介石政府军对同盟军进行“围剿”和日、伪夹击,以及中共实行过左政策,使冯玉祥在内外交困情况下,被迫于8月5日通电下野,随即撤销抗日同盟军总部。  相似文献   

13.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在9月22日首先提出:“北上抗日,组织民众,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组织东北游击队,直接于日本帝国主义以迎头打击.”此后,全国各地抗日救国组织如见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当时的“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以下简称救国会)就是在中共地下党直接领导下的主要抗日救亡团体之一.下面仅就我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的事实,略述“救国会”成立后的工作情况和辽东义勇军的活动始末.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的成立“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激起全国人民的义愤.从东北逃亡到北平的军政要人,老一代的爱国前…  相似文献   

14.
蒋义  周永梅  张克 《世纪桥》2010,(24):29-31
上个世纪30年代初期,东北大地惨遭日本侵略者蹂躏,3000万同胞陷入地狱般苦难深渊。1933年春天,退到东宁、密山的三大(李杜、王德林、丁超)抗日武装相继瓦解。仅剩一些民众义勇军、山林队勉强坚持抗日,这时期加之吉东地方党组织负责人“左”倾思想严重,不能团结民众的抗日力量,吉东地区的抗日武装面临着被日寇消灭的危险,东北的抗日斗争岌岌可危。  相似文献   

15.
高崇民,辽宁省开原县人,农家出身,少年聪颖,博学多智。1911年加入同盟会,1914年留学日本并参加反对袁世凯的斗争。1925年,他加入孙中山改组后的国民党,并组织进步的“启明学社”等爱国团体。1928年,高崇民在沈阳结识张学良并有幸成为其秘书,深得张氏信任。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高崇民积极支持东北抗日义勇军,发动组织东北民众赴南京请愿团,曾被东北抗日军民誉为“东北魂”。  相似文献   

16.
1933年4月,东北抗日前线诞生了一个特殊的抗日政权,称“华东共和国”。《百年潮》刊文介绍说:当时“只是因日军严密封锁。南京国民政府又对东北人民抗日斗争冷漠对待,置若罔闻,华东共和国鲜为人知”。今天,尽管抗战胜利已过去了近七十年,人们在享受胜利带来的果实后,那“在民族灾难惨烈,民众拼死抗争”时的历史,我们仍然不应该遗忘。  相似文献   

17.
李兆麟与本溪特支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21岁的爱国青年李兆麟怒火满胸,辞别妻儿老母,奔赴抗日呼声很高的北平。在那里,他先参加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和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受中共河北省委和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的派遣,又回到了家乡——辽阳。志在抗日救国的李兆麟,在家乡联络“燕子队”、“天地荣”、“长江”等地方武装,组织起  相似文献   

18.
东北抗日战争,以其斗争的残酷性和时间的长久性而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占有重要位置。李兆须作为东北抗日联军的著名将领,他在这场民族解放战争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仪对其在东北抗日武装斗争中的贡献作一初步探讨。一、贯彻党的指示,创建抗日武装“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乃至全国各地立即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国运动.正是在这种形势下,21岁的李兆国满怀一腔爱国热情,前往北平寻找拯救中华民族危亡之路.在这里,他结识了共产党的地下党员,经介绍加入“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不久又成为党的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的会员。此间…  相似文献   

19.
高晓燕 《世纪桥》2011,(22):17-22
自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后,不甘当亡国奴的东北民众就开始了前赴后继的抗日斗争。由最初各地自发的揭竿而起的抗日队伍,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东北人民在广袤的白山黑水中间打击日本侵略者,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  相似文献   

20.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各地燃起熊熊抗日烈火。成千上万的男女青年涌入抗日洪流。 1 1932年春,凤城县边门乡大东村的阎生堂对妻子说:“日本侵略军占领了凤城,杀人放火,尽做坏事,我要抗日报仇去……”妻子说:“你抗日我支持!”阎生堂参加了东北民众自卫军第35路军,任战士。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