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在一些农村,干部和群众之间的矛盾又突出起来,影响了党和群众的关系,这不能不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人们的思考。一、“裂痕”的症结何在为什么在农村经济迅猛发展,广大农民实现了从贫困向温饱乃至富裕的变化,成为改革的直接受益者之后,反而农利干群关系出现“裂痕”呢?对此人们从不同方面谈了自身的见解。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社会情况调查组”的同志们认为,农村基层组织职能的偏向或不协调是引起组织和成员间的不适甚至于冲突的主要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  相似文献   

2.
中国MPA教育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PA教育在中国的发展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MPA教育对提升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的MPA教育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开发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3.
2003年突人其来的“非典型性肺炎”和今年袭卷全球及我国16省市的“高致病性禽流感”让我们饱偿了动物疫病的巨大威慑,领悟了动物疫情发布的强烈震撼。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公开发布,标志着我国动物疫情发布制度的正式实施。为什么要发布动物疫情?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笔者进行了思考与探索,盼能引起领导的重视和同行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刻反思的潮流正席卷着我们的时代: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猛烈冲突不能不促使当代中国人再次深入思考传统文化的功过得失与发展前景。其中为什么中国的科学技术在近代落后了?文化背景与科学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作为文化核心的哲学对科学技术产生了什么影响等问题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兴趣。本文将从哲学史的角度,分析我国所以不能产生近代科学的本体论、方法论原因,讨论传统价值观对科技发展的消极影响,期望得到指教。  相似文献   

5.
坚决铲除“法轮功”邪教滋生的土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半年多的揭发批判,人们对“法轮功”的邪教本质和危害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斗争的深入,促使人们作进一步的思考:为什么在90年代的中国社会生活中会出现“法轮功”这样一种现象?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这需要我们从中国社会文化发展和现代化历史进程的长过程,联系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宏观背景深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继民主革命时期三次“左”倾错误之后,在社会主义时期我党又发生了几次“左”倾错误:反右斗争扩大化、大跃进、反右倾、直至“文革”十年动乱。我们党为什么屡犯“左”倾错误?在拨乱反正之后,我们广大党员和党的理论工作者都在思考这一问题,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自的见解,找  相似文献   

7.
目前部分农村干群关系紧张,出现“裂痕现象”,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忧虑和思考:为什么农村一度恢复和改善了的干群关系现在又在不少地  相似文献   

8.
历时一年半、数以千万计基层干部参与的全国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给广大农村带来了什么?有什么启示?这是人们关注和思考的问题。4月中、下旬,我们就此到浙江省金华市进行调研,先后到东阳市经济相对落后的西垣村和相对发达的菜卢村蹲点,吃住在农家,走村串户拉家常,广泛接触干部群众,所见所闻,令人兴奋不已。尤其是“学教”中涌现的许多可喜现象,处处折射出“学教”的巨大作用和带来的深刻变化。 现象之一:都说好在对“胃口” “‘学教’活动究竟怎么样啊?” “好哇!” “好在哪儿?” “好就好在对农民的‘胃口’。” 我们沿途问,蹲下聊,群众回答几乎众口一词。 “为什么农民都说对‘胃口’?”干部的回答揭开了谜底:群众这样说,是由于在“学教”中干部就是这样认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在打倒“四人帮”之后,自告奋勇抓科技和教育。他指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他又说:“科学和教育,各行各业都要抓。”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指导思想。这个思想已吸收到我党十二大的报告中,发展教育事业已列为今后二十年经济建设的战略重点之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人均GDP越上了1000 美元的台阶后,媒体上频频出现了一种说法——“从国际经济发展看,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是社会矛盾的凸现期”,有官员这样说, 有专家这样说,甚至有大学者也这样说。久而久之,这就似乎真成了国际经济的一个“铁律”;而且有人还引申开来,把市场上假冒伪劣产品横行、煤矿事故率居高不下等现象,都归之于“我们处于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 3000美元这一时期”……真是这样的吗?为什么是1000美元而不是800美元?世界银行在 1998/1999年的《世界发展报告》中,  相似文献   

11.
1966年冬,我在文化部军管,有一天在大街上突然看到彭总被红卫兵五花大绑站在卡车上,脖子上挂着“黑帮”的牌子游街示众,我心中感到不是滋味。心想毛主席于1965年9月和彭总谈了话,分配去三线当副总指挥。在谈话中毛主席说:“为什么一个人犯错误,一定就要否定一切呢?”还说:“也许真理在你那边。”为什么时隔几个月,“四人帮”就把彭总从成都抓回来“吃回锅肉”呢?“四人帮”把彭总跟随毛主席南征  相似文献   

12.
又一个春节就要到了。春节俗称“过年”,它是我们民族最大的传统节日。从腊八开始到正月十五结束,世界上很少有一个民族有这么长的节日。但这些年却出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它前后紧挨着两个舶来的“洋节”,前为圣诞节,后为情人节。在市场和媒体的炒作中,这两个“洋节”红红火火,传统的春节夹在中间倒显得有一点落寞。最要紧的是人们在长达七天的假日中,不知该怎么“过”。于是商家出了个主意叫做“黄金周”——到异地甚至到异国去旅游。出去转一圈似乎不错,但回来一琢磨,“年”就是玩吗?吃吗?为什么这么吃了玩了却觉得不是在过年?每年农…  相似文献   

13.
城市发展和农村现代化应当并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五”计划明确提出了经济发展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并将“城市化”提到了显著位置。为什么我国城市发展水平低下?如何促进城市发展?如何促进农村现代化?二者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就上述问题笔者进行了思考。一、城市发展水平低的原因和政策选择城市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的关系。通常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水平低时,  相似文献   

14.
国内政治驱动美国报复中国我们再从美国内政治需要来看。1996年是美国总统大选年,恰恰也是美中贸易多事之秋年。美国大选与中国何干?为什么在大选之年与中国频起贸易争端呢?1996年5、6月,中美贸易战一触即发。当时,美国政府以所谓“中国没有令人满意地履行1995年知识产权保护协议”为由,单方面宣布对我国出口到美国的纺织品、服装和电  相似文献   

15.
白岩松 《党课》2020,(4):104-105
中央电视台做过一个关于读书的公益广告,这几年一直在做读书的推广,我总纳闷,你见过国际上把哪个日子定为“吃饭日”吗?没有。既然国际没有吃饭日,那为什么要设一个读书日呢?对于人们的身体来说,不吃饭活不下去,但对于我们的精神来说,不读书难道不也是跟不吃饭一样活不下去的一件事吗?为什么我们已经堕落到了要全社会去推广“阅读”的地步?  相似文献   

16.
1958--1959年,中苏之间出现了一系列磨擦与冲突:从众所周知的长波电台和共同舰队事件,到炮轰金门、中印边境冲突、苏联片面中止《国防新技术协定》,再到两国领导人在北京发生激烈争吵、赫鲁晓夫气急败坏地把毛泽东形容成“好斗的公鸡”……山雨欲来风满楼,两党关系已经走到了破裂的边缘。  相似文献   

17.
文化:跨世纪的话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德顺 《新视野》2000,(1):27-30
在又一个千禧之年到来之际 ,人类迫切需要思考的是什么 ?一般说来 ,当然是要思考人类自身如何发展。但这是人类从来都在思考着的问题 ,那么在世纪之交的思考 ,是否与以往的思考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众多材料表明 ,关于人类自己命运和前途的问题 ,有识之士的思考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层次或高度 ,有了一个新的角度或中心话题 ,这就是“文化”。一回顾20世纪 ,人类有许多可骄傲之处 ,有许多令人振奋的话题 :从发现物质的基本粒子到迈出遨游太空的步伐 ;从电灯泡的出现到电子计算机的普遍应用 ;从渡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劫难 ,到虽然艰难曲折、却仍然…  相似文献   

18.
贵州经济发展常常出现“启动慢、刹车快”的现象,与先进省区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而且在拉大。“八五”期间,本来就落后的贵州预计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低于全国11.6%的年均增长率,更低于先进省区的发展速度,其经济实力在全国处于挂末位置。 贵州经济发展为什么会出现启动慢、刹车快?贵州经济会不会更远地被甩在中国经济发展的“东方列车”之后而长期耍“龙尾巴”?这是越来越多的人都在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本文试从政策方面去探寻贵州经济步履艰难的宿因。 成因之一:国家出于国情制约和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1992年 ,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把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今天 ,“南方谈话”的思想内容早已脍炙人口 ,深入人心。但邓小平为什么要在当时发表“南方谈话” ?为什么要把谈话的地点选择在南方 ?因此 ,要全面理解“南方谈话”的精神 ,还必须深  相似文献   

20.
今年11月11日,被称为中东政坛“不死鸟”的阿拉法特留下了他未竟的事业———建立一个和平的巴勒斯坦独立国家,离开了这个世界。他的逝世让世界人民又一次把目光聚集到巴勒斯坦这块2.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几千年来这块土地见证了巴勒斯坦人与犹太人的磨难,近几十年这块土地更是民族冲突不断,成为世界的火药桶。那么,巴勒斯坦与以色列冲突有着怎样由来,其发展走向如何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