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植根于富有厚重文化底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要与时俱进在推进文化创新中体现时代精神和先进文化。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必须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唤醒大学生文化自觉,推动其对民族文化的认知认同,在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中推进文化创新,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  相似文献   

2.
《世纪桥》2017,(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基因,孕育着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坚实保障。教育部颁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为新时代背景下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出了部署。高校一方面要文化传承,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二者契合,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理论教学体系、实践育人体系、文化育人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合,以促进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认知和实践。  相似文献   

3.
文化自信的本质就是民族的自信,树立文化自信可以彰显国家与民族的生命力与凝聚力。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契合时代需求,是当前社会思想环境下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因素。高校具有弘扬、传承、创新、引领社会文化的职能,承担着培育社会精英的职责,因此文章从教育实践的角度对影响大学生增强文化自信的关键因素分析,进而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引领作用、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教育价值以及搭建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平台等方面提出了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旨在培养大学生高度文化自信的精神和能力。  相似文献   

4.
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当前,部分大学生在文化自信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时代价值认知不深、网络文化对主流价值观带来冲击等。高校教育者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就必须以传统文化教育为重点,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网络文化,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升大学生批判意识和创新思维,并注重历史文化教育,以增强大学生民族认同感。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源泉。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新时代大学生肩负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承担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历史责任,因此加强大学生传统价值观认同的时代任务迫在眉睫。文章以培育逻辑来分析如何加强大学生传统价值观认同,主要是从重视家庭启蒙教育、提升教师文化素养、依托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媒体融合效用四个维度进行合力引导。  相似文献   

6.
王娟  李厚刚 《理论导报》2014,(11):50-53
在当今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情况下,做好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提升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切入点。对大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要使他们能够认知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观点,更要使其能够内化为坚定的信仰、外化为实际的行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把握好引导思想认同、引领精神追求和促进行为养成三个基本环节。  相似文献   

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友善资源与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有着密切的联系,优秀传统友善资源是友善价值观的源泉和根基,友善价值观是优秀传统友善资源的传承和升华。大学生培育和践行友善价值观需要以优秀传统友善资源为源头活水和强大根基,这对于大学生完善人际关系、提高文化自信和增强价值观认同有重要的意义。发挥大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突出高校教育的主导作用、注重社会环境的熏陶作用是以优秀传统友善观涵养大学生友善价值观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实践》2015,(1)
<正>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全社会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教育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不断增强"四个认同",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促进民族团结、共建美好家园上来。强化党的民族政策宣传教  相似文献   

9.
传承优秀家风: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索》2016,(1)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充分利用我国优秀传统家风文化中所包含的有利于时代进步的价值追求和文化基因。中华民族优秀家风传统中,睦亲勤俭的治家之道、蒙以养正的教子之方、重品崇德的修身之法、亲仁济众的处世之则等,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资源。传承优秀家风是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细、落小、落实,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认同。因此应立足时代语境塑造优秀家风,使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对接;注重父母长辈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传承优秀家风;家庭、学校、社会、媒体共同助推,形成以优秀家风涵育核心价值观的合力。  相似文献   

10.
王哲 《世纪桥》2010,(7):76-78
当代中华民族精神是对优秀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精神力量。但近些年随着网络技术的普遍运用,多元文化在国内迅速传播,对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严峻挑战,对大学生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建设就是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精神为内涵的集体主义精神、自强不息精神、勇于奉献精神、勤奋节俭精神、互助和谐精神、勇于创新精神等的教育与实践,使大学生坚定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长为和谐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面临着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凸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尚未同新媒体时代要求匹配及大学生身心发展制约等诸多挑战,必须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研究和探索。这就要求高校应当高度重视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高效利用社会实践活动优势,不断增强在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并内化为自觉行动、外化为自主行为。  相似文献   

12.
正巴蜀人的价值观理念,数千年来不断地丰富、充实和发展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体系。同时,他们又受到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熏陶和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民族文化五千年的传承、积淀和在新时代条件下发展的结果。它的形成和发展,既是时代性的,又是历史性的。它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社会主义文化的新发展,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本走向和独特创造的新体观。因此,习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特别提出了"价值观自信"问题,要求讲清楚中华文化的"鲜明  相似文献   

1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命脉,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造就了中华文明独特的民族精神,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核心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亲缘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涵养、滋养、营养。这三点决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只有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中,才能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相似文献   

14.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上国人容易形成妄自尊大和薄古厚今两种错误倾向。对此,文章提出:发挥通识教育和人文素质课程主渠道作用;加强实践育人;增强网络传播的主动性;加强典型示范引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这五条措施以期实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5.
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是"太行山红色文化走廊"育人模式的核心精神之一。西柏坡精神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精神对于新形势下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西柏坡精神,为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了时代内涵,赋予了地域特色,提供了实践载体,新时期新形势下延伸西柏坡精神的时代价值,对于更好地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革命精神,进一步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儒家传统文化内含着"爱国"的质朴民族情愫、"敬业"的忠勤理性道义、"诚信"的至上处世准则和"友善"的惠助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丰厚的儒家文化底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忘却对儒家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7.
唐平秋 《探索》2015,(1):141-144
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认同是文化认同的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高度凝炼。伴随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微文化以其无"微"不至的外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其负面效应会引发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危机,对危机进行有效的制度化解和积极治理,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晔 《世纪桥》2016,(7):49-5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独特优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传承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表达了人民大众的政治诉求,携带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烙印,赋予中国传统价值理念新的内涵与使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离不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  相似文献   

19.
以"孝"为灵魂的中华优秀传统孝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渊源,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道德资源。新形势下,在分析大学生孝德观念现状的基础上探析其成因,进而探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孝道教育的对策建议,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孝文化,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孝"为灵魂的中华优秀传统孝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渊源,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道德资源。新形势下,在分析大学生孝德观念现状的基础上探析其成因,进而探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孝道教育的对策建议,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孝文化,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