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涌现,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前不久,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确定,2010年“三农”工作将把统筹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关注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值此,结合工作实际,  相似文献   

2.
卢成府 《江淮法治》2011,(15):12-14
2011年6月24日,安徽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安徽省促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是我省首次为贯彻实施国家发展战略而制定的配套性地方法规,也是贯彻实施国家重大战略决策的需要,促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示范区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江淮法治》2011,(5):4-4
本刊讯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促进条例》正式纳入省人大常委会今年立法计划。2月24日下午,省人大常委会举行皖江示范区建设和立法专题调研工作动员会.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任海深出席会议并讲话,副主任朱维芳、文海英、胡连松、郭万清、张俊以及省长助理邵国荷出席会议。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汪国才主持会议。  相似文献   

4.
勇立皖江潮     
王莉  薛晨 《江淮法治》2012,(11):16-17
国务院2010年初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后,示范区内各市县抢抓机遇,掀起大规模开发建设的热潮。一年之后,宣城市人大常委会对该市示范区建设情况开展监督。有力地助推了全市坚持科学规划引领、基础设施先行、重大项目带动,全力推进示范区建设。  相似文献   

5.
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标志着安徽沿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下简称皖江示范区)开发建设纳入了国家战略。在这一背景下.皖江示范区如何围绕《规划》的功能定位、目标、空间布局和发展思路.加强法制保障来推进承接产业转移?皖江示范区在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加速发展过程中需要什么样的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实施“五五”普法规划的最后一年。“五五”普法规划启动4年多来,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转发的“五五”普法规划和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的《关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切实加强对“五五”普法工作的组织领导,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知识得到较为广泛的普及,  相似文献   

7.
吴星 《江淮法治》2011,(15):8-10
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标志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安徽省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的区域性发展规划,也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促进中西部地区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而制定的第一个规划。对实现安徽崛起新跨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江淮法治》2011,(15):11-12
一年多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和发展呈现出速度加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的良好态势,但是。示范区建设和发展中也存在诸如管理体制、机制尚需理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亟待加大等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9.
法制宣传阵地是普法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载体,加强普法阵地建设,对于增强普法工作的实效性,弘扬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促进十二五期间上海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服务和保障四个中心建设,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六五普法以来,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法制宣传阵地不断巩固,互  相似文献   

10.
当前,正值实施六五普法的重要节点,如何围绕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目标、顺应人民群众对法律需求的新期待、推动六五普法实现新跨越,是我们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拟从问题成因、形势要求、创新路径等方面入手,略谈几点对六五普法工作的思考和认识:一、当前法制宣传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经过25年的普法实践,法制宣传教育在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基础作用。但是,从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来看,当前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在实践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1.
关于“六五”普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我国“十二五”规划进行了研究和部署,为我国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特别是全会提出的“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为我们做好“六五”普法工作树立了“航标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基层普法工作既要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又要将普法工作引向更高层面,我认为至少要抓住三个重点:  相似文献   

12.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批转的“五五”普法规划、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和第六次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认真履行指导督促检查职责,扎实推进“五五”普法目标任务落实,取得显著成绩。近日,我们就“五五”普法规划落实情况,采访了司法部部长、全国普法办公室主任吴爱英。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司法》2011,(6):1-1
5月20日至21日,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在京召开第七次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认真组织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法律知识,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发展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进一步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马灵喜 《中国司法》2009,(11):40-42
明年是“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总结验收年,新一轮普法和依法治理规划正在筹划之中,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进入了发展的关键时期。当前,有关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争议很多,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全民普法开展近25年了,普及法律常识的阶段早已经过去,公民的法律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普法教育有没有必要继续搞?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普法依法治理作为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性工作,肩负着新的神圣使命,任重道远。作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者,必须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深刻领会精神实质,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切实履行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神圣使命,奋力开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规制假冒伪劣之惩罚性赔偿法律制度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家慧 《政法学刊》2003,20(2):26-28
市场制假售假活动猖獗,假冒伪劣行为泛滥,具有国家强制力的法律应规制此种现象。在法律制度设计中,建议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引入英美法系的惩罚性损害赔偿法律制度,完善规制假冒伪劣行为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7.
中国法制现代化的研究立场只有回归到中国的法律实践中来,只有在准确认识法律实践的基础上并深度结合法律制度的理论与结构,才能提炼出有关中国法律发展的理想图景;这样,有关中国法制现代化问题的研究,才能够建立起符合中国实际的法律发展理论并进而为中国法律的发展选择一条合适的道路;并且,中国法制的现代性才能够体现中国法律发展的主体性并自如地参与到世界法律发展的运动中去。当然,也正是因为此,中国较之于西方,才能够由依附关系转换为自主关系,而与此同时,西方较之于中国,才会由强制性的支配关系,迈向互相尊重、互惠共存的平等关系。  相似文献   

18.
法制宣传教育是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如何在“六五”普法中创新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提升教育实效,是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和探索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点粗浅认识,与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