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腾娟 《学理论》2013,(16):39-41
介绍了中国特色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的内涵,阐述了中国特色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的意义即新型工业化是中国特色城镇化的动力源泉,中国特色城镇化的发展能有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分析了中国特色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的现存问题和原因,如:城镇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进程,城镇化发展缓慢与支撑产业不足,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影响了两化的协调发展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措施,如:促进城镇化水平与工业化发展水平相适应、推进产业集聚化发展,强化产业支撑等来推进中国特色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四川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四川工业化的滞后性,决定了其任务的艰巨性,目标的多重性及其矛盾性,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工业布局的调整结合起来,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区,实现区城协调发展;使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促进三次产业互动,城乡互联;通过深化改革,为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全面协调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3.
云南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云南城镇化的发展步伐是云南省未来发展战略之一,如何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积极探索推进云南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的发展的路径,更有效的解决好产业基础发展问题,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强化城市的要素集聚和经济带动功能,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这是促进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赵红 《理论视野》2013,(7):23-25
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立足中国农民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大的国情,我们应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城镇化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力量,也是支撑中国工业化快速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2003-2012年西部11省(市、区)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因子分析法、协调发展度模型等方法,对西部大开发进程中我国西部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发展的协调性进行测度、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西部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总体上呈现逐步提升的趋势,由中度失调上升为中度协调。纵向上,呈现典型的阶段性特征,由中度失调发展类的城镇化滞后型过渡为中度协调的生态环境滞后型;横向上,各省区协调度呈分化格局,且导致不同省份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发展不协调的原因存在显著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促进西部地区城镇化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走生态文明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三次产业协调尤其是工农关系协调是一国实现工业化、迈向现代化,促进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妥善处理的重大战略问题。党的十八大提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目的就是解决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相对缓慢、工农业发展不协调的突出问题。构建发展要素平等交换、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经济利益互利互惠的新型工农关系,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工业核心竞争力、托底农业现代化建设与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基础。构建新型工农关系必须立足改革创新大环境,准确识别当下面临的现实制约因素,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采取以工促农与增强"三农"自我发展能力并举、统筹工业与农业互惠互利发展、建立工农互惠长效机制等三条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7.
科学评价某一区域的城镇化水平,需要构建合理完善的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本研究根据新型城镇化的质量内涵,构建了经济高效、城镇集聚、功能完善、环境友好、城乡统筹、社会和谐的"六维指标体系",利用变异系数法逐层加权求和计算陕西省城镇化质量综合得分;在此基础上,运用聚类分析法将全省十市一区划分为四大类型区,剖析各区域的优势和障碍,为提高陕西城镇化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鉴。  相似文献   

8.
税收竞争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进程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但过度的恶性税收竞争亦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协调发展的绊脚石.文章通过对税收竞争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相关理论分析入手来探究税收竞争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相关性,进而提出从法制原则、公平原则出发,建立地区协调机制,"趋利避害"规范地方政府的税收竞争行为,促进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结合中部六省实际,为中部崛起提供一些在税收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求知》2016,(2)
正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是指导"十三五"规划编制和"十三五"发展的思想灵魂。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10.
吴井立 《求知》2013,(9):38-39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T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个“四化”同步发展.为广大城市和乡村全面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蓟县上仓镇作为国家级重点镇、天津市示范镇,如何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对于本镇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此笔者试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西部大开发与西部地区现代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本世纪前半叶实现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西部的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进程将与东中部地区融为一体。如何协调东中西三大地带关系 ,是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课题。受西部地区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西部地区现代化还相当落后。当前 ,对于西部地区来说 ,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加快现代化建设 ,需要处理和解决好西部地区的农村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四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7,(1)
在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大背景下,城乡差距不断加大,市管县体制已经难以实现以城带乡、城乡协调发展的目标。从实践的结果看,只有那些工业化程度高、市辖县数量较少的地区实现了市县协调发展。大部分地区并没有实现城市支持农村的目标。因此,加快推进"省直管县"改革,建立适应城乡一体化要求的行政体制,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建立协调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既是实施"省直管县"改革的出发点,也是推进县域城镇化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由此可见,新型城镇化的核  相似文献   

14.
早期工业化模式下的粗放经济增长是导致我国社会经济问题与矛盾不断积累的根本原因。转变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经济发展道路的重大历史转变,也是湖南现实而紧迫的战略课题。要从优化产业结构,协调区域布局,建设长效机制等方面采取战略措施,加快推进湖南的新型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第一次在理论上明确提出我国的发展理念,为我国今后的发展厘清了思路。第一,在发展道路上,提出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要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第二,在发展战略上,提出必须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具体包括:一要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即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二要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即统筹城乡发展。三要坚持区域协…  相似文献   

16.
武陵山地区新型工业化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陵山地区经济技术落后,工业化和城市化基础薄弱,贫困人口多,投入严重不足。如何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利用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对于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区域实现的角度研究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是非均质大国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出发点,但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区域实践依然沿袭传统工业化道路的发展理念,割裂区域内在生态经济系统关系是难有成效的,无疑主体功能区的提出可以弥补这一不足。本文分析了主体功能区视角下的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区域实现本质上是追求区域生态经济系统平衡,阐述了主体功能区与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区域实现的共生耦合关系,并认为二者的终极目标是推动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徐昆鹏  张雯  何鑫 《学理论》2010,(4):42-44
城乡协调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第一个统筹的表现形式和预期结果。当前,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同时,新农村建设进程正在不断加快,面临许多矛盾和问题,正确认识这些矛盾和问题、全面认识和选择合适的城镇化模式,才能真正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进而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6,(9)
开展对四川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之路的SWOT分析和评价,探求四川省特殊省情下不同地域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切合了四川省发展的实际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明确了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具体分析了四川省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优势(S)、劣势(W)、机会(O)和挑战(T),提出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选择四川省典型区域开展城镇化发展评价,研究特色城镇化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0.
我国政府提出必须走新型城镇化道路,以期真正发挥其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同时提出城镇化应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同步发展。而马克思对这四个问题都曾分别有过探讨:涉及分析了城市化的城乡分离和城乡对立基础、以及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化的目标趋势;指出城市化的起点和动力是工业革命,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给城市带来诸多弊端,而城市化的发展以及城乡融合是治理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认为科学技术不仅影响着经济发展,也影响着社会和谐与进步、人类的思想与生活;肯定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是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其对加速城市化有着重要作用。这些观点为我们走"新四化同步"之路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指导和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