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著名的美籍“中国通”龙安志说,中国总理朱镕基因在过去十年指导中国经济维持增长,应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说,朱镕基成功结合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应该与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齐名。龙安志说,朱镕基协助江泽民使用计划经济工具使中国逐渐过渡到市场经济,而非盲目听从国际金融组织。他说:“中国的模式是独立的,而且与以华盛顿为基地的多边机构和智库所倡导的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2.
“实现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年改革与脱困目标”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定,不能不让全党和全国人民投以热切的关注。特别是朱镕基总理“全国看辽宁”的点将令,更让辽宁人提升起以赢为上的元气。  相似文献   

3.
朱镕基火了。近日,这位83岁的老人携《朱镕基讲话实录》重回公众视野.但恐怕他自己也没想到,各界的反响如此强烈——各大书店纷纷断货;很多官员“连夜学习”;媒体进行“轮番轰炸”,社会上掀起了一轮“朱镕基热”。  相似文献   

4.
国礼的故事     
据《中华诗词》第3期报道,今年3月,朱镕基总理到湘西故地重游时,诗兴勃发地写了这首七律。《中华诗词》“编者按”中介绍,60年前风华正茂的朱镕基与夫人劳安在湘西读书,60年后他故地重游.感慨颇多,这首诗表达了他的喜悦之情和对改善生态环境的殷切期盼。  相似文献   

5.
1999年4月6日至14日,当时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访问美国,足迹遍布美国六大城市。朱镕基是1984年后15年来访问美国的首位中国总理。当时,美中关系比较紧张,经贸摩擦、人权问题等都成为美国政客攻击中国的口实。而朱镕基在访美期间所展现的幽默、务实、  相似文献   

6.
苏开 《干部之友》2003,(4):34-35
敬爱的朱镕基总理卸任了。可人们还依稀记得1998年朱镕基刚就任政府总理时,在首次记者招待会上那一个著名的“施政纲领”——“一个确保,三个到位,五项改革”。而医疗制度改革正是这“五项改革”中的一项。回放五年之路,鞠躬尽瘁的朱总理像一把干柴,加热起“医保”的大锅,锅里正冒着热气。记者怀揣着思考走进这腾腾热气中——  相似文献   

7.
报刊博览     
朱镕基总理批评干部队伍中的四种人 朱镕基总理在接见“人民满意公务员”代表时说,“让人民满意”是一个响亮的口号,更是一个工作标准和行为准则,切实做到不容易。现在我们干部队伍里问题还是很多的,特别是我们国家机关干部队伍里面。第一是跑官。跑官的现象已经相当严重,这是一个值得高度注意的问题。第二是享受。有些什么书记、什么长,汽车换了4次还嫌不够。他那个地方很困难,整天却吃吃喝喝嘴不停。第三是扰民,不断地收费,加重农民负担。第四是瞎指挥。现在是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有的领导干部脑袋里还是计划经济的一套,只…  相似文献   

8.
李晓飞 《党建文汇》2001,(11):44-44
1999年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说:“中国进行复关和入世谈判已经13年.黑头发都谈成了白头发,该结束这个谈判了。”2001年9月17日下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所有文件在日内瓦获得通过。  相似文献   

9.
书林漫步     
《理论与当代》2009,(12):52-52
《朱镕基答记者问》 1998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朱镕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就在接下来的记者招待会上,共和国新任总理说出了这句掷地有声、铭刻人心的话——“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勇往直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从此,每年“两会”后的总理记者招待会便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朱总理的机智幽默的语言和勇敢无畏的气势频频打动国人、凝聚国人,振奋国人。  相似文献   

10.
《先锋队》1994,(9)
朱镕基副总理强调拿回扣是非法的在“迎接21世纪挑战──中国质量战略高层研讨会”上,朱基副总理对药品回扣公开表明反对态度。他说:“买药品拿回扣,给哪个医院回扣多,哪个医院就要他的货;甚至假药也买。对这个回扣,我始终采取不赞成态度。有人主张把回扣公开化,...  相似文献   

11.
卷首语     
今年3月17日,朱镕基在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务院总理,成为中国政坛最受瞩目的人物之一。这位把全副身心交给中国人民,公正严明,有魄力懂经济的实干家,不仅受到全国人民的由衷崇敬,而且得到国际舆论的高度赞誉。所以,当他在就任总理的第15天抵达伦敦的时候,英伦三岛顿时掀起一股强劲的“朱镕基旋风”,中英两国从此进入建设面向21世纪的全面合  相似文献   

12.
3月15日,朱镕基总理在会见中外记者时,有记者问:“您的任期已经过半,您希望中国人民在您离任之后最记得您的到底是哪个方面?”他响亮地回答:“我只希望在我离任以后,全国人民能说我一句,他是一个清官,不是贪官,我就很满意了。如果他们再慷慨一点,说朱镕基还是办了一点实事,我就谢天谢地了。”  相似文献   

13.
唐娟 《廉政瞭望》2003,(12):9-11
一年前,朱镕基在记者会上说,农民生活困难是他“很头痛的事情”。新任总理温家宝也在记者会上说,农村“食之者众.生之者寡”,农民负担过重。近年来,为了减轻农民负担,中央政府大刀阔斧进行了全国乡镇大撤并。  相似文献   

14.
刚刚卸下上海市市长重任的徐匡迪是中国第一位院士市长,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至今还担任着博士生导师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一位科学家是怎样走上从政道路的呢?这还要回到1990年,当时徐匡迪陪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朱镕基出访,在途中,朱镕基听完他对经济的高论之后就建议由他来出任计委主任。徐匡迪说:“我不喜欢计划经济。”而朱镕基说:“我就是要找一个不喜欢计划经济的人当计委主任。”  相似文献   

15.
丁咚 《廉政瞭望》2013,(15):64-65
不久前,澳大利亚前总理、国会议员陆克文先生成功上演“总理复仇记”,扳倒“宿敌”、总理吉拉德,重新当选执政工党党魁,并再次宣誓就任澳大利亚新总理。 陆克文先生中文讲得好,在外交界是出了名的,他能用流利的中文演讲。但上次任总理期间,他对华态度之强硬让不少中国人感到惊诧.因为围人总希望能说中国话的外国政耍应该对中国更友好。如今,陆克文先生“梅开二度”,他能为中澳关系带来些什么新内容?  相似文献   

16.
2000年4月15日上午10时许,正在苏北视察工作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偕夫人劳安等一行悄然驱车来到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参观,我们纪念馆“奉命”接待的工作人员着统一服装立即趋前迎接。 朱镕基总理稳健地下了中巴车,与迎上前来的我馆领导人金德华、李寿琦等亲切握手问候。我在抢拍镜头的一刹那,见到朱总理显得有些劳累,大概是工作的过度操劳吧?但他的精神很好,表情沉着而冷静。 朱总理视察苏北的时间短暂,我馆讲解员刘芳芳便抓紧时间向他介绍:周恩来纪念馆位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淮安的东北隅,是经中共中央批…  相似文献   

17.
《理论导报》2000,(9):43-44
国务院总理朱镕基6月15日在“二十一世纪论坛”2000年会议开幕式上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将进入一个建设小康社会并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新的发展阶段。面对世界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中国经济未来10年的发展将会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红岩春秋》2011,(1):21-24
关于“两个调整” 《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于1993年8月公布施行,当时并没有“两个调整”等政策。 1998年开始,二期移民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在全国抗洪抢险斗争取得了全面胜利后,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兼三建委主任的朱镕基于12月28日至29日到渝视察。他专门听取了重庆市及万州区移民工作汇报。  相似文献   

19.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会议召开,朱镕基提出三点建议11月3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出席了有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领导人参加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会议,亚洲开发银行行长千野忠勇也出席了会议。朱镕基在会议上就如何加强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经济合作问题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坚持平等协商、互惠互利;二是坚持以项目为主导,注重实效;三是坚持突出重点,循序渐进。朱镕基在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上提出三点建议11月4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出席了第六次东盟与中国(10+1)领导人会议。朱镕基在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提…  相似文献   

20.
朱镕基严于律己,举世皆知。他自定的不题词、不受礼、不吃请、不剪彩、不批条子的“五不”,曾传为佳话。但这位作风严谨的共和国总理,还是4次破了“不题词”的戒律。 第一次:为日本友人题写“清正廉明” 1989年8月,朱镕基在担任上海市市长时,经日本友人一再要求,为上海和大坂结成友好城市15周年举办的书法交流题写了“清正廉明”,但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