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志强 《刑警与科技》2013,(19):106-107
<正>如果说,2004年到2008年是网络视频监控奠定发展基础的五年的话,那么,2009年到目前则是网络视频监控取得实质性市场突破的五年。未来五年,将是网络视频监控超越并逐步取代传统监控的五年。  相似文献   

2.
高鸿飞 《法制与社会》2013,(11):225-226
网络法制教育因其发展的难控性和较低的预测性使得网络生活中的法制教育状况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可以在短时间内有较大的变化。目前的文献资料对网络法制教育现象表述和特征分析往往集中在2005年前后几年,但进入2010年之后,网络社会的发展有了极大的变化,本文在实证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网络社会的发展,揭示了网络法制教育所面临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3.
晓今  薛骏  蔡盛 《检察风云》2012,(24):8-11
互联网改变了世界,也在改变检察官的执法理念。从近年来的办案实践看,当网络渐渐成为人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时,网络犯罪也如影随形般跟进,变得频繁而多样。来自上海市检察机关的一份分析报告称:在人们享受丰富多彩的网络虚拟生活的同时,各种网络犯罪问题日益突出。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1月至2012年9月,上海各级检察机关共受理网络犯罪审查批捕案件共387件903人。  相似文献   

4.
论网络消费欺诈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网络消费以其便利、高效、世界性和低成本等优势逐渐为商家和消费者所普遍接受。据2011年1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网络购物用户年增长48.6%,是用户增长最快的应用。〔1〕在未来的几十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网络消费将进入空前繁荣的时期,可谓前景无限。然而,网络消费在展现其优越性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网络消费欺诈即是其中之一。2010年3月30日,CNNIC联合国  相似文献   

5.
网络犯罪案件是指针对和利用网络进行的犯罪案件。既包括针对网络自身进行的犯罪案件,也包括主要犯罪行为发生于网络、主要犯罪证据来源于网络的普通犯罪案件。近年来,网络犯罪案件的发案数量以30%的速度逐年递增,2012年全国公安机关累计查办各类网络犯罪案件11.8万件,抓获犯罪嫌疑人21.6万人。  相似文献   

6.
晓今  薛骏  蔡盛 《检察风云》2012,(24):8-11
互联网改变了世界,也在改变检察官的执法理念。从近年来的办案实践看,当网络渐渐成为人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时,网络犯罪也如影随形般跟进,变得频繁而多样。来自上海市检察机关的一份分析报告称:在人们享受丰富多彩的网络虚拟生活的同时,各种网络犯罪问题日益突出。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1月至2012年9月,上海各级检察机关共受理网络犯罪审查批捕案件共387件903人。其中,适用刑法第285条和286条的仅六件14人;涉及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以计算机网络为犯罪工具实施的犯罪案件共  相似文献   

7.
张强 《法制与社会》2014,(10):66-67
随着网络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大学生作为网络购物群体中的主体,尽管在校期间没有收入来源,在消费能力上受到了限制,但大部分学生毕业之后都会获得一份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收入。而大学生一旦突破了资金的限制,将会成为社会主要的消费群体,其在校期间的消费行为会代表未来几年的消费趋势以及昭示网络购物发展前景。本文将从大学生网络购物入手,基于大学生网络购物现状,以大学生网络购物为视点,分析我国未来五年消费需求变化以及网络购物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马宁 《人民法治》2019,(19):40-45
1987年,我国建成了第一个国际互联网电子邮件节点,并正式向世界发出了第一封电子邮件,标志着我国开始迈入网络时代。1990年,我国正式注册了本国的国际顶级域名CN,并于4年后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成为网络社会的第77个成员。短短30余年间,我国的网络发展速率迅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大国。  相似文献   

9.
网络革命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网络革命带来的法律问题潜力巨大的互联网市场已成为全球市场关注的焦点。美国一家全国性的研究机构1998年8月通过对美国1000名网友调查,发现超过一半以上的人认为网络是生活必需品。来自国家经贸委的消息也表明,网络及多媒体技术在中国发展十分迅速。1998年,中国网络市场容量达100亿元,预计这种增长趋势仍将持续下去。2010年,中国将形成3000亿元的信息服务市场。以网络经济为特征的新经济,在中国迅速萌芽、发展,必将逐步成为主流经济(1)。网络技术的开发和传播不仅仅是个技术问题,而且简直就是一场革命,是…  相似文献   

10.
根据市场调查机构艾瑞与新闻出版总署共同发布的<中国网络杂志出版业调查报告>表明,2006年中国网络杂志用户规模为400万,占网民总数的30%.到2010年,中国网络杂志用户在网民中所占比例将高达40%.随着网络传播与网络出版活动的繁盛,网络著作权侵权纠纷也呈现出爆炸式增长.针对网络出版与网络著作权方面的一些问题简单地分析解答.  相似文献   

11.
世界杯后的半年时间,是网络赌球案审理的高峰阶段。本届世界杯网络庄家首度以开设赌场罪论处,最高刑期由原来的3年上升至10年。  相似文献   

12.
关于域名纠纷案件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互联网络中的域名纠纷问题是近几年来出现的新类型案件,目前仅有少数几个经济与科技发达的国家处理了为数不多的此类案件,但是它已经引起很多的法官、法律专家、学者注意。美国国会已于1999年正式通过了有关的法案。我国一些专家也较早的认识到并具有远见的提请有关部门要对网络中发生的各种权益的冲突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我国法院从1998年下半年开始受理涉及网络方面的案件,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自1998年10月受理了美国欧特克公司因在网络上发生的不正当竞争纠纷而起诉的案件后,又受理了10余件发生在网络上的各种案件,其中1999年8月,受理了我国第一件与网络域名有关的不正当竞争、商标侵权涉外纠纷案件。  相似文献   

13.
论网络著作权侵权证据的收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璐  南振兴 《行政与法》2007,(5):123-124
近年来,我国网络技术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根据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中国网民数量已经越亿,到2008年中国的网民数量可望突破3亿,中国网民数量正呈“井喷”式增长,预示着我国网络知识产权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战略机遇期。与此同时,网络侵权案件数量也正逐年大幅度增加。网络著作权侵权是随着网络的兴起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知识产权侵权形式,因此,只有掌握充足的证据,才能保护好网络著作权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14.
河北安防报警网络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先后在河北省建设了覆盖八个地市一百多个县区的报警网络(一级、二级)平台,公司目前主要提供固定目标、移动目标、网络监控管理、城市视频与报警联网服务。过去十三  相似文献   

15.
美国UGC规则探讨——兼论网络自治与法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治理究竟是自治还是法治,一直以来并没有定论。1998年美国DMCA法案是网络法治的体现,但是该法案被业内人士认为缺乏效率和没有弹性。继DMCA法案出台十年以后,UGC规则的出台证明了网络治理中网络自治的可行性和必要性。UGC规则以美国版权法为基础,通过UGC网站主动采取技术过滤措施解决UGC网站的侵权问题,是为了适应网络技术的发展在不同的利益主体之间达成的新的共识,它与法治规则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和平共处,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的有序运行。  相似文献   

16.
刘晓春 《人民检察》2023,(13):45-47
2023年4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网络法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网络法治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回应了新时代网络法治的问题和需求。民事检察作为检察机关能动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法治领域逐步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学界对网络舆情的研究从2000年后逐步展开和发展,并取得很多研究成果.在实践中对网络舆情的引导和监管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主体不明等,网络舆情对社会影响重大,如果引导不善,负面的网络舆情将对社会公共安全造成很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我国网络舆情发展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借鉴国外的管理经验,着力于探讨如何建立我国网络舆情的正确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18.
欧洲委员会控制网络犯罪公约与国际刑法的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关于网络犯罪的公约》是国际社会第一个控制网络犯罪的国际公约,该公约开创了国际刑法控制网络犯罪的先河。本文在介绍网络公约相关背景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该公约所规定的打击网络犯罪的原则和措施以及公约所确立的规则和标准对国际法和国内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网络存储空间服务商作为网络服务商的一种重要类型,和其他网络服务商有明显区别。同时,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其侵权责任问题也备受关注,与之相关免责条款"避风港原则"也在2006年颁布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管理条例》中引进中国。本文分别从网络存储空间服务商的法律定位,避风港原则的简介以及在其影响下的网络存储空间服务商归责原则的变化角度,简单的梳理下网络存储空间服务商的版权归责原则的架构。  相似文献   

20.
项艺 《检察风云》2024,(6):66-67
<正>从笨重的大音响到便携的蓝牙耳机,从固定的电台调频到私人订制的歌单播客……变的是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与音频设备的迭代更替,不变的是声音在耳边带来的时时陪伴。有声书、广播剧、网络播客等等网络音频产品成了人们耳机里的“新宠”。据艾瑞咨询发布《2023年中国网络音频产业研究报告》显示(以下简称《报告》):2023年中国网络音频产品用户已达3.1亿人,在未来三年将持续增长态势,并预计于2026年增长至3.5亿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