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党建与人才》2001,(3):19-19
第一代留学生 留学时间在1872年至1900年,主要包括留美幼童和海军留欧学生,总共200余人。第二代留学生 留学时间大致在1900年至1911年间,人数近两万,90%以上留学日本。第三代留学生 留学时间大致在1912年至1927年间。这一代留学生中有一群杰出人物,他们的贡献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新型政党在中国的建立,主要留学于日本、法国和俄国三个国家。第四代留学生 留学时间大致在1928年至1949年。这一时期,中国留学教育已进入较为成熟阶段,获得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人数占相当大的比例。第五代留学生 留学时间大致在1949年至1965年间…  相似文献   

2.
如果从1847年第一批中国留学生赴美留学算起,中国的留学史已逾百年。专家认为,在过去的150多年里,我国的出国留学大致经历了8个阶段。第一阶段:19世纪中期至1870年,这个阶段出国留学的只是少数人,而且多出自民间,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容闳、黄宽等人随传教士赴美留学,开启了我国留学教育的先河。第二阶段:1871年至1889年,在容闳的倡导和推动下,120名幼童先后赴美国留学,在中国留学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自1877年起,清政府又先后派遣4批留学生赴欧洲学习。这个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学习西方的技艺,代表性…  相似文献   

3.
《廉政瞭望》2012,(3):54-54
清朝最后10年,中国留学生去日本的最多,因为一来成本低,手续简便,连签证都不要,买张船票就去了,船票又不贵;二来,中国人认为,留学是为了学习西方,日本人学西方学得最好,有现成的经验,我们只需要把这经验学过来,就万事大吉,省事省力。  相似文献   

4.
从1978年到1989年,中国赴美留学生共有96100人,杨旭就是其中的一员。从学生证上的“高中生”,到名片上的“英特尔公司副总裁,中国大区总经理”,这个被同事们称为“英特尔金童”的重庆崽儿,向世人展现了一个普通中国青年的奋斗历程——  相似文献   

5.
任芳 《廉政瞭望》2009,(3):60-61
1980年,作为中国最早走向国际的艺术家,陈逸飞怀揣38美元。经有关部门特批,赴美留学,进入纽约亨特学院攻读美术硕士学位。 此前,1978年。首批50名中国公派留学生从北京机场飞赴美国,关闭了十余年的留学之门重新开启。中国政府在这一年向41个国家派遣了480名留学生。公派留学与真理标准大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一起,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标志符号。  相似文献   

6.
1905年12月8日,在日本东京,一个满脸悲愤的中国青年一步一步走向大森海湾岸边,他抬头望了一下湛蓝的天空,毅然纵身跳下大海。这位投海的青年名叫陈天华,是湖南新化人。他蹈海赴死,起因于日本颁布“取缔规则”,该规则禁止中国留学生从事革命活动。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革命风潮一日千里。日本是当时革命党人在海外的活动中心,他们在这里宣传鼓动,策划起义,搅得清政府不得安宁。为了清除这个革命策源地,清政府一再要求日本政府出面禁止。11月2日,日本文部省颁布了《关于令清国人入学之公私立学校之规程》。这个规程即“取缔  相似文献   

7.
1905年12月8日,在日本东京,一个满脸悲愤的中国青年一步一步走向大森海湾岸边,他抬头望了一下湛蓝的天空,毅然纵身跳下大海。这位投海的青年名叫陈天华,是湖南新化人。他蹈海赴死,起因于日本颁布“取缔规则”,该规则禁止中国留学生从事革命活动。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革命风潮一日千里。日本是当时革命党人在海外的活动中心,他们在这里宣传鼓动,策划起义,搅得清政府不得安宁。为了清除这个革命策源地,清政府一再要求日本政府出面禁止。11月2日,日本文部省颁布了《关于令清国人入学之公私立学校之规程》。这个规程…  相似文献   

8.
赵巍巍  乔瑞 《世纪桥》2009,(21):33-34
中法马尾海战和中日甲午海战是中国近代史上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两起重要的海战,很多中华儿女为保卫祖国而英勇献身。这其中就有一部分是我国早期由清政府派遣留学美国、欧洲的青年知识分子。他们是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而产生的新式知识分子,代表着当时中国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他们的参战大大地增加了当时中国海军的战斗力。更重要的是在海战中,留学生们英勇战斗,不畏牺牲,表现出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作为近代中国新型的知识分子,在海战中表现出的战斗风貌、爱国精神,值得我们后世炎黄子孙永远学习和怀念。  相似文献   

9.
赵巍巍  乔瑞 《世纪桥》2009,(23):33-34
中法马尾海战和中日甲午海战是中国近代史上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两起重要的海战,很多中华儿女为保卫祖国而英勇献身。这其中就有一部分是我国早期由清政府派遣留学美国、欧洲的青年知识分子。他们是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而产生的新式知识分子,代表着当时中国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他们的参战大大地增加了当时中国海军的战斗力。更重要的是在海战中,留学生们英勇战斗,不畏牺牲,表现出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作为近代中国新型的知识分子,在海战中表现出的战斗风貌、爱国精神,值得我们后世炎黄子孙永远学习和怀念。  相似文献   

10.
留美科协成立始末○傅琳为了迎接新中国的解放,留学美国的青年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于1949年6月至1950年9月,组织成立了“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简称留美科协)。留美科协为动员大批留学生归国、投身建设新中国的行列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中共中央南方局对...  相似文献   

11.
1925年,刚满15岁的蒋经国在父亲蒋介石的允许下,和另外一些青年到苏联留学,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让他始料未及的是,这一去竟是整整12年,直到1937年才携妻带子返回祖国。这期间,蒋经国曾三次向苏联当局提出回国请求,前两次都未获批准。最后一次,由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在中国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12,(22):77-77
《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显示,自2008年开始,我国出国留学生人数保持着20%左右的年增长速度,2011年达到史上最大规模,人数达33.97万人,且有不断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13.
钱江 《党史博览》2012,(1):18-20
52人冲上留学大潮的浪尖改革开放年代的中国留学史,从1978年12月26日开始.这天上午,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即将登机赴美的52名中青年学者.他们是从当年14717名报名参加留学生选拔考试的人中遴选出来的,第一批向美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派出的留学生.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留学史研究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成为学术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据初步统计,至目前为止,共出版了相关专题研究著作50余部,发表专题研究论文千余篇。综观这些研究成果,不难发现,学者们不仅从留学教育和中外文化交流的的角度去展开,而且注意到了从宏观的角度探讨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的发展这个中心问题,从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的高度和广度,去研究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的社会发展,把“留学生与辛亥革命”、“留学生与中国的新式教育”、“留学生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留学生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留学生与中国的物理学…  相似文献   

15.
五四运动前后,各种新思想犹如黄浦江大潮汹涌澎湃,冲击着五千年文明古国的传统文化。一批又一批宰事学子从上海出发远涉重洋,到欧洲、日本诸国去勤工俭学,寻求救国救民之道。中国共产党发起组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以后,到十月革命的故乡苏俄去,“以俄为师”,则成为有志青年新的追求和向往。1920年11月,22岁的青年刘少奇从家乡湖南到上海,住进位于法租界内的霞飞路渔阳里6号的上海外国语学社。这是刘少奇生平第一次到上海——此行目的是在外国语学社留俄预备班学习俄语,为赴俄留学作准备。在此之前,刘少奇原来准备赴法勤工俭…  相似文献   

16.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中国近代的留学生运动达到了全盛期。许多爱国青年,为了寻求救国真理,离乡背井,远涉重洋,留学于欧美和日本,学习较中国传统的封建文化远为先进的资产阶级社会学说和科学技术。留学生中的不少人,积极投身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中还产  相似文献   

17.
张闻天和博古都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风云人物,都到过莫斯科留学,归国后都曾经在中共党内负总责;他们都曾经犯过严重的“左”倾错误,又先后觉悟,在中国革命史上书写了自己新的一页。莫斯科:张闻天和博古都是莫斯科中山大学的留学生,一个以学识渊博著称,一个以能言善辩闻名。张闻天,1900年生,上海南汇人。青年张闻天经历十分曲折、丰富。1915年,张闻天高小毕业后曾先后在江苏省立水产学校、海河工程专科学校、上海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科学习,加入过少年中国学会,实验过工读互助的“新生活”。1920年7月,张闻天东渡日本游学,次年1月返…  相似文献   

18.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正赶上了1919年至1920年在中国出现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高潮,在湖南赴法留学工作中出力最多的毛泽东却最终留在了国内,他为什么没有赴法勤工俭学呢?这首先与毛泽东"为了实现目的,天涯海角都要去人"的想法有关。青年毛泽东和他那些志同道合的同志有着"改造中国与世界"的理想。特别是在这期间毛泽东在北京接触了李大钊  相似文献   

19.
《党建文汇》2002,(12):38-38
柳传志是一个创业的传奇。这个传奇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他领导联想由一个11人20万元的小公司用14年时间成长为中国最大的计算机公司,更重要的是,他的传奇故事对许多立志创业的青年人来说都是一种激励,这个传奇让每一个中关村创业青年都可以怀有这样一个希望“如果我足够地努力,也可以像他那样地成功。”  相似文献   

20.
雪饵 《廉政瞭望》2010,(18):44-44
说起秋瑾和宋庆龄,想必人们都不陌生。二人有一个其同点,即都出洋留过学。秋瑾是留学东洋,宋庆龄则是去了美国。在20世纪初,女子留学非同小可。而促成她们留学的,就是同一个人——清廷的封疆大吏端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