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一起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中死者衣服上油漆碎片与嫌疑车漆片的成分进行比对检验。红外光谱检验结果显示,死者衣服上沾有血迹区域提取的油漆碎片与其他部位提取的油漆碎片谱图有差异。对凝固的血迹进行检验,发现差异可能来自于血液污染。通过红外光谱差谱技术将血迹区域提取的油漆碎片的红外谱图进行处理,所得谱图与衣服上其他区域提取油漆的红外谱图无明显差异,证实死者衣服上只有一种油漆,且与嫌疑车漆片成分相同,这为证实嫌疑车的肇事事实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油漆是交通肇事案件中最常见的物证,油漆物证的检验对于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侦破尤为重要.对现场遗留漆片或被撞物品上附着油漆的检验,可以为案件侦破提供方向和线索;通过与嫌疑车漆片的比对,可以为证实接触事实提供证据. 本文根据一起交通肇事案件的物证检验鉴定过程,总结了油漆附着物检验的几点经验,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汽车多层油漆的横截面进行分层和比对研究。方法运用显微光谱成像技术对收集的12个省市623个汽车漆片样本进行分层,并对截面结构相同或相似的油漆样本进行了区分。结果 623个油漆样本均可以分层,分析出漆层为两层及以上的油漆样本数占总数的87.26%;截面结构相同或相似的油漆样本能够多层同时区分。结论该方法具有科学及实用价值,检验结果可靠,可见光谱成像技术完全可运用拓展到微量物证的检验中。  相似文献   

4.
涉车犯罪案件现场油漆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向阳 《刑事技术》2003,(Z1):56-57
目前汽车数量急剧增加,因此涉车犯罪案件也大幅度上升,而油漆片又是此类案件现场常见的物证之一。由于油漆片一般在现场量小、体微,容易被人忽视,而它又往往是判断车种、车名、车型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认定嫌疑车辆的有力证据,因而我们应该加深对它的认识,给予高度的重视。1汽车油漆的种类及基本特征1.1汽车油漆的主要成分汽车所用油漆的颜色及种类因汽车厂家、车辆种类、名称、车型的不同而不尽一致。油漆是由颜料(加色)、载色料(形成被膜)、溶剂和其他物质混合而成的液体。颜料有无机颜料和有机颜料之分。无机颜料又有氧化锌、铬酸铅、氧…  相似文献   

5.
王延  徐俊  程昱  唐晖  吕俊  高亮 《刑事技术》2020,(2):197-200
对交通事故中的漆片检材进行同一物质比对时,某些情况下难以提取到单一的油漆碎片而是两辆车的油漆混合在一起,给物证比对带来困难。红外差谱技术具有辨别混合物中不同成分的功能,因此可应用于交通事故中混合油漆检材的比对检验。本文对一起交通事故的漆片检材,分别用三种方式提取、制样,用红外光谱仪进行分析,借助红外差谱技术对谱图进行处理,排除混合油漆的干扰。处理后得到的谱图与样本的谱图进行比对,结果显示两者主要官能团吸收峰位置、峰型、峰强度基本一致,可出具比对一致的结论。针对混合油漆检材的比对检验,红外差谱技术可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6.
1994年7月28日,某居民家中发生一起现金被盗案,现场勘查中,经逆光观察浅色油漆家俱面,发现1枚灰尘加层足迹,静电吸附法提取未奏效。  相似文献   

7.
孟小平 《刑事技术》2003,(Z1):25-25
1案情简介1998年3月15日,鄂州市一住宅区离休干部(女,50岁)被犯罪分子杀死在家中,现场勘查中,在死者卧室油漆地面上遗留有穿袜足迹两枚,系灰尘减层足迹。拍照时,由于地面反光,无法从垂直角度拍到理想照片。后经静电吸附提取拍照,效果较好,同年4月28日晚,该住宅区又发生一起重大入室盗窃案,犯罪分子采取同样入室手段盗窃各种贵重物品价值万余元,现场勘查中,在入口窗户下靠墙的一排方凳上提取穿袜足迹一枚,同时提取了数枚清晰的指掌纹。两案是否同一人所为,笔者对现场足迹进行了检验排查。2检验2.1现场足迹的检验两起案件现场足迹均系犯罪分子…  相似文献   

8.
1案例案例1:2001年2月24日,本市某小区发生一起入室抢劫案,现场勘查时,由现场出入口南阳台窗户下框,用炭黑刷显提取箕形指纹一枚。经指纹档案库检索出马某的指纹材料,比对时发现马某左手拇指个别特征分布与提取指纹基本相同,但是中心花纹左上角存在着差异。综合现场情况分析,差异的存在主要是犯罪嫌疑人在攀爬过程中,手指用力和移动使遗留指纹发生了局部变形所致。并不影响两者的同一认定(见图1)。图1嫌疑指纹与样本指纹比对案例2:2001年10月28日,本市某小区内发生一起杀人案,一位妇女被人杀死在租住房内。现场勘查时,在中心现场的一个衣橱…  相似文献   

9.
1983年,我区某县发生一起重大盗窃案,现场勘查中仅提取到一枚残缺不全的立体赤足迹。经检验,足迹为后跟部分,反映出的后跟大小、形态、落脚点、重压面的形态位置等特征均与嫌疑人赤足足迹样本后跟部位反映的特征相同,但缺少特定、稳定的特征,后我们利用两者后跟后缘所反映出的裂纹痕迹形态和位置的关系,认定了作案分子,破获了此案。  相似文献   

10.
1案件简介 某年11月19日,某县城碾路15km+37m处,发生一起女出租车司机张某某被杀并遭受性侵害的案件。在现场勘查中,从出租车副驾驶座位上提取到一枚中间扣眼处缺损的纽扣。侦查中发现犯罪嫌疑人胡某有重大嫌疑,在检查胡某所携带衣服时,  相似文献   

11.
液体痕迹,是属于交通事故现场中地面痕迹的一种。通过对事故现场的液体痕迹发现、采取与对其种类、形态特征进行分析和检验,就能够为鉴别嫌疑车辆,追踪、堵截和认定肇事逃逸车辆,提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2.
在指纹查询比对工作中通常遇到的情况是,一枚现场手印要与几十枚甚至上百枚样本手印进行比对.或一名嫌疑人十指指纹要与上百枚现场手印进行比对,而不是一枚现场手印对一枚样本手印的一对一的检验,这就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准确、快速有效的比对检验程序,以便迅速准确地发现相同的手印,满足大量实际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1案件简介2005年7月3日,我市某县某村发生一起杀人分尸案。现场勘查中在埋尸块的土坑内提取了一枚锹痕(照相和石膏模型提取),锹痕痕面底缘弧线清晰完整、细节特征稳定,具有检验鉴定价值。把现场锹痕和石膏模型照片放成原物大尺寸发给侦查人员,经侦查人员对现场周围几个村庄挨家逐户的排摸,在犯罪嫌疑  相似文献   

14.
1997年9月9日,我市中心地段的一幢高层住宅内,一对新婚夫妇死在卧室内,贵重物品被洗劫一空,现场勘查时,在电话机上提取指纹一枚.1998年3月23日,通过计算机指纹自动识别系统查询该枚指纹时,发现一枚与现场指纹类型一致,同为箕型纹;中心到三角的距离也相近;箕尾周围有8处特征相似的指纹,且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基本吻合;尤其在靠近右三角处出现的褶皱纹都与现场指纹相近.根据比对结果,我们从计算机中调出该枚指纹宿主的详细资料,指纹被捺印人曾因盗窃被判刑,且其作案的手段与该案极为相似.为进一步证实两枚指纹是否一致.从寻找差异点入手,经反复比对,发现两枚指纹在中心花纹左侧有两处较明显的差异;箕口处的纹线流向也存在差异.经指纹专家会诊,认定两枚指纹的差异属本质差异.  相似文献   

15.
2004年5月1日,某县一居民放在家中的部分现金被犯罪分子采用破门入室的方法盗走。现场勘查,从现金包装物上提取指印一枚。5月3日,经调查走访,王某有重大犯罪嫌疑,依法对王传唤后捺印其十指指纹进行检验鉴定。检验中,对纹线整体进行观察,就细节特征而言只有箕头上部出现的一个起点、一个结合、箕枝上的一个分歧和第六线上的一个起点共4个特征,而且所反映出来的这4个细节特征也存在变形,用这4个特征进行鉴定显然是困难的。但经仔细观察,发现如以箕头上一线的结合作为基准线进行追踪,在靠中心纹线的部位出现了4个小断点,类似于锐器形成的伤疤,…  相似文献   

16.
笔迹样本是指由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民事、行政案件的当事人以及其他与案件有关联的人亲笔书写的,用来与检材笔迹物证上的字迹进行比较鉴别的字迹材料,是犯罪嫌疑人、当事人及关联人(以下均称嫌疑人)书写习惯特征的集中体现。因此,笔迹样本是否真实可靠、充分、具有可比性,直接关系到鉴定结论准确与否。侦查、调查中,即使找准了嫌疑对象,但收取的样本不符合鉴定条件,同样难以作出科学准确的鉴定结论。之所以出现这类情况,主要是因为侦查、检察、审判人员对笔迹样本应具备的条件认识不够,提取方法不当,以致一次送检样本就合格的很…  相似文献   

17.
在现场勘查中,有些木质地板油面、地板革面、油漆涮过的水泥地面等,由于犯罪分子鞋底(或赤足)附着物少,在其地面上不易留下明显足迹。虽发现足迹,采用静电复印,直接或打侧光拍照、透明胶带直接粘贴等常见方法不易提取或效果不好。经过实践,采用毛刷蘸铝粉或青铜粉在地面上直接显现,效果较好,简单易行。具体方法是:勘查现场中,在木质地板油面,地板革面,油漆测过的水泥地面等客体上,虽没有发现明显足迹,但经过侧面打光照射和侧面观察,会发现加层或减层足迹轮廓。可用毛刷蘸铝粉或青铜粉在其客体上象显现指纹那样均匀的显现,有的可显现出足迹。然后再进行拍照,或用透明胶带直接提取,再粘贴在与其有反差的  相似文献   

18.
1989年6月5日,某市居民韩××家被盗,现场勘查时提取了一枚右手拇指指印。同年6月28日,某派出所查获嫌疑人范××,并捺印其指纹,要求鉴定现场指印是否系范××所留。初步观察样本指印拇指纹线清晰,是螺形斗无疑。现场指印由“(?)”形线组成,箕头圆滑流畅。现场指印与样本指印存在明显的纹型差异。经反复研究现场指印形成时的动作,结合细节特征综合分析判断,我们对这枚纹型严重变异指印与样本指印作出了同一认定。  相似文献   

19.
1998年2月23日晚,萧山市某村发生一起入室抢劫杀人案。现场系瓦式平房,案犯掀瓦片入室,将熟睡的沈某(男,76岁)及沈妻赵某(女,64岁)殴打、卡颈并捆绑住双手(反绑),致使沈窒息死亡,赵幸免遇难,室内翻动较大,部分物品被劫走。技术员在室内一块门板上提取灰尘加层掌印一枚,被翻动过的物品上显现出汗液指印数枚。24日下午,在现场附近一间外地人租住的屋后发现一包物品,内有香烟等物,经辨认系被劫之物,而租住房子的3名外地人却去向不明,遂对该房内物品进行勘查,显出数枚指印。将被盗现场提取的指印与之比对,…  相似文献   

20.
但在现场勘查中 ,常遇到灰尘鞋印遗留在粗糙表面、浅色及背景色有干扰的客体上 ,采用常规方法拍照 ,效果不理想。笔者通过一案例 ,摸索出一种较理想的提取方法 ,介绍如下 ,以供同仁参考。1 案例简介2 0 0 2年 1月 12日 ,某市发生一起入室抢劫杀人案 ,现场勘查发现一木凳 ,在自然光下观察有微弱的灰尘加层鞋印。检验观察此木凳 ,原为深褐色的土漆油漆 ,因年代久远 ,在凳面中间位置油漆面已大面积剥脱 ,木质纹理显现 ,且凳面高低不平。根据常规的操作方法 ,在全黑的条件下 ,使用白光 ,并且更换多种拍摄角度进行照相提取 ,冲洗出来的照片木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