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瞭望》2007,(5)
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而不能用来为自己或小集团谋私利。而现实中,少数领导干部恰恰是对权力的来源认识不清,因此手中有了权力就忘乎所以,以权谋私、为所欲为,最终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身败名裂。  相似文献   

2.
<正>领导干部和普通群众的最大不同莫过于手中有权、肩上有责。如何对待权力,怎么使用权力,是衡量一个干部是否合格的试金石。严以用权,既是干部立身之本,又是为政之道。在认识上深刻领会精神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的,我们用权只能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严以用权,权是核心。我们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正确的权力观就是为民用权,造福社会,造福于人民,唯有如此,用权才能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权力观是在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和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基础上、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倡廉的实践中、在习近平长期基层从政的习惯养成中形成的。权力为人民所有、权力由人民赋予、权力为人民所用、权力为人民谋利、权力由人民监督、权力命运由人民决定构成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权力观内涵的多重维度。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权力观,必须全面从严治党,始终不忘党执政为民的初心和使命;有效防治侵害人民利益的权力腐败行为;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巩固人民权力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4.
党的干部要实践和体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最根本是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当好人民公仆 ,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必须时刻提醒自己 ,决不可滥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 ,为个人和小团体谋取私利。应当肯定 ,经过“三讲”教育 ,绝大多数领导干部都能做到这一条 ,人民群众也比较满意。但是 ,也应该看到有些领导干部滥用权力的现象依然存在 ,我们仍要高度重视并下决心解决好这个问题。一、当前领导干部滥用权力的种种表现及危害一是以权压人 ,官气十足。有的领导干部信奉“权力至上”、“唯权独大”的思想 ,颠倒了主仆…  相似文献   

5.
邓修明 《求知》2020,(4):8-12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专列一章作出重大制度安排,进一步明确了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发展方向。必须深入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部署,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上来,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增强监督严肃性、协同性、有效性,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  相似文献   

6.
<正>中央苏区廉政建设之所以能创建历史上"空前的真正的廉洁政府",最根本原因就在于秉持了"人民主体"这一核心理念:政权归人民所有,权力由人民赋予、为人民服务、受人民监督。这一理念深刻启示我们:廉政建设必须依靠人民民主,真正实现权力由人民赋予;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7.
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即 :权力的来源是人民的赋予 ;权力的使用必须为人民服务 ;权力的运行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 ,也是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刘激扬 《团结》2013,(6):16-17,66
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希望我们的党员干部在面对腐败诱惑时,要好好算算政治账、经济账、亲情账和自由账。”不久前,安徽省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杨多良在一次研讨会上,扳着手指给大家算了“四笔账”。的确,所有腐败分子的沉痛教训都告诉我们:所有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面对腐败诱惑时,都要好好算算这“四笔账”。一是“政治账”。经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和勤奋学习,特别是在党的培养教育下,加入了党组织,成为国家干部,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为党工作,为百姓做事,这是一件多么难得、又多么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啊!回报党的培育之恩,珍惜人民赋予的权力,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全心全意  相似文献   

10.
提高执政能力,关键是要正确树立和践行人民权利观念.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践行人民权利观执政理念,而部分党员领导干部权力观的蜕变是党内腐败的一个主要标志.基于现时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权力异化现象的分析,领导干部只有明确手中权力"是谁赋予"、"对谁负责"、"为谁服务"、"受谁监督"观念,树立人民权力来源观、人民权力责任观、人民权力服务观和人民权力监督观,方能确保权力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相似文献   

11.
"官僚人"的自恋精神分析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彬 《理论探讨》2006,(2):107-110
党在取得执政地位后,大批共产党员成了各级组织的领导者,手里掌握了部分权力。他们中的大多数能够正确运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但是,由于社会历史的原因和现实条件的变化,一些人逐渐蜕化为“低效率、缺乏创新、僵化教条、办事拖沓,直至腐败缠身”等官僚主义作风盛行的“官僚人”了。在西方,人们大都从制度角度来研究“官僚人”;在社会主义国家,人们倾向于从思想作风方面来研究“官僚人”。而对“官僚人”作精神分析学分析,探讨“官僚人”作为自恋人的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指出.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是有效预防腐败的关键。要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这些要求。  相似文献   

13.
腐败的实质是权力变质。权力的滥用与权力的膨胀是产生腐败的根源。正确认识和对待手中的权力,是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也是摆在各级领导干部面前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一、权力与人民群众。“权力是人民给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党的一条基本原则。领导干部必须树立三个基本观点:一是权力是人民给予的观点二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观点;三是权力脱离人民群众就是权力死亡的观点。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权力不仅代表一种职务,也意味着一种责任。领导干部的责任是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领导干部只有利用人民赋予…  相似文献   

14.
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是贯彻以人为本治国方略的根本保障。过去一年来, 新一届领导集体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政府现代化转型开局良好。  相似文献   

15.
浅谈人民权力与人民监督胡煜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也就是说,人民拥有对国家财、物、人事等权力的所有权。为了管理国家各项事业,有秩序地进行革命和建设,人民把权力的使用权庄严地赋予国家机器的各职能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各级工作人员代表...  相似文献   

16.
伏琛 《瞭望》1990,(42)
有一位学者给社会上的腐败现象作了界定,说: “腐败就是权力变质——公共权力蜕变为私有权力。”这样“蜕变”的结果是:权力由原来应为社会兴利除弊的机制,变为滋生弊害的障碍机制。也就是说,原应为人民服务的权力,反变成了某些人搞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介体了。 国家干部的权力,是人民所赋予的,人民授权予公仆,总希望他们一心扑在公务上,多为人民作贡献。但擅长以权谋私之流不这样想,他们担心“有权  相似文献   

17.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建设的一个根本和重大问题。对于这个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作过一系列重要论述,毛泽东和邓小平同志也反复告诫全党要警惕和防止出现滥用手中权力而脱离人民群众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贺兴洲 《求知》2004,(12):6-8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切实“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于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要确保宪法和法律得到正确实施,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健康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工作,不断增强监督实效。  相似文献   

19.
“接班”与“接官”,是干部新老交替中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 “接班”,就是接过党和人民事业的班,重“接班”,就要把党和人民的事业作为自己终身的追求,摆正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接官”就是瞄准“印把子”,注重在接过官位与权力上,它是把做官当作人生的目标,注重个人权力与利益的得失,将党和人民的利益抛到脑后。年轻干部是以“接班”的心态还是以“接官”的心态走上领导岗位,其结果是大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20.
中共十七大报告首次明确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如何从管治型为主向服务型为主的政府转变,首先要弄清我国政府管理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事务公共权力的来源及特征等属性,倡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理念,正确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动员人民群众广泛参与,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忠实地为人民办实事,做马克思所倡导的“社会的负责的公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