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承》2009,(11):65-66
临桂县位于广西东北部,紧邻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全县总面积2202平方公里,人口46万人,辖五镇六乡165个村(居)委会。临桂素有"状元  相似文献   

2.
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富蕴县招商引资发展迅速,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国有矿山企业3家,非公有制企业138家,注册资金123548.2万元,注册资金在1000万元以上的就有28家。根据非公有制企业经济和矿山企业经济发展的需要,该县文明办于2004年在全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矿山企业中广泛开展了企业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目前已建成4家自治区文明单位、2家地区文明单位、2家县文明单位。  相似文献   

3.
叶兆泉 《当代广西》2009,(19):27-28
自治区作出“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的战略决策后,桂林市作出了全面推进临桂新区建设的工作部署,并明确提出要把临桂新区建设成为桂林市解放思想的先导区、综合配套改革的试验区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统筹发展的示范区。临桂县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以工业强县带动为核心战略,全面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相似文献   

4.
在深化创先争优活动中,临桂县扎实开展"进行一次素质教育,用好一次政策机遇,争创一个工作品牌,破解一个发展难题,推进一项创业新措"的"五个一"主题实践活动,在全县形成比、学、赶、超的创先争优氛围,经济社会等各项主要指标继续稳定增长,有力推动临桂新区和桂林世界旅游城建设。  相似文献   

5.
《当代广西》2008,(7):18-19
[临桂县情] 临桂县总面积2202平方公里,总人口46万。临桂区位优势明显,距桂林市区仅5公里,境内有两江国际机场、桂(林)海(北海)高速公路和筹建中的桂(林)梧(州)高速公路、321国道、湘桂铁路等,是桂林市的西大门。近年来,临桂县以扶强做大优势企业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大发展。曾被评为自治区“十佳县”,并在第五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进入中国西部百强县之列。  相似文献   

6.
2005年12月20日,由自治区党委政策研究室和临桂县委、县政府联合主办的临桂发展定位研讨会在南宁举行。根据临桂县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特殊的区位条件,来自区直单位和桂林市的30多位领导和专家学者认为, “十一五”时期,临桂县要抓住新机遇,按照桂林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和建设成为桂林市最大的综合性城市副中心的发展定位,努力把临桂建设成为桂林市现代工业发展的新基地、现代物流业的新载体、文化教育的新中心和居民生活的新花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梁尚明 《当代广西》2006,(12):56-56
临桂县紧邻桂林市,距市中心仅有6公里,境内既有西南最大的国际航空港——桂林两江国际机场,还有湘桂铁路、桂海高速公路、321国道及正在建设中的桂梧高速公路,具有极为明显的发展城郊型农家乐乡村游优势。近年来,临桂县在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明确把旅游发展定位为“桂林的御花园”,把全县的旅游资源按地域和特点分为北部生态休闲区、义江乡村田园农业旅游区、中部历史文化观光旅游区和南部岩溶湿地休闲度假区,基本形成了“一条线路,两段河流,三大特色”的旅游格局。“一条线路”是指认真策划好一条临桂旅游黄金路线,通过321国道,将沿途…  相似文献   

8.
叶兆泉 《今日广西》2008,(10):34-36
党的十七大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同时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本质内涵,应是一个充满活力,健康发展,人民幸福的社会,既体现社会的公平、祥和,又是一个蓬勃发展的局面、临桂县作为临桂新区建设的主战场,肩负着艰巨的历史使命,既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又要实现和谐稳定,必须积极树立大和谐理念,以人为本,求实创新,以全民的思想大解放,激发全民的创造发展活力,创造全局的大和谐局面,推进临桂大发展。  相似文献   

9.
《政策瞭望》2013,(4):55-55
2013年,广东全省要集中各种资源培育发展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且经营规模100亿、500亿和1000亿元的骨干企业。2013年全省力争培育5家,2017年培育15家,2020年培育20家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的国企大集团。围绕如何促进骨干企业发展,国资委详述了今年的工作计划和亮点。2012年省国资委安排3亿元改革与发展专项资金,鼓励省属企业开展科技攻关。  相似文献   

10.
<正> 1992年,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指引下,松滋县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冲破种种束缚,顽强拼搏,扎实苦干,促使全县乡镇企业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该县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91136万元,其中完成工业产值49311万元,分别比1991年增长22.5%和22.6%;占该县社会总产值和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达到42%和44%。乡镇村企业实现利润1003万元,税金1070万元,分别比1991年增长41%和49%。乡镇企业产值过亿元的乡镇达到2个;过1000万元的企业发展到4家,过500万元的企业发展到10家,过100万元的企业发展到78家;过1000万元的村发展到4个,过500万元的村发展到7个,过100万元的村发展到55个。今年1月该县乡镇企业又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35.8%,其中工业产值增长51.9%。乡镇企业已成  相似文献   

11.
正2010-2012年三年,凌云县加大财政对农村发展的投入,投入财政资金3.52亿元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安排资金5736万元用于农业产业化建设,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了现代农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也促进了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和全县新农村建设进程。2010-2012年,凌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658元、3233元和4165元,增幅分别为12.2%、20.86%和28.8%。  相似文献   

12.
沈丘县作为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近年来,在民营经济的发展上,坚持思想上放胆,工作上放手,形式上放开,政策上放宽,积极主动地为民营经济送定心丸,撑保护伞,极大地拓宽了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探索出了发展民营经济、促进小康建设的新路子。全县初步形成了食品、化工、轻纺、机械四大支柱产业和筛网、皮革、印刷、矿山配件、机车配件、脱水蔬菜等八大专业区域。预计到2002年底,全县各类民营企业可发展到2552家,注册资金8.2亿元,从业人员12万人,上缴税金5700万元。解放思想,强化对发展民营经济重要性紧迫性的认…  相似文献   

13.
胡功民 《政策》2005,(7):24-24
近年来,公安县坚持走工业兴县之路,致力于培育骨干企业。目前,全县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有5家,过5000万元企业15家,过1000万元企业29家。去年,凯乐科技、金安纺织、新生源化工、博盈车桥、荆都铜套5家亿元企业的销售收入、利税分别占全县74家规模企业的54%和75%,5家亿元企业纳税额占县级财政收入的30%;规模企业入库税金1.16亿元。一、推进企业改革,增强骨干企业扩张的活力。我  相似文献   

14.
为政之要,贵在务实,重在落实。近年来,随着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如何加强督查工作,发挥督查职能作用,确保各项决策部署真正落到实处,取得成效,成为了各级领导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结合临桂县实际和多年分管督查工作的一些经验,谈谈如何充分发挥督查职能作用,促进地方党委决策部署的落实,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5.
2007年以来,山阴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生态优先”的发展战略,抓住全省启动实施六大造林绿化工程的机遇,全面整合资源优势,大力推进绿化造林和生态建设,2007、2008两年,全县累计投资1.5亿元,完成成片造林17.8万亩,四旁植树250万株,通道绿化285公里,环城绿化0.8万亩,城市绿化20万株,育苗0.4万亩。全县造林绿化步入“快车道”,质量效益大幅提升,为建设绿色山阴、推动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6.
今年上半年,临桂县在一次干部人事调整中,一名年近49岁的乡镇副科级干部走上了乡镇正科级主要领导岗位。在他的考核材料上是这样评价的:“该同志在基层一线工作20多年,年龄较大,但工作热情不减,工作能力强,并经常教育年轻干部,发挥传帮带作用……”这是临桂县近来选人用人重实干的又一例子。对此,临桂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郑建忠说:“临桂县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大好时机,需要大批干事创业的人。我们拿出一批重要和关键岗位给踏实干事的人,就是想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位子,用‘实干者吃香不吃亏’的生动例子,来树标杆、明导向、鼓人心。”  相似文献   

17.
蒋志农 《当代广西》2007,(14):40-41
近年来,平果县把工业化、城镇化作为加快发展的主导方向和核心战略来重点推进,依托铝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06年全县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分别达65.64亿元、13.52亿元,县域经济总量和发展的速度均排在广西各县区的前列。  相似文献   

18.
截至2000年底,辉县市共有个体工商户15900户,私营企业1263家,出口创汇2898万元,完成工商税收3933万元。个体私营经济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振兴和繁荣辉县市经济,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泰和工业园区第一、第二期于2001年启动建设,总规划面积10000亩,审核批准规划面积7500亩,已建成4500亩。目前已建成以泰和大道为主干,以井冈山大道、罗湖大道、文沿大道为支撑的环形路网,园区供水、电力、电讯、排污、绿化等设施日臻完善。2005年2月,为进一步拓展工业园区范围,顺应大量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的潮流,我县又将位于泰和火车站北侧,毗邻泰和工业园第二期的泰和垦殖场的部分国有土地纳入工业园区,作为工业园区第三期——泰和创业园进行开发建设。到2006年底,创业园已完成1032亩工业用地的“四通一平”,落户企业24家。金泰环保、原野板鸡、永泰交通设施、金惠粗铜加工等4家企业已投产。所有项目竣工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20亿元、税收4000万元。到2006年底,工业园区一、二、三期基础设施建设总投入2.2亿元,企业总数达151家,投产企业116家,其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企业98家,投资5000万以上企业21家。初步形成了以玉华水泥为主的建材业、以半边天药业为主的医药化工业、以生物谷为主的食品业、以一伟针织为主的针织服装业、以合力泰为主的电子业、以群了电工为主的机电业等六大板块。2006年,园区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1.1亿元,工业增加值6.23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上交税金7260万元,园区企业就业人数达1.57人。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德兴市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主攻工业不动摇,引进了一批投资过亿元的企业,规模企业由33家发展到57家,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从零发展到10家。德兴市坚持以项目为主抓手,坚持以大项目促进经济的大发展。投资10亿元启动金德铅业项目,建成后可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投资8亿元开工建设80万吨硫酸项目;投资5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