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迪拉·甘地(1917-1984年)是印度总理尼赫鲁的独生女,曾两次当选印度总理,世称甘地夫人。她是世界著名的政治家,且是这个行列中屈指可数的女性之一。她的一生充满着神秘色彩,多年来人们对她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好奇。 历尽劫难的绝顶殊荣 英迪拉·甘地及其家族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印度现代史的缩影。英迪拉·甘地出身的这个家族,先后出现了四位国大党主席(其父尼赫鲁、她自己、次子桑贾伊·甘地、长子拉吉夫·甘地),其中三位担任过印度总理(父、她、长子),前后主宰印度政治舞台半个多世纪。英迪拉·甘地先是担任她的父亲…  相似文献   

2.
论尼赫鲁与甘地之间的历史交往①彭树智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这部著作,反映了一个中国青年学者研究视角中的南亚两位伟人———甘地与尼赫鲁之间密切的历史交往。甘地和尼赫鲁都是国外学者经常提到的“奇里斯玛”型的有超凡魅力的领导人物。按照马克思·韦伯的说法,“奇里斯...  相似文献   

3.
印度独立前,经济不发达,对外贸易相当落后。自1947年独立到现在已有三十八年之久,从1951~52年度实行计划经济至今也有三十四年的历史。其间,经过尼赫鲁、夏斯特里、英·甘地、德赛、查兰·辛格、英·甘地和拉·甘地几届政府的更替,印度经济不断增长,对外贸易也得到了极为迅速的发展。研究印度对外贸易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对于进一步发展中印两国间的经济技术交流和经济贸易往来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越南发动侵柬战争以来,为了在政治上、经济上寻求印度的支持,其领导人积极与印度发展两国关系。印度前总理英·甘地政府与越关系较为密切。拉·甘地上台后,两国仍保持较友好的关系。应黎笋邀请,拉·甘地于1986年11月27至28日正式访问了越南,这是自1954年尼赫鲁访越以来,印度总理第一次访越。现将两国关系及趋势简述如  相似文献   

5.
拉吉夫·甘地自1984年10月31日出任印度总理至今已两年半。拉·甘地的对外政策路向如何?人们予以很大的关注。拉·甘地在1984年11月12日向全国发表首次重要政策讲话时郑重声明:“贾瓦哈拉尔·尼赫鲁给我们留下了一套对外政策;英迪拉·甘地非常富有创造性地丰富了这一政策;我将继续推进这一政策。”以后他又经常强调要保持对外政策的“有变化的连续性”。西方观察家认为,“连续性”指的是拉·甘地将保持与苏联的特殊关系,“有变化”则是表示他将改善和加强与西方、其中特别是美国的关系,并且努力缓和与邻国  相似文献   

6.
1984年10月31日英迪拉·甘地夫人遇难后,印度的教族仇杀之火有燎原之势,使国家陷入了独立以来最大的危机之中。拉吉夫·甘地就在这危难时刻接任了总理。人们在寄以厚望的同时,也不无担心:这位年轻的总理能否力挽狂澜?一年多来的事实表明,拉吉夫不但稳定了局势,而且雄心勃勃地勾画了印度走向现代化的蓝图;在国际上提高了印度的形象;他本人也在国内确立了无可争辩的领导地位。家世及个人简历拉·甘地是尼赫鲁家族中担任国大党和政府领导人的第四代人。他的曾外祖父莫蒂  相似文献   

7.
《尼赫鲁与甘地的历史交往》 (尚劝余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1 999年 1 2月 ) ,是我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研究尼赫鲁与甘地关系的专著 ,系颇具学术价值的开拓创新之作。首先 ,本书深化了尼赫鲁与甘地研究。尼赫鲁与甘地是我国学术界历来颇为关注的两位世界历史上的热点人物。早在 2 0、 30年代 ,我国就开始了对甘地和尼赫鲁的介绍与研究 ,几十年来 ,我国的甘地研究和尼赫鲁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研究领域不断扩大 ,研究程度不断深入 ,但仅限于对甘地和尼赫鲁进行分别研究 ,尼赫鲁—甘地关系的研究一直是空白。本书在尼赫鲁与甘地关系研究方面堪…  相似文献   

8.
1991年5月26日,印度南部小镇的一声炸响结束了年轻有为的印度政治家拉吉夫·甘地的生命,从而给尼赫鲁家族对印度40年的统治划上了一个句号。在党派斗争激烈的政治危机中,作为国大党折衷领导人的纳拉辛哈·拉奥继任了印度总理。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新政府打破了尼赫鲁经济发展模式的思想禁锢,抛弃了这一模式束缚手脚的教条,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经济自由化的改革,外贸体制改革便是自由化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外贸体制改革的举措 (一)适应新形势,改变旧观念,培养新型的国际贸易人才印度独立后所执行的内向型外贸政策,保护主义甚为严重,其目的是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由于国内市场受到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高墙的严格保护,工业生产技术日趋落后,效  相似文献   

9.
论尼赫鲁—甘地关系的实质及意义尚劝余1919—1947年,是印度奋起反抗英国殖民统治并取得民族独立的时代。尼赫鲁和甘地是这一时期印度民族民主运动中两位最主要的领导人,他们在民族民主斗争历程中合作共事。并肩战斗达1/4世纪之久。尼赫鲁与甘地之间的政治合...  相似文献   

10.
以拉·甘地为首的国大党在1989年印度第九次大选中失利,国大党继1977年之后,第二次成为在野党。拉·甘地何以会失败?除了政治方面的原因,恐怕也少不了经济方面的问题。本文拟将拉·甘地执政五年内的经济政策的调整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作一概述,供深入研究印度第九次大选参考。一、拉·甘地执政时期的经济政策调整拉·甘地一上台就加快了经济政策调整的伐步,五年来,其经济政策调整可大致归纳如下: (一)放松对私营部门的限制,鼓励私人经济的发展独立后,印度政府对私营经济仍采  相似文献   

11.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1861——1941),蜚声世界文坛的灿烂名星,印度伟大的民族主义者。他与甘地是同时代人且与甘地齐名。甘地被称为“圣雄”,他则被誉为“导师”(Guide)。尼赫鲁把甘地和泰戈尔称作是“世界最杰出的人物”。然而,人们对泰戈尔的文艺成就及其思想了解的比较多,介绍和评述的论著有如过江之鲫,而对他的丰富的政治思想却了解得甚少,这方面的著述也寥若晨星。本文正试图为弥补这一不足而作一初浅的尝试。一、泰戈尔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2.
拉·甘地上台后,加快了其母已开始的经济政策调整,大力整顿公营经济,积极鼓励私营部门,不断增强市场功能,逐渐扩大对外开放,从而给印度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复杂的影响。对此,印到社会各界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尽管拉·甘地在去年底的大选后下台,然而围绕拉·甘地经济政策调整的争论并未因此而结束。这场争论不仅关系到对拉·甘地经济政策调整的评价,而且影响到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印度经济政策的方向。因此,本文拟对围绕拉·甘地经济政策调整的争论作一简要介绍,并就这场调整作以简单评价,为对此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3.
1989年底印度第九届大选的结果,与大多数持乐观态度的观察家们的预测相反,拉·甘地领导的国大党失利,维·普·辛格领导的全国阵线组成了联合政府。但是,新政府不仅面临一系列的社会政治问题,而且还面临严峻的经济形势。为克服印度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困难,推动印度经济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维·普·辛格政府在坚持拉·甘地经济政革和对外开放的同时,又对印度的经济政策作了某些重要的调整。与拉·甘地的经济政策调整一样,维  相似文献   

14.
1984年10月31日,(印度前总理)英(迪拉)·甘地迂刺身亡(被她的两名锡克族警卫暗杀)。她的儿子拉(吉夫)·甘地接替她出任印度第五任总理。英·甘地的第二任期内(1980—84年),旁遮普邦锡克人的自决运动和阿萨姆邦阿萨姆人要求驱逐外来人的运动不断激化,愈演愈烈,升级成长期的动乱,一直是影响印度政局稳定的两颗毒瘤。旁遮普邦锡克人的自决运动始于1982年。运动的直接原因是英·甘地1980年重新上台  相似文献   

15.
80年代中期,印度总理拉·甘地面对国内的经济萧条,管理体制混乱等实际,毅然作出了加速经济改革的决定,并制定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然而,遗憾的是拉·甘地壮志未酬,饮弹身亡,使印度的经济改革受到大挫。1991年6月,以纳拉辛哈·拉奥为首的国大党政府再次登台,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迫于西方金融机构的压力,接过拉·甘地经济改革的接力棒,重新推动改革。其改革幅度比拉·甘地大,步子也比拉·甘地快。应当承认,印度两届国大党政府推行的经济改革政策,确实收到了一定成效,从而使印度经济走出了低  相似文献   

16.
印度力争成为下世纪的经济大国华碧云印度的大国思想根深蒂固。独立初,尼赫鲁在《印度的发现》一书中说:“印度以它现在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销声匿迹。”他把到本世纪末实现工业化作为奋斗目标。英·甘地和拉·甘地继...  相似文献   

17.
《东南亚》1989,(2)
尼赫鲁时期(1947—1964年)的中印关系在两千多年中印交往的历史长河中以1959年为界限发生急剧转折,最富戏剧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及其对当代国际政治的深远影响一直为世人所瞩目,许多外国学者也对此作过不少研究和评述。但是,由于种种历史和现实的原因, 中国学者在学术研究上却极少涉足。现在,中印关系随着拉吉夫·甘地的访华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免会想到尼赫鲁执政时期那段难忘的中印友谊。正是本着殷切期望恢复和发展中印友好关系的善良愿望,笔者不揣简陋,对1949—1958年的印度对华政策及其对中印关系产生的作用等作一回顾和分析,同时也期望对中印关系和当代国际政治的研究尽绵薄之力。文中错谬欠妥之处,还望各位行家指正。  相似文献   

18.
去年10月31日,印度总理英·甘地遇刺逝世,其子拉吉夫·甘地接任总理。在12月举行的大选中,国大党(英迪拉派)获得压倒优势的胜利,拉·甘地正式出任总理。他执政以来,提出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特别是新政府第一个预算(1985—1986年度),对经济政策作了许多重大的调整。一个有七亿三千多万人口的亚洲大国发生重大的变化,自然为世人所瞩目。今年5月,美国商务部长鲍德里奇访问印度时说,印度正在开始一场“经济大变革”。外国一家报纸也评论说,“过去几个月里,印度走上了独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印度报刊一再说,钖克人的故乡旁遮普已变成了“宗教——政治的火药桶”。1984年旁遮普的“金庙事件”和英迪拉·甘地的被刺身亡证明,这个“火药桶”的问题已经十分严重。拉吉夫·甘地担任总理以后,组成三人委员会,力图谋求这个问题的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20.
魏风江教授是中国学术界研究泰戈尔学者中的代表,是中印文化交流和两国人民友好合作的桥梁。他与圣雄甘地、独立运动领袖尼赫鲁相处很久,又曾与前总理英迪拉·甘地夫人在国际大学同学。 魏风江是浙江萧山县人。1933年,上海成立“中印学会”,向印度派遗学者和留学生。22岁的魏风江因成绩优异,经恩师潭云山向会长蔡元培推荐,于当年只身赴印度,来到距加尔各答90英里的生汀尼克坦,就读于泰戈尔创办的国际大学。1937年夏季,又受泰戈尔派遗,去华而达,在甘地主持的真理学院学习近半年:回来后,继续在国际大学研究院深造。1939年,魏风江返回祖国。他在印度前后共6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