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2 毫秒
1.
文刃 《世纪桥》2012,(4):40-44
粮票是我国特殊经济条件下的历史产物,是计划经济这段历史的真实写照和见证。自1955年发行第一套全国粮票始,至1993年票证全面退出,小小方寸票证作为一种载体,见证了我国从物质匮乏发展到物产丰富的全面过程,也承载了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记忆。  相似文献   

2.
票证岁月     
正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中国老百姓经历了一段使用票证的岁月。1955年初,我在部队当了几年译电员后退伍回九江,分配到港务局当内勤保卫干事,成为一名单身职工。那时刚刚进入票证年代,单位给我发了一个月的全国通用粮票,在食堂用餐,按定量以0.12元买1斤饭票,菜票则随意买,没有什么不便。虽然只有51.5元工资,  相似文献   

3.
正如今出门在外,只要有手机就可以支付……移动通信、电子科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改变了我们的支付习惯、生活方式,甚至引发了社会和产业的变迁。票证退出钱包迎来最丰满时刻"钱不好使,有票才能买东西"。今年65岁的陈红军依然清晰地记得,上世纪60年代,粮票、布票在国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粮票不仅仅是购买粮食的一种凭证,在那个年代它还是权益、身份、地位的化身。在那段岁月中,只要说是"自带粮票"的,就表  相似文献   

4.
票证史话     
林斯人 《前线》2013,(5):92-93
我国过去由于物资供应紧张,曾发行过很多票证。以北京为例,1962年上半年,市粮食局、商业局就发行20余种票、证、卡,包括粮票、菜票、油票、肉票、蛋票、豆票、糕点饼干票、副食品票、“烟票”、布票、鞋票、购粮卡、购货本、购货券、煤油证、购煤卡等,凭票限量供应的商品高达102种。  相似文献   

5.
正改革开放40年,我是亲历者,见证者,也是受益者。目有所视,耳有所闻,身有所触,家有所获,心有所感,真有好多话要说,但一时又不知从何说起。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很形象地说:"粮票、布票、肉票、鱼票、油票、豆腐票、副食本、工业券等百姓生活曾经离不开的票证已经进入了历史博物馆,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生活困顿这些几千年来困扰我国人民的问题总体上一去不复返了!"这些话,饱含了多少酸甜苦辣、人间百味,我相信凡是过来人都能咂摸出来。  相似文献   

6.
票证,作为商品流转过程中的特殊形式,是商业部门将生活必需品供应到消费者中的必要凭证,它反映了我国计划经济时代商品供销的历史面貌。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1954年至1966年河南省各种粮票的发行与管理为中心,对粮票制度在地方的制度化与强化过程进行了考察。粮票制度在河南的形成大致经历了草创时期、初步形成时期和定形时期三个阶段,到1957年7月已基本确立。1957年至1966年,随着一系列新举措的出台,使粮票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在此期间,粮票的职能也由最初的粮食供应凭证,扩大为具备有价证券的职能。  相似文献   

8.
张云 《党的建设》2009,(5):55-55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对普通人家来说,除了钱,粮票恐怕是最宝贵的了,尤其是全国通用粮票。出门在外如果没有粮票,不要说买一碗面条,就是想吃一个馒头,人家也不会卖给你。度过三年困难时期的人。都知道那时粮票和钱一样金贵。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在铁道兵十师汽车营二连服兵役,随连队在北京铁道兵总部执行任务。一天,连长要我  相似文献   

9.
在有着7000年历史的河姆渡文化发祥地浙江余姚,来自贵州的务工者岳安前不久领到了特殊的“文化粮票”。今后,凭这张小卡片,岳安可享受到免费看电影、免费借阅图书、优惠购书等一系列“文化套餐”,满足了外来务工者的精神文化需求。被岳安称为“文化粮票”的,是余姚为“新余姚人”量身定做的阳光文化共享卡以及为低保户发放的阳光文化爱心卡。  相似文献   

10.
季桢 《奋斗》2001,(5):54-54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曾向全国播发了王德民所收藏的中国五六十年代的粮票、油票、布票等“票证”专题。他的《中国东北地区早期火花》收藏专题,曾参加了《国际火花、烟标展览》,并获得了好评。他的《新中国建国初期连环画》收藏专题,不仅入选“黑龙江省首届民间收藏连环画展”,且被收入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连环画精品收藏图鉴》。他收藏的哈尔滨索菲亚教堂的老图片,  相似文献   

11.
正2018年12月18日,中央组织部老干部局组织机关离退休老同志参观"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因只有两个多小时的参观时间,很多内容未来得及细看。隔了五天,我再次去国家博物馆,参观了一个上午。两次参观,大大加深了我的认识,感触良多。我是1959年8月来北京上大学的,当时正赶上国家困难时期。记得那时,吃、穿、用的许多商品都凭票证,限量供应。如吃饭要凭粮票,吃油要油票,几乎没有不要票的东西。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那时的日子,我记忆犹新,下面仅举几例。  相似文献   

12.
1996年是“九五”第一年.全国经济形势可以说是近几年来最好的。我国在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的前提下,使通货膨胀率低于经济增长率的宏观调控目标已基本实现。与此同时,人民币汇率稳定,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增加,人民收入水平提高,城乡市场丰裕,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大大增强。经济专家认为,国民经济发展已成功实现“软着陆”。总量增加使短缺经济成为历史今天30岁以上的中国人.对“短缺”的印象仍记忆犹新,有人把那个时代的经济称为“票证经济”,意思是由于商品短缺,商品的供应必须凭票证来平衡。也许全世界的人都没有想到,仅用了十几…  相似文献   

13.
品味票证     
梁赟 《党的建设》2008,(9):50-50
票证,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曾主宰着全国人民的生活。没有票证,寸布难买;没有票证,两肉难求。而如今,票证已成为收藏爱好者的"宠儿",市场上很难再见到它的踪迹。  相似文献   

14.
正汪东兴是方志敏创建的红十军的一名战士。先后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947年春,他被调毛泽东等领袖身边担任警卫工作,得到毛泽东等领导的器重,见证了众多惊心动魄的历史大转折和经典瞬间。见证"进京赶考"的历史壮举  相似文献   

15.
红都瑞金历史照片是中央苏区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文史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红都瑞金的历史照片是中央苏区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历史见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中央苏区和缔造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历史见证。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历史是一面映  相似文献   

16.
杨飞 《党的建设》2011,(4):60-61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在上海诞生以来,已经走过90年的光辉历程。90年的历史岁月,见证了无数共产党人为了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前仆后继的奋斗历程,见证了从上海开始到北京期间,中共中央所在地几经变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李翔 《共产党人》2010,(21):55+42
在我刚记事的时候,就觉得粮票是一种特别重要的东西,甚至比钱都贵重,丢了钱是后悔,如果丢了粮票简直就是发疯。那个困难的年代,人们把粮票看成是命根子,在家里,把它左三层右三层包裹起来,放在最隐蔽的地方;出门时,把它紧紧揣在怀里,时时小心,处处惦记。谁要是有钱,人们只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在上海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了86年的光辉历程。86年的历史岁月,见证了无数共产党人为了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前仆后继的奋斗历程,见证了从上海开始到北京其间,中共中央所在地几经变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在民族复兴历程中高歌猛进的重要历史时期。这一时期见证了中国的大发展,也见证了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的重大变化。对中国来说,外部世界从来没有如此  相似文献   

20.
杨飞 《党史文苑》2008,(2):39-42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在上海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了86年的光辉历程。86年的历史岁月,见证了无数共产党人为了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前仆后继的奋斗历程.见证了从上海开始到北京其间,中共中央所在地几经变更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