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苏联走近衰亡的勃列日涅夫时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南泉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1,(6):64-73
长期以来,勃列日涅夫时期给人的印象是稳定.而人们往往忽视重要的一点,这种稳定在勃列日涅夫执政的相当一个时期里意味着停滞.如果从总的发展趋势看,如果从苏联作为一种社会主义制度的变迁的角度分析,勃列日涅夫执政18年,完全可以说是停滞、聚集危机因素与苏联走近衰亡的时期.导致这个时期停滞的主导原因是改革的停滞.停滞带来的严重社会经济问题有社会、政治问题日趋增多与尖锐;经济增长率递减和停滞;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的低效日益严重;军备竞赛拖垮了苏联经济和悄悄地重新斯大林化. 相似文献
2.
苏联解体十年后的再思考——《苏联灭亡之谜》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锦霞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9,(1)
20世纪80~90年代的苏联剧变乃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吸引了学术界的目光.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我国学界、俄罗斯和两方学者对此问题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做出了相应的解释.目前,苏联解体仍然是学术界的一个令人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3.
鲁念英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1,(3):90-91
本书由新华出版社于2010年10月出版,分上中下三册,共155万字.全书分六编:十月革命与列宁时期'斯大林时期;赫鲁晓夫时期;勃列日涅夫时期;戈尔巴乔夫时期与苏联剧变的原因与教训. 相似文献
4.
暑往寒来,富景筠博士的《卢布信用危机与苏联解体》①一书出版已经整整一年了。这一年间,我曾几次坐下来想为这部专著写点什么,最终无奈为各种杂事所打断。现代社会的高节奏和浩如烟海的讯息,默默地侵蚀着人们的读书欲。 相似文献
5.
屈昭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9,(6)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06年出版了谭索先生的大著<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苏联的毁灭>(以下简称<毁灭>),在学术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时隔不到3年,该出版社又推出了谭索的新作<叶利钦的西化改革与俄罗斯的社会灾难>(以下简称<灾难>).两本书,对苏联解体前后两个重要历史人物--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可以称之为姊妹篇.本文拟将两本书放在一起进行评介. 相似文献
6.
7.
李淑华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4,(1)
正苏联作为一个国家已经解体,但苏联留下的思想理论遗产,并没有定论。苏联解体不仅影响了人类的发展进程,而且改变了世界政治地图和国际战略格局,它留给人们的思考是沉重的。苏联解体是人文科学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也是一个世纪难题,因为它涉及国际共运的兴衰浮沉和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自苏联解体以来,中国专家学者发表了大量学术著作,研究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苏联解体的原因很多,既有历史因素,又有现实因素;既有政治因素,又有经济因素;既有国内因素,又有国外因素。其中传统经济理论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低估的。苏联解体了,但传统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影响仍然存在,这种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历史是一面镜子。对传统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8.
庞大鹏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8,(3)
1991年苏联剧变以后,我国学者对苏联剧变原因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探讨,研究大多是从政治体制、经济制度、意识形态和民族关系等视角展开,内容涉及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以及民族学等领域,但这些研究就整体而言,不同程度地缺乏社会学的视角,在社会阶层和社会结构层面上对苏联剧变的研究不足. 相似文献
9.
程伟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8,(2)
在1981年召开的一次关于苏东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全国学术会议上,我认识了陆南泉教授,他的主旨发言深深地吸引了我.从此,他的文章和著作我都必读.在我的心目中,他早就是我国研究苏联、俄罗斯经济问题的顶级专家之一.他对年轻学者一向谦和,我对他历来有亲切感和崇敬感.我去苏联留学的学校的选择,正是征求了他的建议之后最终确定的. 相似文献
10.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从原苏联的一个行政区迅速转换角色,成为名副其实的独立国家。苏联模式在俄罗斯完全被摒弃,俄罗斯社会跌宕起伏,经济领域中实行的新自由主义政策使国家管理的功能大为削弱,社会经济领域出现巨大的制度真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