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死伤探讨     
陈小忠  方宇杰 《证据科学》1999,6(3):133-134
人体损伤按形成时间的不同可分为生前伤和死后伤.死后在尸体上形成的损伤称为死后伤.  相似文献   

2.
生前伤与死后伤的鉴别司法人员在法医所作的尸体检验报告内,常常可以看到对损伤特征的描述中会叙述到有无“生活反应”。这里所说的有无生活反应,就是鉴别生前伤与死后伤的。生活反应具体有哪些象征,现简要介绍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水中尸体生前死后入水问题.方法对溺水尸体的额窦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并与生前、死后入水形成的其他尸体征象进行比对.结果生前溺死者双侧额窦窦腔内有凝血块,额窦骨壁内出血;死后入水的尸体及机械性窒息的尸体额窦腔内及额窦骨壁无出血.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易于观察掌握,可作为法医尸检中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入水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吴家馼  廖志钢  唐元发 《法医学杂志》1990,6(1):4-7,F002,F003
生活反应是诊断生前伤的主要根据.近二十年来,法医病理学在研究生前伤和死后伤的诊断中,采用了多种新兴技术,如扫描电镜技术、酶组织化学技术、酶标技术、电泳技术等,促使生前伤的诊断水平有明显提高.伤后存活1小时死亡者,大部分皆可获得明确诊断;立即死亡或在濒死期形成的损伤,由于生活反应甚微,或受腐败等  相似文献   

5.
水中尸体损伤鉴定是法医损伤鉴定中的一个难题。水中尸体上的损伤由于受到水的浸泡和腐败作用,致使创壁受到影响,常规组织学检查和一些生化、生物测定所获得的结果也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可信性。七十年代以来,国外有学者报告了应用 SEM观察生前、死后皮肤切创创壁纤维蛋白的情况,借以推断生前伤和死后伤。  相似文献   

6.
生前伤与死后伤皮肤弹力纤维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Hart氏弹力纤维染色对不同时间的皮肤生前伤和死后伤进行组织学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生前伤和死后伤真皮中的弹力纤维在形态和分布上无任何区别,因此,在法医实践中依据真皮中弹力纤维形态变化区别生前伤与死后伤无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家兔死后体表锐器损伤出血现象进行研究,以期能够贴近实际办案需要,找到一个更为实用的鉴别生前锐器伤和死后锐器伤的方法。方法家兔脱毛,制作锐器损伤模型,采用大体观察结合HE染色镜下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死后锐器损伤出血量均较少,随着时间延长出血量减少,出血速度慢。死后30min的锐器损伤在形成过程与生前损伤有所区别,但在死后12h肉眼观察结果与生前损伤难以区别。死后1h以上的锐器损伤与生前损伤不同之处在于创缘不会被血染。结论位于尸体低下位置的死后30min内的锐器创与生前锐器创的区别是出血量相对较少。死后60min-90min的锐器伤出血量少,创缘皮肤不被血染,肌肉的出血较局限,与生前损伤相鉴别较容易。  相似文献   

8.
试死伤探讨     
人体损伤按形成时间的不同可分为生前伤和死后伤。死后在尸体上形成的损伤称为死后伤。若死后伤为犯罪行为的继续,则称之为犯罪性死后伤。试死伤也是犯罪行为继续的结果,是犯罪性死后伤的其中之一。它是指凶手杀人后深怕被害人复苏而被指认,故在逃离现场前,为确认被害人死亡与否,对其用火烫、刀刺划等方法进行试探,进而追加于尸体上的死后伤。这种损伤不同于偶然性死后伤,也有别于因“仇恨发泄”等原因而形成的其它犯罪性死后伤。它客观上存在于某些杀人案中,并有其一定的特征且反映出凶手特定的犯罪动机。本文通过笔者办案时收集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型糖蛋白A(Glycophorin A, GYPA)、CD6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蛋白在水中晚期尸体生前伤和死后伤的表达情况,为在水中晚期生前死后伤鉴定筛选标志物。方法 18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n=6)、生前挫伤浸没组(n=6)和死后挫伤浸没组(n=6),生前挫伤浸没组采用机械失重技术建立SD大鼠右后肢挫伤模型,死后挫伤浸没组是SD大鼠处死后用机械失重技术建立右后肢挫伤模型,对照组不予致伤处理,所有大鼠均浸没72 h。肉眼观察及HE染色观察生前伤和死后伤的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mmunohistochemistry,IHC)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GYPA、CD68及TNF-α蛋白在挫伤组织表达情况;随后在实际案例中予以验证。结果 肉眼观察和HE染色均无法较好地鉴别浸没72 h大鼠的生前伤和死后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生前挫伤浸没组软组织GYPA表达呈阳性,CD68在炎性细胞膜呈阳性表达,TNF-α在胞质表达呈弱阳性,GYPA、CD68和TNF-α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死后挫伤浸没组和对照...  相似文献   

10.
炭化尸体的法医学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近年来杀人焚尸案有所增加,多数案件中被焚烧的尸体毁损严重.对严重炭化尸体的检验,常常会遇到温度对尸骸的影响,毁损尸骸的生前死后伤的确定方法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可以对案件的解决提供重要线索.现将国内外的主要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扫描技术在医疗纠纷死亡原因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间,对12例医疗纠纷案例行全身CT检验,比较CT影像诊断与解剖所见及生前与死后CT诊断的差异性,分析尸体的CT常规检验在病变与损伤的诊断方面的优势与劣势。结果 CT影像诊断与解剖所见比较显示,在密度改变差异大的病变和损伤的诊断方面CT检验存在优势,如肺不张、肺炎、钙化、骨折、出血等;生前与死后CT诊断的比较显示医疗纠纷案件的尸体保存都较为良好,死后CT扫描检验对生前疾病诊断具有意义。结论虚拟解剖技术在医疗纠纷尸体检验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在尸体解剖前为鉴定人提供有效信息,也可在无法进行解剖的情况下为死亡原因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损伤在法医学检验中涉及面较广.旦复杂。既有尸体损伤,又有活体损伤;既有自杀、他杀的损伤,又有自伤、他伤的损伤;既有生前伤.又有死后伤;既有伪伤,又有真伤。从损伤的分类或命名上也不统一,特别活体损伤的性质。有的是以自杀、他伤、意外事故的鉴别为主;有的则以致伤手段为主,如造作伤;有的则以致伤目的为主,如诈伤;有的则以伤和病合并命名等。根据法医实践,作者认为法医学损伤的检验应从理论上予以理顺,据我国目前的法医检验状况,可分为尸体损伤鉴定和活体损伤鉴定两部分、前者应包括:(1)生前伤死后伤的鉴别;(2)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道路交通事故二次损伤致死的法医学鉴定思路和要点。方法收集17例道路交通事故二次损伤致死的案例,通过事故现场勘验和尸体检验收集交通事故发生的基本信息以及损伤分布、性质等资料。根据收集的信息,重建事故发生过程,明确死者的致伤过程,分析损伤的致伤方式和机制、损伤的严重程度,判断属生前伤抑或死后伤,明确死者的死亡原因。结果道路交通事故二次损伤致死案例存在损伤严重,多发伤与复合伤常见,生前伤、濒死伤与死后伤并存,致伤方式多样,致伤机制复杂,甚至多次损伤相互掩盖等特点。结论道路交通事故二次损伤致死的法医学鉴定需结合事故现场勘验、尸体检验等综合分析和判断。  相似文献   

14.
人体死后受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学等各种内外因素的作用,在尸体上发生的各种变化称为死后变化。在法医尸检工作中,一些死后变化常被误认为是生前损伤或病理改变,由此导致法医病理学死因鉴定或死亡损伤方式推断的错误结论。笔者结合法医尸检的实践经验,总结了常见的容易被误认为是生前损伤或疾病的一些死后变化,以供法医同仁们在检案实践中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270例尸体瞳孔形态、直径大小,并就其与死因、年龄、性别、死亡时的环境亮度以及死后经过时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有机磷中毒死的瞳孔平均直径最小(3.59mm);青壮年尸体瞳孔的平均直径较小儿、老年人略大;男性尸体瞳孔略大于女性。死于黑暗环境的尸体瞳孔较死于明亮环境的尸体瞳孔略大。生前因虹膜病变使瞳孔呈不规则形,死后瞳孔持续呈不规则形。作者认为,尸体瞳孔的形态、直径大小与死因(如有机磷中毒)有关,并受死者生前眼的健康状况、年龄及死亡时的环境亮度等因素的影响。在死后经过时间的瞳孔直径变化上,统计值无逐渐缩小或散大的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6.
498例水中尸体硅藻检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准确、有效地对水中尸体进行生前或死后入水鉴定,组织器官中硅藻的定性和定量检验被认为是较好的一种实验室检验方法[1]。为进一步证明硅藻检验在水中尸体鉴定中的实用价值及其实践意义,本文作者对10年间(1994~2003)498例水中尸体硅藻检验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1案例资料1.1一般资料统计10年间(1994~2003)法医室受理的498例水中尸体的硅藻检验案例,根据尸体检验和调查访问,明确为生前入水者124例(24.9%),死后入水者44例(8.8%);不能明确生前或死后入水者330例(66.3%)。男性尸体293例(58.8%),女性205例(41.2%);年龄最小为出生1天,…  相似文献   

17.
<正> 损伤时间的确定包括:1)鉴别生前伤和死后伤;2)比较同一个体上的生前损伤,推断生前损伤形成的时间先后次序。生前伤周围,各种炎症因子不断地被激活。相继出现的炎症因子,是确定损伤时间的生物学基础。通过组织学观察证明,白细胞反应是最早出现的炎症征象。损伤后8~12小时,白细胞和激活的成纤维细胞在损伤周围形成一个明显的损伤带。靠近损伤缘的中央区,以组  相似文献   

18.
何桂琼  吴家骏 《法医学杂志》1994,10(1):11-14,F003
本实验采用我室自己制备的免抗鼠纤维连接蛋白抗血清作为第一抗体,ABC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不同损伤时间鼠损伤皮肤Fn的渗出及分布变化.探讨应用纤维连接蛋白诊断生前伤、死后伤的价值.其结果表明:伤后5分钟,创缘深层出现纤维连接蛋白细网.其渗出量与损伤时间密切相关.死后标本均无纤维连接蛋白渗出.因此.我们认为该方法可为法医学研究生前伤和死后伤的鉴别诊断开辟另一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甲抗人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单克隆抗体,ABC免疫组化方法鉴别生前伤与死后伤.生前皮肤切创和刺创标本创缘上见条状褐色反应带,死后皮肤切创标本创线上未见上述反应带。该法可用于检测短时期发生的生前伤与死后伤。  相似文献   

20.
<正> 尸体检查是法医学最主要的检查内容和法医检案的主要手段之一,主要解决与法律有关的人身死亡原因、死亡性质、死亡时间、致伤物、生前伤与死后伤等问题,涉及无名尸体检验案件,除解决上述问题外,还需进行个人识别查清死者身份即身源情况。特别是碎尸案件及空难、交通肇事、爆炸、火灾等案件,尸体多、尸体残缺不全,尸体的个人识别常是侦查破案、抚恤赔偿的重要环节。本文就目前司法实践中无名尸体的个人识别方法作一综述。目前,在法医检案和侦查实践中,个人识别方法主要有四种:一为直接辨认法,即通过亲友、群众辨认尸体及随身物件确认尸体身源;二为法医物证学方法,即通过检测尸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