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吴伟萍 《岭南学刊》2011,(4):106-110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抢占科技与产业制高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广州已具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良好条件,但也存在不少制约因素。广州要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特征出发,将政策着力点放在增加供给和引导需求两个层面,以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2.
叶冬华 《群众》2023,(8):16-17
从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任何时候中国都不能缺少制造业”,习近平总书记对制造业发展始终高度关注。生物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已经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区域竞争的焦点赛道。作为中国医药城的核心区,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近年来坚持走集聚高端人才、引进高端成果、落户高端企业、发展高端产业的专业园区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新东方》2002,(6):122-123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根据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新趋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前十年要全面完成“十五”计划和二0一0年的奋斗目标,使经济总量、  相似文献   

4.
吴金光  肖丫苹 《求索》2013,(5):26-28
运用财税政策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是我国当前的一项重大的政策选择。我们选取了从2000年至2012年来自高端电子、生物制药以及信息技术等行业的上市企业的半年度数据作为分析样本.就财税政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体上,财税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战略性新兴企业的产值。但在结构上,财税政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施加的影响呈现出多样化,这一影响路径并不是单一的。以财税政策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必须做到“因业制宜”、“因地制宜”,并且做到各种优惠政策的合理搭配,疏通财税政策的传导渠道。  相似文献   

5.
陈宪 《人民论坛》2023,(21):22-25
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既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亦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科技创新模式的选择和优化决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水平和效率。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保持未来产业的领先优势。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以未来产业的不断试错与培育为基石。  相似文献   

6.
毛敏 《长江论坛》2014,(3):39-42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和重视。武汉市作为中部特大城市,现正在向国家级中心城市迈进,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未来科技发展进步趋势,因此,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武汉未来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建设"三个武汉"、"复兴大武汉"的战略选择。武汉市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做了不少富有成效的工作,但是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因此,有必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加速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7.
战略性贸易政策是发达国家于20世纪70、80年代实施的主要的国际贸易政策之一。本文首先分析了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实施条件和成功实践;其次就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问题进行了评述,指出目前国内存在“利润转移”理论和“外部经济”理论两种不同的看法;最后对如何运用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指导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作了思考。  相似文献   

8.
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产业结构调整产生着重要影响:三大产业结构调整速度加快,第三产业成为经济的主导;产业分离、融合的现象将会越来越普遍;高信息化和高科技化主导着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促使产业结构“软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调整生产力的空间布局,优化区域经济结构,制定和实施科学的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9.
颜仕勇 《创造》2001,(9):36-36
如何依托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生态条件,把景东建成绿色产业经济强县,是景东经济及财源建设跨世纪长足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因此,景东必须: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并重的思想观念;解决好“搞农业没有奔头,农业不能富县”的观念。充分认识绿色产业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二要理清思路,选好产业。即以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大力开发生物资源,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在产业选择上,重点突出林产、热区资源开发产业、畜牧业三个特色;巩固提高烤烟、糖业、茶叶、经济林果等产…  相似文献   

10.
我国加入WTO后,有5年的过渡期,这也正是实施“十五”计划,对国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时期。企业应抓住时机,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增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能力,全面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以信息化积极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  相似文献   

11.
陈清华 《群众》2023,(8):12-13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制造强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江苏必须积极抢抓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的机遇,聚焦重点方向、关键环节和未来趋势,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2.
贾明建 《前进》2002,(1):39-40
积极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当今科技飞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大趋势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体制“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内在要求。为此,研究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必须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给予辩证的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位、模式及支撑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它既代表着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又代表了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在将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先导性和支柱性产业。中央及湖南省委都已经制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根据评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五条标准,对湖南新兴战略产业进行定位,总结提炼适应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六种成功模式,探索符合湖南省情实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支撑体系,试图为湖南新兴战略产业发展提供一个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4.
江光华 《前沿》2012,(21):87-90
本文在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风险投资之间关联的肚础上,探讨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风险投资的现存问题;提出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风险的发展思路,主要是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风险投资发展规律,建立健全有关法律制度,拓宽战略性新兴产业风险资本来源渠道,培养战略性新必产业风险投资管理专业人才,完普战略性新兴产业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等.  相似文献   

15.
信息化是现代化的必要前提和基础,是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后的又一次浪潮。 我们正深刻领会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大趋势,朱镕基总理在“十五”计划的报告中突出了信息化的问题。《纲要》草案全文用一完整的章节着重阐述了“加快发展信息产业,大力推进信息化”的总体发展思路,强调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从而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从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国情来看,对信息化的重视也是客观必然的,仅以结构调整为例,我国经济目前已到了不调整就不能发展的时候,按原有结构和粗放增长方式发展经济,不仅产品没有市…  相似文献   

16.
推动武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经济结构、增强科技竞争实力、营造良好人居环境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最有效的手段.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金融环境以支持其融资需求.政策性金融支持和商业性金融支持是两大最主要的金融支持方式,对武汉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将对武汉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小企业发展状况及其融资困境加以分析,并从金融支持的角度提出促进其发展的可行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水电大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大新 《半月谈》2005,(3):6-13
围绕我国西南地区水电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生态论”和“水电论”两种观点一直争论不休,且愈演愈烈。水电建设的“环境成本账”必须要算清,中国迈出的坚定的发展步伐是一刻不能停歇。水电开发与生态保护到底孰轻孰重?鱼和熊掌如何才能兼得?为此,长期关注、跟踪我国水电建设的新华社资深记者何大新特为本刊撰写文章.对我国水电建设的现状、出路以及利弊等问题进行了战略性和全景式的深度思考。这或许能给我们以新的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18.
李少义 《人事管理》2000,(12):37-37
在新世纪的门坎上,在科技迅猛发展、经济日益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里,在“人才大战”日趋激烈的环境中,面对我国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新形势,人事考试工作必须跟上时代的发展,努力为人事制度改革、为推进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9.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我国诸多体制的拷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红梅  楚德江 《前沿》2011,(19):124-126
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技术创新性、广阔市场性、广泛联动性、风险不定性、比较优势性、区域协作性等特征,目前我国的诸多体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形成严重制约,教育体制、收入分配体制、产权界定和保护体制、区域合作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等在一定程度上不能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一致,必须进行体制和机制创新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顺利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赢得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近年来,世界各国竞相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持续加大扶持力度,有效推动产业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政策案例和宝贵的发展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