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赵毅周文 《群众》2023,(11):31-32
江淮生态经济区作为江苏“1+3”重点功能区中唯一以生态功能为主体定位的区域,是江苏永续发展的“绿心地带”,承担着展现江苏生态价值、生态优势和生态竞争力的使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样板,要巩固提升自身生态优势,抢抓产业变革机遇,激发全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内生动力,全面激发江淮生态经济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相似文献   

2.
徐海贤 《群众》2017,(18):37-38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江苏依水而生、因水而兴,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富庶之地,平原和水域面积占比均居全国各省(区)首位,而江淮生态经济区尤具水乡和田园优势,该区域的整体保护和绿色发展对江苏具有重要示范意义。在“强富美高新江苏”和“两聚一高”的战略指引下,江苏省域空间重点推进“1+3”功能区发展战略,立足于省域内部地理环境基础、资源经济特色的分区特点,突出扬子江城市群的龙头和核心带动作用,同时加快沿海经济带、江淮生态经济区和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特色化发展,通过各功能板块差异化定位,分类引导,特色发展。其中,江淮生态经济区在省域“1+3”战略格局中定位明确,是唯一以生态功能为主体定位的区域,该区域对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具有重要意义,是探索后发地区新型城镇化的特色功能板块。  相似文献   

3.
江苏立足长远提出“1+3”功能区的宏伟构想,其中提到的“江淮生态经济区”,彻底颠覆了“不走工业化老路,发展就没有出路”的惯性思维和深层心态。建设生态经济区,规划先行。近年来,笔者有幸参与了省政府组织的《淮河生态经济带规划》专家咨询和国家发改委编制的《宿迁市生态经济示范区发展规划》专家评审,以及《苏皖合作示范区发展规划》《盱眙县生态经济试验区发展规划》等与生态经济发展直接相关规划的研究与制定。本文就做好生态经济区规划谈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4.
张利华 《群众》2022,(13):48-49
生态文明建设是“国之大者”。阜宁作为国家一类生态示范区,又同属淮河生态经济带、江淮生态经济区,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同题共答”中,肩负着更大的使命和责任。近年来,我们始终站在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和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生态大公园”“绿心”等定位,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路径,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阜宁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相似文献   

5.
张利 《群众》2022,(6):18-19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加快江淮生态经济区建设,着力打造江苏发展的绿心,支持里下河地区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提升生态碳汇能力。高邮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立足自身特色优势,紧扣“聚焦江苏绿心、加快中部崛起”目标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产业的“含绿量”提升发展的“含金量”,助力“强富美高”新高邮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魏国强 《群众》2017,(18):35-36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强调,苏北地区要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在苏北发展座谈会上,省委、省政府提出“1+3”功能区战略,并把宿迁作为生态经济区试点,强调要建设“江苏生态大公园”。这既进一步明晰了宿迁的发展定位,也为我们发展生态经济提供了难得机遇。当前,宿迁正围绕“江苏生态大公园”定位,全力推进“两聚一高”、落实“三项任务”,加快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  相似文献   

7.
《群众》2017,(18):27-27
从行政区经济向功能区经济转变,从区域同质竞争向协同发展转变,江苏创造性提出“1+3”重点功能区战略构想,将带来区域发展布局的重构和经济地理版图的重塑。作为全省“1+3”重点功能区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淮生态经济区重在展现我省发展的生态价值、生态优势、生态竞争力,具有独特地位和作用。江淮经济生态区覆盖淮安、宿迁两个设区市全域以及里下河地区的高邮、宝应、兴化、建湖、阜宁,是水网密集的地区,也是农业发达的地区。要把这方水土建成生活美好、令人向往的地方,涉及发展方式、发展路径、发展格局的重大调整。  相似文献   

8.
张小辉 《群众》2023,(1):18-19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了重大部署,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宝应地处里下河腹地,是长江经济带、大运河文化带辐射重叠区域,作为江淮生态经济区重要板块,我们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着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切实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为新时代里下河地区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相似文献   

9.
张先彦 《群众》2022,(21):57-5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宿迁市湖滨新区作为骆马湖管辖区,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建设“江苏生态大公园”目标定位,以“幸福河湖”建设为主线,紧扣宿迁“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建设,走出了一条独具湖滨特色的生态融合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布局,追求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健康发展,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1.
中三角是以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潘阳湖生态经济区为基础构建的新兴特大城市群.中三角通过“两型”社会和生态经济区建设,正在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领航.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当前,全党上下正在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我认为,应深刻领会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阐述,进一步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又好又快发展,打造“美丽中三角”.  相似文献   

12.
赖国根 《江西政报》2008,(19):38-39
生态环境既是生存之本,更是发展之基。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省委、省政府也明确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战略。面对新要求,就是要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切实将环境保护作为构建和谐宜丰、实现跨越发展的支点,努力做到“五个坚持”,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的共赢。  相似文献   

13.
《群众》2013,(8):6-6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民生福祉,关系江苏长远发展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希望江苏在“率先”、“带头”、“先行”内涵中,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标杆。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快江苏生态省建设步伐,我们要更加自觉地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做到认识再深化、目标再提升、措施再加强,努力描绘好江苏“两个率先”的生态底色。  相似文献   

14.
正江淮生态经济区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1+3"重点功能区战略构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战略构想的功能划分,江淮生态经济区重点打造生态竞争力,宝应名列其中。加快江淮生态经济区建设,是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有效落实党和国家及省市发展要求的明智之举,是切实优化宝应发展路径和模式、有力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现实抉择。近期,宝应县政协围绕这一课题,组织部分委员和有关部门、镇区负责人,开展了较为深入的县内外专题调研。从调研情况看,宝应按  相似文献   

15.
锐词     
《群众》2017,(18)
正"1+3"重点功能区这是江苏省委省政府正在大力推进的战略举措。"1"是指扬子江城市群,"3"分别指连盐通一线的沿海经济带,以宿迁、淮安为主并包括苏中部分地区的江淮生态经济区和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经济区。这更多从功能和资源禀赋的角度来划分区域及功能定位,进而形成一个全省域开放融合、协同发展的大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6.
边燕燕 《重庆行政》2019,20(3):73-75
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希望重庆努力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并提出重庆要深入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上中下游协同,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这为重庆在新时代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指明了方向和要求。当前,“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成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精神主线,并成为沿线各地区的行动共识。如何立足自身实际去认真落实这一共识,成为摆在长江经济带沿线各地区面前的一个难题。作为长江经济带上游和中游交界处的三峡地区面对新要求,如何把握机遇实现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二次飞跃,成为新时代三峡地区再次腾飞发展的时代问题。多地实践表明,发展生态经济、创建三峡生态经济区是解决这一时代问题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吴冈玉 《群众》2022,(23):20-2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指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这一重大论断,充分彰显了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江苏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提出,深入推进美丽江苏建设,努力建成美丽中国的省域范例。射阳位于中国大陆南北地理分界线东部起点,兼具海洋、湿地、森林三大生态系统,是世界遗产黄(渤)海候鸟栖息地和“国际湿地、沿海绿城”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射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基底不断夯实、绿色产业加速崛起、低碳生活引领风尚,获评第六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相似文献   

18.
陈天会 《政策》2010,(2):52-54
开栏的话: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为了宣传生态文明建设,本刊特开设《生态建设》栏目,欢迎各地踊跃赐稿。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明确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应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抢抓叠加历史机遇。创新发展理念,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落实发展新举措,积极推进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逐步建成我国沿海经济新高地和发展新一极。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是人类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所达到的文明高度,是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文明形态。党的十七大首次将“建设生态文明”写进大会报告,是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执政兴国理念的升华和创新。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适应,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统一.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