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时禁令在美国专利侵权诉讼中的适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德山 《知识产权》1999,9(5):43-45
“临时禁令”是在民事诉讼中应原告的请求,由法院发出的迫使被告在诉讼终结前临时停止对原告的侵权行为,从而对原告的权益进行合理保护的命令。在美国专利侵权诉讼中,“临时禁令”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如果专利权人过迟地得知其专利权被别人侵犯,他很难收集充分的证据在较短的时间内赢得诉讼。在有些情况下,尽管专利权人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收集到充分的证据并赢得诉讼,侵权人在诉讼期间的继续侵权行为对专利权人造成的在客户和信誉方面的损失是很难由金钱来赔偿的。在这些情况下,专利权人往往可通过向法院申请临时禁令使其权益得到充分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唯冠公司申请临时禁售iPad被驳也许符合我国现行法律的相关规定,但在侵权行为的发生存在极大可能性时,仅因诉讼的长期性导致权利人必须长期承受更多的侵权行为,是对权利人的不公。重新认识知识产权临时禁令制度的价值功能和现实需要,并以此为基础,将我国的知识产权临时禁令细化为新的诉前禁令和诉中禁令。二者适用不同的程序,有助于克服我国目前适用知识产权临时禁令时的矛盾,有助于强化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效。  相似文献   

3.
王卫东 《法治研究》2006,(12):62-63
一、滥用法律诉讼的法律概念 滥用法律诉讼主要是英美侵权行为法的概念,是侵权行为的一种类型。大陆法国家的实体法并无滥用法律诉讼的明确规定,并不把滥用法律诉讼作为一个法律概念,而往往是通过判例或者在程序法中对其作出相应的规范。在英美法中,如果被告恶意地、没有合理根据,而对原告提起诉讼;诉讼的结果有利干原告,即被告造成的诉讼失败;原告因此受到损害。在这些情况下,原告可以提起滥用法律诉讼的侵权行为诉讼,从被告那里获得补偿。  相似文献   

4.
禁令是英、美国家法院授予的一种特殊救济方法。美国专利法第283条规定,法院在专利诉讼案中认为有正当理由时,依衡平法原则下达这种救济令以阻止侵犯专利权的违法行为。禁令主要有两种:临时禁令和长期禁令。前者是法院在诉讼开始时作出的,旨在阻止被告继续正在进行的侵权行为,或停止行使有争议的权利。后者则是对前者的确认,其效力直到诉讼案被最后裁决后方才失去。  相似文献   

5.
8月,苹果公司成功地从德国杜塞尔多夫地区法院取得禁令,下令韩国三星公司应在欧洲除荷兰以外的其他地区暂时停止销售其最新的平板电脑产品GalaxyTab10.1。苹果公司在该法院提起专利侵权诉讼,声称三星的侵权行为将使其遭受无法弥补的损失。不过,经过三星公司的上诉,该法院临时取消了禁令对欧洲其他地区的效力,而在德国境内则继续有效。  相似文献   

6.
在解释权利要求时,可以结合说明书及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书的记载,但不应当用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来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也不应当用从属权利要求来限制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适用审判监督程序进行再审的案件,审理的基础应当是一审原告的诉讼请求,原告如有证据证明被告的侵权行为在诉讼期间持续发生,原告有权对被告诉讼期间的实施行为另行起诉。  相似文献   

7.
禁令(injunction)是法院命令当事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命令。临时禁令的这一表述使用于英美法系,大陆法系通常不使用。TRIPS协议第5条用"临时措施"这一称谓来指称临时救济措施。我国相关的法律及司法解释中未使用"临时禁令"的表述,而是以"保全"、"海事强制令"、"诉前停止侵权行为"、"诉讼中停止侵权行为"等的表述。  相似文献   

8.
英美法中"滥用法律诉讼"的侵权责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徐爱国 《法学家》2000,(2):117-123
在英美法中,滥用法律诉讼(misuse of legal process)可以构成一种独立的民事侵权行为责任.其基本含义是:被告恶意地、没有合理的和合适的理由,使原告陷入一种刑事的诉讼或者民事的诉讼;诉讼的结果有利于原告,即被告造成的诉讼失败;原告因此受到损害.在这些情况下,原告可以提起滥用法律诉讼的侵权行为诉讼,从被告那里获得补偿.①一般而言,存在三种"法律诉讼的滥用"的情况,因此也就存在三种滥用法律诉讼的侵权行为形式,具体而言,法律诉讼的滥用有这样三种形式:第一,恶意刑事起诉;第二,恶意地提起民事诉讼;第三,其他的诉讼滥用.在这三种诉讼中,大量的诉讼是第一种形式,即恶意的刑事诉讼.  相似文献   

9.
玛瑞瓦禁令是英国法院首先采用的一种诉讼保全措施,原告在担心被告可能将其财产转移出法院管辖范围以外时,可申请法院发出玛瑞瓦禁令,禁止被告将其财产转移,玛瑞瓦禁令常常用于海事诉讼保全中,在海事诉讼时该禁令不仅针对船舶,其他属于被告的财产,例如银行存款、保险金等都可能被列入禁止转移的范  相似文献   

10.
知识产权诉讼中的禁止令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产权诉讼中禁止令的界定禁止令的原始含义是停止侵权。禁止令(Injunction),也称禁令、强制令,是指在诉讼过程中,当侵权行为明显成立的情况下,法院要求侵权当事人实施某种行为,或禁止其为一定行为的命令。目的是在实质争议解决前,防止侵权行为的重复...  相似文献   

11.
一、引 言 不可避免披露原则(the In-evitable Disclosure Doctrine)是美国法院为保护商业秘密不被潜在披露(threatende Misap-propriation)侵害而逐步创立的禁令救济原则,用于禁止雇员在其专业领域内为前雇主的竞争者工作。在这类案件中,被告大都是掌握原告重要商业秘密的前雇员,离职后准备或已经就职于原告的竞争对手,其新的工作将使其不可避免地依靠或者利用原告的商业秘密,因此原告请求法院发布禁令,禁止被告从  相似文献   

12.
在英美法中,滥用法律诉讼(misuse of legal process)可以构成一种独立的民事侵权行为责任。在这些情况下,原告可以提起滥用法律诉讼的侵权行为诉讼,从被告那里获得补偿。一般而言,存在三种"法律诉讼的滥用"的情况,即恶意刑事起诉、恶意地提起民事诉讼以及其它的诉讼滥用,因此也就存在三种滥用法律诉讼的侵权行为形式,。  相似文献   

13.
知识产权审判中临时禁令措施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临时禁令的运用对于动态的侵权行为,采取扣押财产尚不足以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故在民事诉讼中采取保全性的临时救济,如发禁令,责令被申请人(被告)停止侵犯权利人的权益,是各国民事诉讼的通行做法。我国已加入WTO,WTO体制下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下称TRIPS协议)第50条规定,成员方应授权司法当局为了防止侵权发生,尤其是防止侵权商品进入商业渠道,除保存与被控侵权行为有关的证据,有权采取及时有效的临时措施。为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和我国入世谈判中的对外承诺,我国修改后的专利法、著作权法、商标法都以实体法的形式,…  相似文献   

14.
【裁判要旨】专利侵权行为发生在专利权转让(许可)之前、无证据证明侵权行为持续在转让(许可)之后,原专利权人(转让人、许可人)为适格原告,受让人(被许可人)不是适格原告。受让人(被许可人)单独提起诉讼的,原告主体不适格,法院不予受理。若已经受理,经法官释明仍坚持单独提起诉讼的,裁定驳回起诉。  相似文献   

15.
彭学龙 《知识产权》2003,13(6):60-64
“不可避免披露”(the Inevitable DisclosureDoctrine)是美国法院为保护商业秘密不被潜在披露侵害(threatened Misappropriation)而逐步创立的禁令救济原则,用于禁止雇员在其专业领域内为前雇主的竞争者工作。在这类案件中,被告大多是掌握原告重要商业秘密的前雇员,离职后准备或已经就职于原告的竞争对手,其新的工作将使其不可避免地披露或使用原告的商业秘密,因此原告请求法院发布禁令,禁止被告从事该项工作和侵占其商业秘密。我国学者中,孔祥俊先生较早关注不可避免披露原则,笔者亦曾发表相关论文,1但总的说来,学界对该制度的认识还只…  相似文献   

16.
网络侵权行为司法管辖权初探(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上期)五、原告所在地是否可以作为管辖权的基础和侵权结果发生地由于侵权行为通过网络来实施,使侵权行为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被告通过其侵权行为侵害了原告的利益,其侵权后果往往在原告所在地最为严重。同时,由于网络的可交互性,被告可以比传统的侵权行为更方便地指向原告所在地。被告的商业行为试图进入原告所在地,侵害原告权利,可以表明其愿意接受原告所在地法院的管辖,或者说被告是可以预见被原告所在地法院管辖的结果的。这些观点在美国一些判例中已有适用。网络侵权行为的影响力更指向了原告住所地,可以考虑将原告所在地作…  相似文献   

17.
商业秘密侵权诉讼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秘密侵权诉讼若干问题探讨□赵静商业秘密侵权诉讼案件的三个特征被告的侵权行为具有极大的隐蔽性。商业秘密是一种无形财产,被告获取商业秘密不一定只凭盗窃有形的文件资料才可得到。被告可从暗地里以物质引诱或劝诱原告职工披露商业秘密。在现代产业间谍活动中,侵...  相似文献   

18.
囿于传统“证明责任倒置”理论在环境侵权诉讼“因果关系”要件证明责任的适用中存有逻辑结构的缺陷,对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证明责任分配规则实应以法律推论推定予以重新解读。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原告所负担的证明责任根据诉讼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区分。起诉阶段,原告对被告实施的侵权行为和损害结果之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及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损害的初步证据,实为满足起诉条件的程序性事实证明事项;“关联性”的初步证明为诉讼程序中,因果关系推定规则适用的大前提即“常态关系”的证明事项;对要件事实的“因果关系”原告无须负担初步证明和客观证明责任。与此同时,应根据初步证明适用对象的不同,适当降低上述初步证明事项的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19.
侵权行为的发生或继续发生,将严重抢占权利人的市场份额,影响权利人重大利益的,应视为我国诉前禁令制度中规定的“如不及时制止,将会给权利人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的情形。一般而言,单纯的“侵权行为的继续”所造成的损害,是可以通过诉讼方式得到经济补偿的,不能认定为是“难以弥补的损害”。  相似文献   

20.
诉前禁令和诉前证据保全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到目前为止,上海法院共受理申请诉前责令停止有关行为(以下简称诉前禁令)的案件2件,其中一件为专利纠纷,申请人为美国公司。该公司同时申请诉前证据保全,法院依法作出诉前禁令裁定和诉前证据保全裁定,并在法定期间内执行完毕,申请人也在法定期间内提起了专利侵权诉讼;另一件为著作权纠纷,法院依法在受理申请的第二天作出诉前禁令裁定,并在裁定作出的当天执行完毕。受理在起诉的同时申请禁令的案件一件,系专利纠纷,法院依法作出禁令裁定并执行后,被告主动向原告请求和解,原告因双方达成和解协议而撤诉。从作出禁令裁定的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