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天 《检察风云》2013,(21):45-47
“我是一根无着无落的稻草,飘到哪是哪,姐姐却像一片深沉的海,不让我沉落。她用自己的手紧紧抓住了我的手,让我不觉孤单和寒冷,让我知道,有姐姐的感觉真好。”  相似文献   

2.
开卷有感     
《江淮法治》2011,(14):55-55
编辑同志:炎炎夏日来临,知了不知疲倦地叫着,让这个漫长的夏季更多了一份热闹。在夏天的诸多热闹中,《江淮法治》是最热闹的一种.“特别关注”让我能够了解社会事件的最前沿,“人物春秋”让我认识法治领域或平凡或伟大的人们,“法苑心语”让我倾听百姓的心声.“法治在线”让我拍案惊奇于大千世界的精彩,  相似文献   

3.
伊蓝 《江淮法治》2008,(12):46-47
我无法融入他高贵的家庭 我不是一个有远大理想和人生规划的女人,对于我来说,25岁前出嫁,让爸妈能过上幸福生活就是我最大的愿望。大学毕业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当上了车模,这份工作不但给了我自信.还给了我一份不菲的收入。我可以让几年来靠做豆腐供我上大学的父母歇一下了。我从来没有想过高攀谁,我的工作足够我养家,这种日子是我多年来就渴望的。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干什么伤什么。对这句话我感触颇深。我从事控申工作已经14个年头了,27岁到41岁,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工作时间。“风华正茂”、“年轻漂亮”、“女检察官”.这些曾令人艳羡而陶醉的字眼,转眼已不再是我的骄傲,取而代之的是“泼辣”、“干练”等形容中年职业女性的褒义词。单调而乏味的控申工作,14年哪,四千多个日日夜夜,期间的酸甜苦辣遍尝,蚕食着我的青春,也给我本很简单的人生阅历浓浓地添上了一笔,让我成熟、让我修善、让我完美、让我进步……我也由当初的黄毛小丫头成长为今天的中层干部.这些全得益于控申工作对我的历练。  相似文献   

5.
“监狱这么多年来对我的教育改造,让我感到欠家人、欠社会的太多了。别说让我为我儿子捐献肾脏,就是用我的命换他的命,我也愿意。”2014年1月10日,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监狱五监区服刑人员路秋(化名)对前来采访的媒体记者说。  相似文献   

6.
杨鞅 《法庭内外》2007,(7):57-57
2006年10月1日至7日,某电器制造公司进行了促销活动。期间,我前往购买了一款新型果汁机,公司对我购买的过程进行了录像并让我当场陈述购买的目的,还要求我留下了家庭住址,15天后,公司找到我家,让我谈了使用新型果汁机后,有什么好的感受。不料,公司将这些情况制作成电视或文字广告,既在电视台播放,也在大街小巷张贴、发放。  相似文献   

7.
2012年5月,嘉怡因诈骗罪被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判处拘役六个月。在这起未成年犯罪案件中,作为主审法官,让我记一亿深刻的是,嘉怡那双噙满了眼泪的大眼睛。在看守所里,她不停地追问我:“法官叔叔,我最喜欢跳舞了,出来之后我还能继续学习跳舞吗?学校还会要我吗?我是不是没有未来了?”一连串的问题,让我从她的眼睛里看到了悔恨和绝望。“做最好的自己,永远都不晚。”我坚定地回答她。  相似文献   

8.
贺清龙 《中国监察》2008,(10):64-64
今天是我步入50周岁的日子。家人给我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生日。“老爸。祝您在知天命之年,工作、学习双丰收!”女儿祝福的话让我感慨良多。是啊,作为一个党教育培养起来的纪检监察干部,全心全意为党和人民做好工作是我的职责,也是我的人生目标。真是女儿知爹心呐。我工作30多年,尤其是近10年转业到中央纪委、监察部,处在查办国有企业违纪违法案件的第一线,我目睹了一些不该犯罪的领导干部走上了犯罪道路、不该犯错误的领导干部犯了严重错误、不该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却使国家蒙受巨大损失。这些,既让我十分忧愤、痛惜,更让我萌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9.
快乐一站     
木子 《政府法制》2012,(35):33-33
选择 一只熊抓住了一条大鱼回家了,熊对鱼说:“你自己选个死法吧。” 鱼说:“请让我死得舒服点。” 熊说:“你是让我电死你再吃掉你还是让我淹死你,你自己选择吧。”鱼说:“那还是淹死我吧。”  相似文献   

10.
1979年10月,我参加了本地首次招干考试,并顺利过关。第二年一月通知我前往中级人民法院报到。报到后,我被分配到了刑事审判庭当书记员,那年我刚满22岁。刑庭工作的艰苦繁杂和辛苦劳累让我无法适应.“娇生惯养”的我常常生病,院长无奈地决定:“让她到公证处去吧,那里相对轻松些,再说,她形象比较好,接待华侨、港澳同胞可能更合适。”就这样,在二楼刑庭呆了一年后,我调到了一楼公证处,从此开始了我的公证事业。  相似文献   

11.
我是1992年5月认识《中国律师》的,当时我在法院工作,5月18日随院长去省高院办事,领导去汇报,我在接待室里随便看看报纸杂志,翻翻这本,看看那本,翻着翻着,一本《中国律师》进入我的眼帘,本想随便翻翻,谁知越看越上瘾,、越看越想看,那上边的文章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爱不释手,以致于院长让我买烟的事也放在了脑后。等院长汇报回来。问我要烟。  相似文献   

12.
吴杭民 《江淮法治》2009,(14):23-23
我是上海闵行区的“楼脆脆”,现在,我已经一举成名了。那是因为我倒得壮烈和震撼,我本想,我悲壮地倒下了,可以让你们引以为戒、警钟长鸣。可是,我大错特错了。  相似文献   

13.
若有横笛     
黄冬松 《江淮法治》2011,(14):21-21
女儿日渐长大,发现她对音乐有一种敏感。我在想。一定要让她学点音乐。让音乐的芬芳伴随她成长。到时候,我也跟她一起学。因为,我内心里一直有一种缺憾。那就是不懂音乐。上大学时,观看过一场文艺演出。舞台上那位身材修长的女子随着悠扬的笛声曼舞。让我凝眸许久。我真的很羡慕。小时候,家在偏僻的乡村,父母能把我们养活,供我们上学,已经很不容易了。  相似文献   

14.
《中国审判》2014,(7):37-38
从书法官职业12年了,我听到最多的一个称呼就是“刘法官”。当事人一句“法官”,虽然再普通不过,却常常让我觉得沉甸甸的,也让我不断地思考和反省:老百姓来到法院,希望看到什么样的法官?基层法官每年都要审理三四百件案子,如何才能在每个案件中让当事人感受到公正、放心?  相似文献   

15.
佚名 《政府法制》2010,(24):48-48
有这么一则寓言:猪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头牛,工作虽然累点,但名声好,让人爱怜;牛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头猪,吃罢睡,睡罢吃,不出力,不流汗,活得赛神仙;鹰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只鸡,渴有水,饿有米,住有房,还受人保护;鸡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只鹰,可以翱翔天空,云游四海,任意捕兔杀鸡:这是挺有意思的一种现象,可谓风景在别处。  相似文献   

16.
一语惊人     
《法治与社会》2011,(2):F0003-F0003
如果我的工作能够得到群众的首肯,没有让他们失望,就是我最大的幸福和快乐。你要问我幸福不幸福,首先要问人民幸福不幸福。我多次说过,一定要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和生活质量,一定要让群众的幸福指数更高,让三秦百姓生活得更幸福,这就是我对工作的基本追求。  相似文献   

17.
苏文海 《江淮法治》2011,(16):23-23
以前,我以为法庭就是法律的博弈场,公诉人是用唇枪舌剑与人交锋的法律斗士.所以发表公诉意见的目的就是让法官心服。让律师口服。然而,我曾参与办理的一起黑社会性质组织案却令我对此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我是读着地图长大的。我住在费城地区,放长假的时候经常去佛罗里达旅行。为了让我在路上有点事做,父亲总会扔给我一张地图,让我负责指路。几年下来,我几乎跑遍了全美所有的州。这样的经历使我总是把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当作一个有趣的  相似文献   

19.
一次偶然的安排,却让我的生活变得如此充实。怒江之行已经过去9个多月了,但那条汹涌澎湃的河流却时常出现在我的梦境之中,孩子们灿烂的笑容与渴望的眼神依然让我感动。还记得那儿的老师曾怯生生地问我如何发送电子邮件,问我去邮局领取我们邮寄书籍的包裹是否需要自己付费……  相似文献   

20.
1:309的愧疚     
1979年底,我结束了17年的军人生活,转业到山东省鱼台县人民检察院从事审查起诉工作。风雨14年,出庭支持公诉310次,其中,309次成功,一次“败走麦城”。309:1;这样的业绩并未让我感到过多的欣喜,那惟一的一次失误却令我抱憾终生。人们常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那次我确实掉泪了,那件因我的疏忽而被判无罪的案子时刻让我感到揪心。无论什么原因,毕竟因我的过错,让当事人多坐了100多天的牢。1983年“严打”开始后,全国打击严重刑事犯罪进入高潮,形势逼人。同时,审查起诉部门也因被称之为检察机关的“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