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李慧欣 《前沿》2004,(5):70-74
生态旅游承载量作为旅游者、旅游资源与环境、旅游社区居民及管理者之间的有效接口 ,对于实现生态旅游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上都有创新的空间和必要。本文首先对生态旅游承载量的构成要素加以分析 ,并提出对承载量研究思路的几点思考 ,指出要切实注重承载量、生态旅游开发和旅游地区域经济的相关性研究 ,寻找到最佳资源配置点  相似文献   

2.
彭晓娇 《传承》2009,(14):124-125
生态旅游的出现,为时尚短,无论在实业界还是学术界,对生态旅游的概念并不统一,而且存在着严重的滥用倾向。分析生态旅游的起源及其发展,总结生态旅游概念的发展脉络,批判吸收了目前比较前沿的研究成果,从生态旅游的本质内涵确定生态旅游的学术性概念,并且探索性地提出在操作层面上政府和相关组织要将学术性概念可量化的指标量化,从而引导生态旅游的实际操作,规范生态旅游市场。  相似文献   

3.
生态旅游的出现,为时尚短,无论在实业界还是学术界,对生态旅游的概念并不统一,而且存在着严重的滥用倾向.分析生态旅游的起源及其发展,总结生态旅游概念的发展脉络,批判吸收了目前比较前沿的研究成果,从生态旅游的本质内涵确定生态旅游的学术性概念,并且探索性地提出在操作层面上政府和相关组织要将学术性概念可量化的指标量化,从而引导生态旅游的实际操作,规范生态旅游市场.  相似文献   

4.
恩施州建设生态旅游州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生态旅游州的客观因素包括旅游资源的特色与知名度、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旅游的空间聚集等,是生态旅游开发的基础。主观因素包括当地居民态度、政府和开发者决策行为等,它决定资源价值能否得到认可与有效开发。协调好主客观因素,是成功建设生态旅游州的根本。  相似文献   

5.
提高行政效能,必须有高效的政府运行机制做支撑。政府组织的高绩效实质上取决于两方面因素:一是政府体制和机构内部诸要素的合理组合;二是政府运行机制的灵活协调,并恰当地作用于管理对象的功能效应。从系统的观点看,政府体制和机构是一个生态的系统、开放的系统,而不是一个僵化的、  相似文献   

6.
生态旅游的文化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维度分析了生态旅游产生与兴起的文化背景,讨论和评价了生态旅游的定义,分析了生态旅游的文化属性,并对生态旅游的文化保障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李立 《传承》2011,(3):82-83
如何构建生态旅游产业,实现旅游产业的发展与自然、文化和人居环境的和谐统一,使旅游业能顺应现代旅游倡导的绿色、环保、健康、持续地开发,是城市发展旅游经济中重点思考的问题。从生态旅游可持续性内涵出发,以宜春生态旅游为例,通过对宜春生态旅游资源现状的阐述,对生态旅游涉及的法律保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如何构建生态旅游产业,实现旅游产业的发展与自然、文化和人居环境的和谐统一,使旅游业能顺应现代旅游倡导的绿色、环保、健康、持续地开发,是城市发展旅游经济中重点思考的问题.从生态旅游可持续性内涵出发,以宜春生态旅游为例,通过对宜春生态旅游资源现状的阐述,对生态旅游涉及的法律保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重庆市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以下简称渝东北),包括万州、开县、云阳、梁平等11个区县,地处渝鄂川陕四省市交界地带,是重庆的东北"门户"。近年来,渝东北各区县以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实施为契机,从大库区、大山区、大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生态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但离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准确把握渝东北生态旅游发展的现实条件,客观分析渝东北生态旅游发展面临的现实  相似文献   

10.
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郝晓兰 《前沿》2002,(10):145-148
本文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本质与内涵出发 ,分析了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资源基础 ,提出了草原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生态安全性、社区参与、产品多样化、多渠道筹资等原则 ,并对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进行生态旅游开发提出了科学的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建设具有专业知识的旅游从业人员队伍 ,提高服务质量与加强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李燕 《人民论坛》2013,(5):236-237
自二十世纪末,"生态旅游"概念提出并不断发展丰富,席卷全球的极速发展态势已使其成为当下世界旅游业的新潮流。中国的生态旅游市场具有极大的开发潜质,文章以品牌构建五要素的"1-3-l"模型为基础,并结合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的生态旅游开发实际,深入探究目前中国生态旅游的品牌构建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关于加快重庆生态旅游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是我市发展生态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加快发展"一圈两翼"的战略是我市发展生态旅游难得的机遇。目前,我市加快生态旅游发展条件已经成熟,关键是如何抓住机遇、趁势而上,把生态旅游做大做强,努力实现生态旅游的率先突破,推进我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整体和谐发展。一、充分认识我市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意义(一)发展生态旅游可以有效地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落实。生态旅游不仪是一种旅游产品,也不仅仅是一种旅游活动方式,更是一种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的旅游重要业态和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生态旅游,形成生态旅游与人文旅游交相辉  相似文献   

13.
儒道思想中的生态旅游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 ,儒道两家都主张“天人合一” ,与现代生态旅游倡导的“认识自然”、“融入自然”是一致的。但儒道两家在“天人合一”观点上各有偏重 ,儒家更强调法制的作用 ,道家则主张“自然无为”。生态旅游的实现要依靠两者的结合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即将建成,对长江三峡线旅游产品进行升级换代迫在眉睫。我们应该改变长江三峡传统的旅游发展方式,鲜明地提出和尽快地实施以生态旅游为内涵的三峡旅游,把开发生态旅游作为长江三峡旅游业新世纪发展的方向,围绕生态旅游把长江三峡旅游线打造成全新的旅游精品。长江三峡发展生态旅游的核心和重点在开发和包装上,三峡生态旅游开发最缺乏的不是资源,而是观念;发展三峡旅游业最重要的制约因素不是资金,而是意识。因此,发展三峡生态旅游要从“三抓、五新”上入手:  相似文献   

15.
生态旅游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进入中国以来就被迅速地传播.当前生态旅游并没有得到预期较好的发展,且生态旅游存在严重的泛化现象.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旅游心理学视角对生态旅游泛化现象做一番新的探讨,并探索生态旅游泛化的根源,同时对此提出相应的控制举措,将对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西部生态旅游模式与融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岩松  薛利强 《前沿》2004,(10):36-38
西部地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 ,合理开发西部生态旅游资源意义重大。开展西部生态旅游必须进行科学规划 ,选好模式 :(1)规划模式 :进行景观生态化设计 ;(2 )发展模式 :逐步推进、特色发展等模式。同时 ,为了突破融资“瓶颈” ,西部生态旅游在融资上要选择多元化战略 ,为此 ,中央政府、西部地方政府以及生态旅游企业自身都要拿出自己的对策 ,支持西部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尚丽娜 《传承》2010,(9):37-39
生态旅游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进入中国以来就被迅速地传播。当前生态旅游并没有得到预期较好的发展,且生态旅游存在严重的泛化现象。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旅游心理学视角对生态旅游泛化现象做一番新的探讨,并探索生态旅游泛化的根源,同时对此提出相应的控制举措,将对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生态旅游与海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生态旅游概念作出科学界定的基础上,针对海南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海南旅游资源的特点出发,论述了生态旅游是海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并就海南生态旅游开发的基本思路及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初步的设想和建设。  相似文献   

19.
将武隆旅游发展定位为"建设全国生态旅游名县"是有其科学依据的,但又是一个不低的目标。这里仅从对观光旅游与生态旅游进行比较分析的角度对武隆旅游发展做一些思考。一、朝向改变:从冲出去到走回来从旅游者在旅游中的主要活动方式和活动目的来考察,旅游大致可以分为:观光旅游、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和其它专项旅游四大类型。观光旅游是一种最为常见且较为占老的旅游类型,它是以特殊(一般都具有垄断性)的有吸引力的景观而引起旅游者的必趣,旅游者参与的方式主要是"观",其所观之光可以是自然景象,也可以是文化之光(包括历史的,宗教的,科学  相似文献   

20.
生态旅游地区通常孕育着极其丰富且宝贵的原生态地域传统文化,相对于原生态自然资源脆弱急需保护的特征.封闭的原生态地域民族传统文化更具有易破坏与易涵化性.作为生态旅游大省贵州,在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的同时,如何兼顾地域传统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实现区域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和今后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力图通过对贵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